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射病很少有预兆,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達41℃以上,皮肤干燥、哄热、无汗,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由于近来北京持续的高温高湿,过去在北方很少见的“热射病”病人不断出现。近日有消息说:宣武医院急诊科上周四收治了的一名高烧且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经多位专家会诊,疑似为热射病病例。对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指出:汗水是人体天然的温度“调节器”,汗出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体内热量,所以,当汗水在皮肤表面蒸发时,体温也随之下降,然而当处于极其闷热的环境下,这套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崩溃,于是人体就得病了,比如热射病。热射病很少有预兆,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達41℃以上,皮肤干燥、哄热、无汗,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就是严重中暑
李建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中非常严重的类型,一般在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的环境中,且较长时间待在其中才会发生。发病时,直肠内体温超过40℃,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皮温升高,伴有意识障碍,但不出汗。死亡率很高。一般高温作业者,老人、孩子,免疫性疾病患者或肥胖者、皮肤汗腺发育不好,服食麻黄碱等药的人,较易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发生热射病。也就是说:中暑的人多因在中午或下午最炎热的时间段里活动时间较长,或体力劳动强度过大所致,同时,这类人大多有慢性病基础。此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是常见诱因。
气温高是中暑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为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属于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
中暑有先兆 早防早治好
李建谈道:高温高湿对于人体健康可谓灾难性天气,人体随时可能发生健康意外。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可能发生中暑,导致热射病。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z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因此了解中暑发生时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早防早治。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了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的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纳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及疼痛。
热衰竭的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的症状特点:这类中暑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目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的症状特点: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的人,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发现中暑先降温
李建告诉人们:当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热射病可预防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一定要注意预防热射病,李建提醒人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烈日尽量少出行。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痍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建议做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清晨及黄昏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减少活动,以免再给身体增加负担,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尽量放慢速度。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出汗别忘多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睡眠充足不熬夜。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因直接受风而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李建特别强调:对于从事高温作业或室外工作的人,最好要在每年暑期来临前,进行健康体捡。凡发现存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汽车或房间里。如发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近来北京持续的高温高湿,过去在北方很少见的“热射病”病人不断出现。近日有消息说:宣武医院急诊科上周四收治了的一名高烧且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经多位专家会诊,疑似为热射病病例。对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指出:汗水是人体天然的温度“调节器”,汗出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体内热量,所以,当汗水在皮肤表面蒸发时,体温也随之下降,然而当处于极其闷热的环境下,这套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崩溃,于是人体就得病了,比如热射病。热射病很少有预兆,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体温迅速升高達41℃以上,皮肤干燥、哄热、无汗,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就是严重中暑
李建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中非常严重的类型,一般在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的环境中,且较长时间待在其中才会发生。发病时,直肠内体温超过40℃,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皮温升高,伴有意识障碍,但不出汗。死亡率很高。一般高温作业者,老人、孩子,免疫性疾病患者或肥胖者、皮肤汗腺发育不好,服食麻黄碱等药的人,较易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发生热射病。也就是说:中暑的人多因在中午或下午最炎热的时间段里活动时间较长,或体力劳动强度过大所致,同时,这类人大多有慢性病基础。此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是常见诱因。
气温高是中暑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为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属于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
中暑有先兆 早防早治好
李建谈道:高温高湿对于人体健康可谓灾难性天气,人体随时可能发生健康意外。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可能发生中暑,导致热射病。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z间的关系是渐进的。因此了解中暑发生时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早防早治。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了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的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纳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及疼痛。
热衰竭的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的症状特点:这类中暑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目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的症状特点: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的人,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发现中暑先降温
李建告诉人们:当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热射病可预防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一定要注意预防热射病,李建提醒人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烈日尽量少出行。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痍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建议做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清晨及黄昏的时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减少活动,以免再给身体增加负担,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尽量放慢速度。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出汗别忘多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睡眠充足不熬夜。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因直接受风而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李建特别强调:对于从事高温作业或室外工作的人,最好要在每年暑期来临前,进行健康体捡。凡发现存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汽车或房间里。如发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