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门诊见闻:无视“阴阳”,补过了头
前段时间,一位患者来就诊, 自述失眠, 口腔反复溃疡, 口干、 口苦, 易怒,大便干结。我望其面色红润,舌质偏红,苔薄黄,舌中苔剥。脉细弦略数。仔细询问病史,他事业有成,应酬颇多,总感神疲乏力,遂每日进食人参、冬虫夏草等补品,服用数月后似觉精神稍增,但不知不觉出现上述不适。综合四诊,显系患者乎素烦劳,气火伤阴,再进食人参、虫草温热之品,更助火耗阴,导致火旺阴虚。我遂嘱其停服所有补品,多饮水,予知柏地黄丸为主方加减的汤药以滋阴降火。药后1周症状即见缓解,3周后症状全部消失。
这一实例很好地诠释了养生应根据自身阴阳体质、合理有度地选择正确的方法,否则无益反害。
活百岁,不是不可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黄帝向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声望的医学家)讨教养生之道,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运用修身养性之法来调养身心……所以可尽享天年而活百岁。
偏阴偏阳,疾病上门
人的体质大体可分为阳性体质(体性偏热)、阴性体质(体性偏寒)和阴阳平和体质。中医认为,阴阳平衡,人体神气旺盛、健康;阴阳太过或不足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疾病。而人体的体质差异既与先天禀赋相关,亦与后天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密不可分。
怎样平衡“阴阳”这杆秤
如何做到“阴平阳秘”,即阴气平和、阳气固密?答案是“和于术数”,通过具体的生活调摄,调和阴阳于平衡。“和于术数”之法无外乎饮食、起居、情志、劳逸等方面。
食物偏性修体质 食物有类于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可分别归于不同的阴阳属性。通过食物的偏性纠正体质偏性,使阴阳趋于平衡:阳性体质的人,应多吃阴性偏于寒凉的食物;阴性体质者,则可适当多摄取阳性偏于温热的食物。应季食物,特别是时令果蔬,禀受自然之气,适当多食有助于机体与自然气候的调和,当地食物亦有此作用。正确的饮食调摄应有节、有度,不要过分偏嗜以防太过。
起居作息顺自然 古人认为,卫气白天运行于阳经,阳气盛,人醒;晚上运行于阴经,阴气盛,睡眠。人体应顺应自然调整作息,如果长期起居不正常,或睡眠不足,则阳气难于入阴经,易导致阴阳不能和合而失衡,从而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善调七情合精神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可见,任何情志异常(太过或不及)长期存在,都可以影响人体的气机和脏腑,导致阴阳失调而为病;而情志平和,人体阴阳气血调和无病。
过劳过逸均不宜 过劳,会过度耗损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导致阴阳失衡。劳形即劳力过度,损伤人的形体;劳心即劳神过度,损伤人的心气和心血;房事过度,伤肾,使精血衰伤。过逸,易使气血运行缓慢或不畅,继之产生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阻塞于不同部位的经脉,产生不同疾患。所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度。
前段时间,一位患者来就诊, 自述失眠, 口腔反复溃疡, 口干、 口苦, 易怒,大便干结。我望其面色红润,舌质偏红,苔薄黄,舌中苔剥。脉细弦略数。仔细询问病史,他事业有成,应酬颇多,总感神疲乏力,遂每日进食人参、冬虫夏草等补品,服用数月后似觉精神稍增,但不知不觉出现上述不适。综合四诊,显系患者乎素烦劳,气火伤阴,再进食人参、虫草温热之品,更助火耗阴,导致火旺阴虚。我遂嘱其停服所有补品,多饮水,予知柏地黄丸为主方加减的汤药以滋阴降火。药后1周症状即见缓解,3周后症状全部消失。
这一实例很好地诠释了养生应根据自身阴阳体质、合理有度地选择正确的方法,否则无益反害。
活百岁,不是不可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黄帝向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声望的医学家)讨教养生之道,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运用修身养性之法来调养身心……所以可尽享天年而活百岁。
偏阴偏阳,疾病上门
人的体质大体可分为阳性体质(体性偏热)、阴性体质(体性偏寒)和阴阳平和体质。中医认为,阴阳平衡,人体神气旺盛、健康;阴阳太过或不足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疾病。而人体的体质差异既与先天禀赋相关,亦与后天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密不可分。
怎样平衡“阴阳”这杆秤
如何做到“阴平阳秘”,即阴气平和、阳气固密?答案是“和于术数”,通过具体的生活调摄,调和阴阳于平衡。“和于术数”之法无外乎饮食、起居、情志、劳逸等方面。
食物偏性修体质 食物有类于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可分别归于不同的阴阳属性。通过食物的偏性纠正体质偏性,使阴阳趋于平衡:阳性体质的人,应多吃阴性偏于寒凉的食物;阴性体质者,则可适当多摄取阳性偏于温热的食物。应季食物,特别是时令果蔬,禀受自然之气,适当多食有助于机体与自然气候的调和,当地食物亦有此作用。正确的饮食调摄应有节、有度,不要过分偏嗜以防太过。
起居作息顺自然 古人认为,卫气白天运行于阳经,阳气盛,人醒;晚上运行于阴经,阴气盛,睡眠。人体应顺应自然调整作息,如果长期起居不正常,或睡眠不足,则阳气难于入阴经,易导致阴阳不能和合而失衡,从而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善调七情合精神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可见,任何情志异常(太过或不及)长期存在,都可以影响人体的气机和脏腑,导致阴阳失调而为病;而情志平和,人体阴阳气血调和无病。
过劳过逸均不宜 过劳,会过度耗损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导致阴阳失衡。劳形即劳力过度,损伤人的形体;劳心即劳神过度,损伤人的心气和心血;房事过度,伤肾,使精血衰伤。过逸,易使气血运行缓慢或不畅,继之产生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阻塞于不同部位的经脉,产生不同疾患。所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