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堂由于缺乏新意,往往学生兴趣不足,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复习效率低。可以借助多媒体,应用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了解学生情况,同时设计复习过程,维持教学动态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堂;激发兴趣;发挥能动性;维持动态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30
化学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再学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基本方法。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阐述了学习记忆的规律和复习的重要意义。
然而多数老师进入复习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感觉学生学的知识全忘了,什么都要重讲,但学生又认为这些知识都学过了,复习时没有积极性。结果复习的课堂气氛沉闷,复习效果不理想。如何让复习的课堂鲜活起来,提高复习效率,本人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复习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多媒体,应用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阶段化学课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复习阶段不可能重新做实验,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没有新意。笔者在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时,开始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探险员盐酸”走迷宫(如图),盐酸必须绕过迷宫中能与它反应的物质才能安全走出迷宫。
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远比书本高,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帮盐酸走出迷宫,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必须考虑哪些物质能与盐酸反应。利用游戏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比直接说“我们一起回忆酸的性质有哪些”效果要好得多。
利用多媒体复习时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无法用演示实验直接体现的抽象问题展现出来,如分子的运动等。但学生往往会沉浸在多媒体课件中而忽略了课堂学习。教师应能恰当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本节课中笔者让学生走完迷宫后,立即请学生写出迷宫中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部分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地向同组中的其他同学请教了。
二、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复习过程,维持教学动态平衡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但是他们只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来进行认识活动的。在复习课堂上一味地采用注入式教学或进行题海战术,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教师事先应拟定好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来进行复习。
例如,笔者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一课是这样设计的:
本节课最后是“魔术揭秘”,课前笔者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酸碱盐的知识设计魔术,最终采纳了“白酒变红酒,红酒继续变汽水,最后汽水变牛奶”这一魔术并让设计者进行了魔术表演。请其他同学对该魔术进行揭秘,探讨最初的“白酒”是什么,完成每一步变化加入的试剂是什么?学生在佩服该同学能设计出如此精彩的魔术的同时积极参与讨论,进一步巩固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知识。最后小结时笔者鼓励其他同学也可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更精彩的魔术并到实验室付诸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堂上游戏、练习、魔术相结合,再加上学生自己做老师,吸引学生对教师传输的信息保持最佳的接受状态,保持良好的教学动态平衡。当然这需要老师课前对学生充分了解,精选习题,练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概括性,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必须考虑课堂上不失趣味性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复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快乐 。学会学习不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放心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让教师逐步“懒”起来,学生逐步“勤”起来。
要使复习课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分析,找出形成知识缺陷的原因。在平时,教师应把学生知识中的错误或缺陷记载在教学情况记录本上,随时加以分析归纳,这对上好复习课,使学生有所得并提高一步都是很有必要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是第七章的复习系列之一,其中判断酸碱盐间反应能否发生以及方程式的书写是重点也是学生最不愿面对的问题,因为这部分涉及的物质类别以及反应方程式较多,学生学起来较吃力。
本节课中在学生完成走迷宫的游戏并写好化学方程式后,有了进行游戏的感性认识,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以及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
2. 硝酸钾与碳酸钠溶液
3. 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
4.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5. 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
6. 碳酸钠与硝酸银溶液
此题既强化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又巩固了方程式的书写。
此环节检测学生完成情况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均有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和不太好的学生),相互检查本组完成情况,组长将本组出现的问题如方程式书写中出现的错误、反应能否发生判断错误等进行汇总,交流讨论时,各组组长将问题一一投影呈现,并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同时老师可以在学案中所给问题的基础上预设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适当穿插进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问老师。学生分组“兵带兵”,让学得较好的学生帮忙,既带动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促进了学得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做铺垫,后面应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如除杂、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问题,笔者就全部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最后交流讨论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好多了。
具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努力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内要启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设计知识结构,向学生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网络);分析典型事例,使设计的复习内容恰恰是大多数学生想要解决、也是应当解决的重点问题,起到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的作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复习时教师的一切努力都要落实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最大限度地参与复习,方可能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堂;激发兴趣;发挥能动性;维持动态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30
化学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再学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基本方法。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阐述了学习记忆的规律和复习的重要意义。
然而多数老师进入复习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感觉学生学的知识全忘了,什么都要重讲,但学生又认为这些知识都学过了,复习时没有积极性。结果复习的课堂气氛沉闷,复习效果不理想。如何让复习的课堂鲜活起来,提高复习效率,本人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复习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多媒体,应用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阶段化学课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复习阶段不可能重新做实验,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没有新意。笔者在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时,开始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探险员盐酸”走迷宫(如图),盐酸必须绕过迷宫中能与它反应的物质才能安全走出迷宫。
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远比书本高,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帮盐酸走出迷宫,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必须考虑哪些物质能与盐酸反应。利用游戏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比直接说“我们一起回忆酸的性质有哪些”效果要好得多。
利用多媒体复习时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无法用演示实验直接体现的抽象问题展现出来,如分子的运动等。但学生往往会沉浸在多媒体课件中而忽略了课堂学习。教师应能恰当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本节课中笔者让学生走完迷宫后,立即请学生写出迷宫中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部分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地向同组中的其他同学请教了。
二、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复习过程,维持教学动态平衡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但是他们只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来进行认识活动的。在复习课堂上一味地采用注入式教学或进行题海战术,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教师事先应拟定好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来进行复习。
例如,笔者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一课是这样设计的:
本节课最后是“魔术揭秘”,课前笔者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酸碱盐的知识设计魔术,最终采纳了“白酒变红酒,红酒继续变汽水,最后汽水变牛奶”这一魔术并让设计者进行了魔术表演。请其他同学对该魔术进行揭秘,探讨最初的“白酒”是什么,完成每一步变化加入的试剂是什么?学生在佩服该同学能设计出如此精彩的魔术的同时积极参与讨论,进一步巩固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知识。最后小结时笔者鼓励其他同学也可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更精彩的魔术并到实验室付诸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堂上游戏、练习、魔术相结合,再加上学生自己做老师,吸引学生对教师传输的信息保持最佳的接受状态,保持良好的教学动态平衡。当然这需要老师课前对学生充分了解,精选习题,练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概括性,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必须考虑课堂上不失趣味性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复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快乐 。学会学习不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放心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让教师逐步“懒”起来,学生逐步“勤”起来。
要使复习课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分析,找出形成知识缺陷的原因。在平时,教师应把学生知识中的错误或缺陷记载在教学情况记录本上,随时加以分析归纳,这对上好复习课,使学生有所得并提高一步都是很有必要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简单应用》是第七章的复习系列之一,其中判断酸碱盐间反应能否发生以及方程式的书写是重点也是学生最不愿面对的问题,因为这部分涉及的物质类别以及反应方程式较多,学生学起来较吃力。
本节课中在学生完成走迷宫的游戏并写好化学方程式后,有了进行游戏的感性认识,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以及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
2. 硝酸钾与碳酸钠溶液
3. 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
4.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5. 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
6. 碳酸钠与硝酸银溶液
此题既强化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又巩固了方程式的书写。
此环节检测学生完成情况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均有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和不太好的学生),相互检查本组完成情况,组长将本组出现的问题如方程式书写中出现的错误、反应能否发生判断错误等进行汇总,交流讨论时,各组组长将问题一一投影呈现,并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同时老师可以在学案中所给问题的基础上预设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适当穿插进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问老师。学生分组“兵带兵”,让学得较好的学生帮忙,既带动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促进了学得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做铺垫,后面应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如除杂、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问题,笔者就全部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最后交流讨论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好多了。
具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努力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内要启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设计知识结构,向学生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网络);分析典型事例,使设计的复习内容恰恰是大多数学生想要解决、也是应当解决的重点问题,起到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的作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复习时教师的一切努力都要落实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最大限度地参与复习,方可能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