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项举措立足于支持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双自”联动发展,着力体现更高的政策站位、更宽的国际视野、更广的受益范围,紧密贴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征管服务实际,突出了营造有利环境、破解问题瓶颈、体现上海特点三方面定位。”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介绍国家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10项创新举措主要内容和政策特点时,作出如是评价。
据悉,2015年12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正式印发出台。
准确发力,聚焦环境、瓶颈、“量身订制”
营造有利环境方面:以“含金量”高的税收政策优惠为切入点,推出了实施减免税政策“清单制”、外籍人才免税补贴“免报备”、非货币投资等个税“分期缴”等3项举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推动资源、技术、人才进一步向科创中心集聚。
破解问题瓶颈方面: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治理效能提升、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口岸“分类监管”等重点领域,推出了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扩大增值税申报“月转季”、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出口退税管理“无纸化”等4项举措,有利于破解当前“双自”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面临的税收管理瓶颈,进一步减负提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在“量身订制”体现上海特点方面: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协同联动出发,推出了打好税收服务“国际牌”、网络办税服务“贴身行”、长江经济带实现服务“互联通”等3项举措,紧密贴合上海当好改革开发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有效体现上海科创中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建设要求。
好不好看感受,减环节、优质效、轻负担
看来“三严三实”的精神贯彻到了10项措施的制定中。
过剑飞强调:“税务部门推出的政策好不好,主要看企业办税的体验感是否更优、优惠享受的获得感是否更强,政策效用的普及面是否更广。”
减环节。目前,部分涉税事项办理确实存在流程较长、环节较多的问题,改革就是要把能够减省的办税环节统统剔除。例如,此次的减免税政策“清单制”,就实现了从“审核制”到“备案制”再到“自享制”的升级。1月31日前,将初步推出包括“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等8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自享清单”,纳税人只要符合清单事项办理条件,即可通过网上自主申报,直接享受优惠。
优质效。提升质效的关键是确保举措的“高含金量”。例如,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通过一条举措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合理配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资源,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帮助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原来的特殊监管区内只有保税货物,内外贸是相互隔绝。海关实施分类监管后,非保税货物可以进入特殊监管区。但货物不能躺在仓库里,要实现流动。税务如何配套形成链条管理?答案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可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意味着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可领购、开具增值税发票,开展正常交易并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自主处置非保税货物的进出、去留。如此一来,市场资源流动起来了,内外贸环节就打通了。二是实现与海关的数据信息对接交换,开展协同监管和“一体化”征管,提高了政府部门风险联防、联控的效率。三是构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体系。“一体化”这项优惠政策,纳税信用不佳的企业是不能享受的。
轻负担。企业的办税成本,不仅有税款这项直接成本,还有办税人力配置、物力投入、资金占用等隐性成本。例如扩大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就能有效减轻科创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成本。据初步测算,全市可以享受此项政策的软件企业130余户,将为企业增加逾5亿元周转资金。又例如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将电子发票范围扩大到了增值税普通发票,一旦营改增试点全行业推广后,意味着电子发票基本可以覆盖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消费的所有领域。此次,还一并解决了电子发票不能作为报销凭证的问题。同时,推行电子发票,也有利于减轻企业成本。前期,已经在京东、一号店等企业进行了试点。据反馈,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推出后,京东商城上海地区仅2015年“双11”活动就节省成本180万元;1号店平均每月可节省成本9万元。
媒体追问“减减减”
有媒体突破了一个记者现场只能提一个问题的“规矩”,聚焦减免税连续反问:对于中小微企业减免税的措施目前有多少企业符合标准?预计2016年能够为中小微企业节省大概多少金额的税收?如果对于一家位于自贸区或者张江区域内的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刚刚发布的文件之外,最核心的是哪几个文件政策可以帮助他们减免税收?
“税务部门去年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地情况,我这里有一组材料,去年一年上海税务部门落实国家的税收减免、优惠,尤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我们的态度是按照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加强服务,确保落地,发挥作用”,过剑飞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没有收到企业关于税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投诉,当然有很多工作还有上升空间。
据悉,上海税务部门没有因为去年收入很紧张,就对任何一家企业征收“过头税”。
过剑飞说,税务部门还发了相关公告,在服务大厅开设了专柜进行相关的办理,现在数字出来了,大体服务了113万户次小微企业,共减免税收25亿左右。看上去数字不大,相对于上海总体税收收入比例较小,但对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国家这个政策非常关键,税务部门一定要执行好,这也是韩书记、杨市长反复強调的,我们坚决做到。按照目前的势头,2016年会有增加,但有不确定性,企业会成长,原来符合政策现在可能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有其他的税收政策支持,我们会跟踪,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向市政府、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以便给予支持。
过剑飞说:“对于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张江和自贸区还是要突出企业创新”。他指出,税收政策是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更主要是鼓励创新的相关的涉税政策,让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成果通过转让,通过置换,通过投入,来更好地起到推动创新的作用。
过剑飞进一步强调,科技中心要有真正的人才来支撑,缺少创新型人才,创新中心的建设就举步维艰。税收政策也是突出这两点。像股权奖励,五年之内可以自行选择时间纳税。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方面希望有所突破,有所探索,为国家层面更好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上海的样本。我们税务部门在这些方面再做些研究。
有记者问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后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数据等。过剑飞回答说,这项政策在自贸区推出后,自贸区的部分口岸对货运企业实施了增值税的即征即返,当月缴当月退。大家知道缴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即使第一时间返还了,也需要一个过程。据初步统计,去年在自贸区试点时大体通过这个政策为企业节省了大概9亿元的周转金,在税务部门滞留的资金时间压缩了近2/3。为支持科创建设,这次将政策扩围至张江自主示范区相关的软件行业,预计将为企业增加周转金5亿元。
据悉,2015年12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正式印发出台。
准确发力,聚焦环境、瓶颈、“量身订制”
营造有利环境方面:以“含金量”高的税收政策优惠为切入点,推出了实施减免税政策“清单制”、外籍人才免税补贴“免报备”、非货币投资等个税“分期缴”等3项举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推动资源、技术、人才进一步向科创中心集聚。
破解问题瓶颈方面: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治理效能提升、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口岸“分类监管”等重点领域,推出了试点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扩大增值税申报“月转季”、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出口退税管理“无纸化”等4项举措,有利于破解当前“双自”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面临的税收管理瓶颈,进一步减负提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在“量身订制”体现上海特点方面: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协同联动出发,推出了打好税收服务“国际牌”、网络办税服务“贴身行”、长江经济带实现服务“互联通”等3项举措,紧密贴合上海当好改革开发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有效体现上海科创中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建设要求。
好不好看感受,减环节、优质效、轻负担
看来“三严三实”的精神贯彻到了10项措施的制定中。
过剑飞强调:“税务部门推出的政策好不好,主要看企业办税的体验感是否更优、优惠享受的获得感是否更强,政策效用的普及面是否更广。”
减环节。目前,部分涉税事项办理确实存在流程较长、环节较多的问题,改革就是要把能够减省的办税环节统统剔除。例如,此次的减免税政策“清单制”,就实现了从“审核制”到“备案制”再到“自享制”的升级。1月31日前,将初步推出包括“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等8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自享清单”,纳税人只要符合清单事项办理条件,即可通过网上自主申报,直接享受优惠。
优质效。提升质效的关键是确保举措的“高含金量”。例如,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通过一条举措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合理配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资源,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帮助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原来的特殊监管区内只有保税货物,内外贸是相互隔绝。海关实施分类监管后,非保税货物可以进入特殊监管区。但货物不能躺在仓库里,要实现流动。税务如何配套形成链条管理?答案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可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意味着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可领购、开具增值税发票,开展正常交易并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自主处置非保税货物的进出、去留。如此一来,市场资源流动起来了,内外贸环节就打通了。二是实现与海关的数据信息对接交换,开展协同监管和“一体化”征管,提高了政府部门风险联防、联控的效率。三是构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体系。“一体化”这项优惠政策,纳税信用不佳的企业是不能享受的。
轻负担。企业的办税成本,不仅有税款这项直接成本,还有办税人力配置、物力投入、资金占用等隐性成本。例如扩大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就能有效减轻科创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成本。据初步测算,全市可以享受此项政策的软件企业130余户,将为企业增加逾5亿元周转资金。又例如电子发票应用范围“广覆盖”,将电子发票范围扩大到了增值税普通发票,一旦营改增试点全行业推广后,意味着电子发票基本可以覆盖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消费的所有领域。此次,还一并解决了电子发票不能作为报销凭证的问题。同时,推行电子发票,也有利于减轻企业成本。前期,已经在京东、一号店等企业进行了试点。据反馈,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推出后,京东商城上海地区仅2015年“双11”活动就节省成本180万元;1号店平均每月可节省成本9万元。
媒体追问“减减减”
有媒体突破了一个记者现场只能提一个问题的“规矩”,聚焦减免税连续反问:对于中小微企业减免税的措施目前有多少企业符合标准?预计2016年能够为中小微企业节省大概多少金额的税收?如果对于一家位于自贸区或者张江区域内的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刚刚发布的文件之外,最核心的是哪几个文件政策可以帮助他们减免税收?
“税务部门去年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地情况,我这里有一组材料,去年一年上海税务部门落实国家的税收减免、优惠,尤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我们的态度是按照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加强服务,确保落地,发挥作用”,过剑飞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没有收到企业关于税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投诉,当然有很多工作还有上升空间。
据悉,上海税务部门没有因为去年收入很紧张,就对任何一家企业征收“过头税”。
过剑飞说,税务部门还发了相关公告,在服务大厅开设了专柜进行相关的办理,现在数字出来了,大体服务了113万户次小微企业,共减免税收25亿左右。看上去数字不大,相对于上海总体税收收入比例较小,但对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国家这个政策非常关键,税务部门一定要执行好,这也是韩书记、杨市长反复強调的,我们坚决做到。按照目前的势头,2016年会有增加,但有不确定性,企业会成长,原来符合政策现在可能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有其他的税收政策支持,我们会跟踪,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向市政府、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以便给予支持。
过剑飞说:“对于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张江和自贸区还是要突出企业创新”。他指出,税收政策是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更主要是鼓励创新的相关的涉税政策,让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成果通过转让,通过置换,通过投入,来更好地起到推动创新的作用。
过剑飞进一步强调,科技中心要有真正的人才来支撑,缺少创新型人才,创新中心的建设就举步维艰。税收政策也是突出这两点。像股权奖励,五年之内可以自行选择时间纳税。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方面希望有所突破,有所探索,为国家层面更好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上海的样本。我们税务部门在这些方面再做些研究。
有记者问增值税申报“月转季”后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数据等。过剑飞回答说,这项政策在自贸区推出后,自贸区的部分口岸对货运企业实施了增值税的即征即返,当月缴当月退。大家知道缴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即使第一时间返还了,也需要一个过程。据初步统计,去年在自贸区试点时大体通过这个政策为企业节省了大概9亿元的周转金,在税务部门滞留的资金时间压缩了近2/3。为支持科创建设,这次将政策扩围至张江自主示范区相关的软件行业,预计将为企业增加周转金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