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少年的你》引发了人们对青春霸凌的关注。但尴尬的是,这部看上去“初心”满满的片子,原著却深陷抄袭“融梗”的指控。 该片改编于网络作家玖月晞的《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在此之前,玖月晞就被众多网络作家指控抄袭,甚至被称为“融梗天后”——幾乎每部作品,都被网友列出融梗的证据。 玖月晞是活跃于晋江网的作者,她“融”的大多也都是晋江网上的作品。可融梗并没有影响她的高产,她几部作品已经卖出了影视版权,也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的你》引发了人们对青春霸凌的关注。但尴尬的是,这部看上去“初心”满满的片子,原著却深陷抄袭“融梗”的指控。
该片改编于网络作家玖月晞的《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在此之前,玖月晞就被众多网络作家指控抄袭,甚至被称为“融梗天后”——幾乎每部作品,都被网友列出融梗的证据。
玖月晞是活跃于晋江网的作者,她“融”的大多也都是晋江网上的作品。可融梗并没有影响她的高产,她几部作品已经卖出了影视版权,也未被涉事平台惩罚,反而是指控者丁墨等被迫离开了晋江网。
平台方面不惩罚,大概跟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网络小说界,融梗是相当普遍的行为。或许有些平台不想打击融梗,因为融梗就是这一行的生产方式,如果都不融梗,不仅是作者产量萎缩,平台的流量也会下降。平台是靠字节靠量产而不是靠艺术性、原创性来收费的,在舆论施压外,很难有动力去彻治融梗乱象。
在人们的观念中,抄袭不但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因为明确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但“洗稿”却是有争议的,因为它已经不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深加工,可以躲避查重系统。而融梗比洗稿还要高级。
融梗在文字上与原著区别很大,借鉴的可以是情节,甚至故事演进的逻辑、线索的安排——它复制的是创意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在这方面,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做了阐释。
从字面意义上看,融梗比洗稿更加正面,距离“创造”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目前很多平台和原创作者对洗稿的打击,也才有那么一点点进展,但对融梗几乎无能为力。所以有评论者指出,《少年的你》即便原著被指“融梗”,也会安然无恙。
这次融梗受到争议,有个重要原因或许是,被融的是东野圭吾这样的流行作家;更重要的是,由易烊千玺这样的流量小生来出演,把网络文学的融梗放在了不同的观察维度上。
但借由这次争议,去带动更多人正视网文写作圈的融梗现象,继而思考如何更有力地治理乱象,很有必要。
之前,有关融梗的争论只局限于文学内部,如今这部口碑电影将这种现象带出了圈,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下考量,这或许能更早地催生“因时而变,顺势而生”的新制衡力量。
洗稿伤害原创,融梗同样在毁灭原创。
这点显然需要被更多人认识到:对一个“创造者”来说,融梗是不诚实的;对被融的创作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在网络文学创作中,所谓融梗式的借鉴,也该被重新审视了。
而首先该意识到这点的,就是与写作者有共生型利益关联的网络文学平台。这对这些平台来说,也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靠流量的阅读模式似乎已经陷入瓶颈,有没有哪家网络平台可以堂堂正正地保护原创呢?
(摘自《新京报》2019年10月30日,有删节)(意素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多元写作视角,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语言的魅力 文化差异 文明 汉语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语言,同样的字词,音调和语境稍稍变化,意思就满拧,再有异邦人加入进来理解和使用,就更加成了魔法文字。 在网上看到一个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太太写的题目为《我的丈夫真奇怪》的帖子。夫妻因为丈夫常常对她说“啊”,吵了一架。日语里的“啊”,发成哈(邪邪地挑高了二声),是找碴和讽刺的意思,日本人发脾气时也用这个词。在日本,成人之间若是哈来哈去,是很
【适用话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育差距 教育与阶层 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等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在知乎、果壳、得到等国内知名网站设有专栏。 因为应试教育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里,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解放,培养出来的都是乔布斯。也有更了解情况的人指出,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其实很差,比如,美国学生的数学
近年来,民国学术大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在一些媒体上频频亮相,最有名的便是钱钟书被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的故事。坊间流传,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他自己的回忆则是:“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钱钟书在回忆中并未提及自己的数学到底考了多少分。1929年清华大学一年级新生录取标准如下:国文、英文、数学三门平均40分以上。其中部分科目有最低分的限制:“国文要求不低于45分,英文要求不低于4
【观点引路·以退为进】李安以退为进,以弱成强,自有他作为“弱者”的生存之道。“自知者明”,智慧的人不总是推翻自己,而是综合利用已有条件,巧妙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成就最好的自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纠结于自己的不足,充分接纳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活法。 【适用话题】大器晚成 超越自我 等待 真实 (特约教师 康学岚) 李安,大概在当下中国是最没有争议的最优秀导演,201
【适用话题】主见 修养 兴趣爱好 厚积薄发 在中国,考试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从“近140万人报名2020年国考”,到考研大军壮大,大家为考试奋斗,也因考试烦恼。 明朝时,就有个不屑于考试的名人,他被考试折磨多年,最终却屡屡被写入科考试题之中。他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 王阳明小时候可算是个“熊孩子”。王阳明少年时曾沉迷下象棋。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恨铁不成钢,趁着王阳明睡觉时,把象
“我已经会烧开水啦!”说这句话的不是幼儿园的孩子,而是七十开外的资深母亲。她是我三十年的好友,前些天从纽约飞来西海岸看望独生子。我笑得几乎岔了气。 好友还写道:“儿子的公寓设施好极了,连图书馆都有,其他如网球场、运动室更不在话下了。我觉得像住进了五星级宾馆。儿子叹气说自从我到来,他活得像奴隶,警告我以后不可单独前来,必须带上他的老爸好供我驱使。” 我以为这才是正宗的幽默。笑罢,我转而自问:“烧
【适用话题】观察 传递信号 表达方式 人们思考时挠头其实属于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情况,生物学家称之为转移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当动物无法在两个相互冲突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时,将两者都不选,而是做出一些不相关的行为。 例如,生物学家曾经观察到:海鸥在争夺领地的冲突中,突然开始整理羽毛;一只不确定攻击还是逃跑的云雀突然开始啄地面,然后再继续打架。包括梳理毛发在内的转移行为是压力和恐惧的征兆,而这些抚慰性的
作文君 我们深知广大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笔上功夫也十分了得,所以特开辟了这一小块园地,邀请老师们来自由耕种。老师们平时的练笔、創作、生活感悟,或教学生活中发生的趣事,都可以记录下来,交给我们(来稿请发送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主题中标明“园丁花园”,一经刊用即奉寄稿费、样刊和刊用证明哦)。这里是老师们自由表达的舞台,到底是种花还是种树,说甜还是说辣,全由老师们做主。作文君退下了
到朋友家吃饭,带了一瓶红酒和前一天才熬的辣椒酱当伴手礼。朋友笑盈盈地问:“你不是在赶译一本书吗,怎么有空做辣酱?” 唉,就是忙,才会又煮了辣椒酱。我每一回交稿在即,铆足劲赶工时,特别爱在炉上熬辣椒酱或果酱,往往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打了几百字,就到炉前看一下锅里的酱料好了没有,顺便搅拌两下以免煳锅。这不但给了我喘口气的机会,让死盯着计算機屏幕的眼睛得以休息片刻,而且稍稍安抚了那颗因赶工而焦虑的心。我说
我在巴黎有位长辈,与她先生一起做贸易的。我初次到她家吃饭,看到她家的书架,着实吓了一跳。 “这都是您读的书?”“我先生的。”“啊?叔叔是专业搞创作的吗?还是做老师的?”“哪有啊,跟我一样做贸易的!” 我简直不太相信,因为那书架上虽然书不多且旧,但品位非凡,主题划一,极为专业,看得出是内行读书的脉络。于是我问那位长辈:“叔叔以前,应该是文艺青年吧?”“我不觉得他怎么文艺啊!” 過了段时间,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