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把人们带到崭新的世界去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三体 《出版,让沉寂多年的科幻小说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几乎是炙手可热。人们被刘慈欣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
  
  47岁的刘慈欣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作家,圆脸,一脑袋服服帖帖的短发,眼镜片是淡黄色的,唇上的短须似乎总刮不干净。
  
  过去一年里,他获得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媒体争相采访他,写他的故事。评论界说,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一部《三体III》出版,让沉寂多年的科幻小说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几乎是炙手可热。
  
  人们被他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一个恢弘而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如海中一片树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这不是毫无逻辑的胡思乱想。刘慈欣提出了宇宙社会的两大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于是,不同星球的文明不得不通过消灭其他文明,维系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在太行山仰望星空
  他出生在1960年代的山西阳泉。那是一座因为煤矿而繁荣的城市,矿山和井架竖立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把一切蒙上一层煤烟。这层煤烟在他长大之后,被一些文字拂去。
  
  他在储藏室里翻到凡尔纳的小说,后来又开始阅读阿瑟·克拉克。这位英国作家在1964年出版了《2001太空漫游》,讲述人类通过太空探险,寻找智慧起源的秘密。一种强大力量为人类的演化提供天启。从地球飞往木星,然后在一个空间隧道中抵达另一个未知的广袤。这对于太行山小城里的刘慈欣无异于另一种“天启”的预言。但是他从事煤矿工作的父亲不能听他讲这些,其他人也不可追随他被激发的想象。
  
  上世纪80年代,刘慈欣考上华北水利学院水电工程系。毕业之后,他回到阳泉,在娘子关电厂当了一名计算机工程师。电厂离阳泉市区37公里。烟囱昼夜向天空喷吐灰烟, 使星空模糊不清。 他傍晚从办公室出来,回到住宿区,早上又从住宿区到办公室。办公室的节奏缓慢,中年人热衷聊天和打牌。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聊天。同事想不明白他靠什么打发工作之余的无聊时间。大概是编程序赚外快。他们推测。
  
  刘慈欣开始尝试写小说。在山谷的电厂里,他把想象力投射到数万光年外的地方。几次尝试之后,他杰出的想象力为他赢得了名声。一篇未发表的作品尝试讲述虚拟网络时代的权力与叛乱。他写这篇叫做《中国2185》的小说时,互联网对中国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对普通人来说遥远得难以想象。
  
  另一个故事讲述在未来,外太空的人们通过地球居民佩戴的传感眼镜来游览故乡,纾解乡愁。年轻的航天工程师戴的眼镜连接的是一个女领航员。他带着女孩儿去草原,看到一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早晨。后来他才知道,女孩儿在一艘通往地心的地层飞船上,因为失事,将永远封闭在地心,度过余生。那个草原的清晨是女孩子最后一次看到美丽的世界。这部短篇小说叫《带上她的眼睛》,为他第一次赢得了中国科幻小说界的最高荣誉—银河奖。后来香港诗人廖伟棠在地铁上读到这篇小说,不可抑止地热泪盈眶。
  
  女儿在另一条船上,炸我这条
  后来,刘慈欣连续赢得8次“银河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三年前他开始构思一个更宏大的作品,一部关于宇宙文明图景的小说。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他完成了全部八十多万字的“地球往事”三部曲,题名《三体》。最后一部在去年年底出版,在科幻迷中卷起一阵三体旋风。科幻作家韩松说道:“他将我们之前所写的所谓的科幻小说都碾得粉碎。”
  
  小说里的人物思维缜密、锐利独断,甚至多少有些狂妄自负。当他们相信真理在握的时候会不择手段,干下最暴戾的罪行。他本人却温和而沉稳,甚至有一些羞涩。他几乎对所有的面对面采访一概拒绝。那会打扰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在同事和亲戚中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对于一个一辈子生活在太行山小城里的中年人来说,维持平静的生活几乎是一种本能的习惯。
  
  在唯一一次为《三体III》做的签售中,他跟人说,自己出来没有跟家人讲,只说“在外面有点儿事”。之所以没有配合出版公司做更多宣传,则是因为电厂领导没有准假,尽管那座电厂几乎因为节能减排而低效运转了整整一年。在回到电厂之后,他的生活依然是朝九晚五,晚上回家下载一些电影来看,然后写写小说。
  
  他的生活看起来平常而繁琐,而他对抗这种庸常的方式就是展开想象。在此之外,他依然是一个平常的中年人。“我是个写小说的,写小说的不像写诗的、画画的,那些人特征明显。我这样的丢到人堆里,谁也看不出来。”刘慈欣说。他有一个女儿。有人拿他小说中的问题问他,假如有两条船,必须炸掉一条另一条才能生存,你在一条船上,会炸哪条?他想想说,女儿和我在一起,坚决炸另一条;我女儿在另一条上,炸我这条。
其他文献
专访百事乐酒庄主马切斯·洛多维科·安蒂诺里    安蒂诺里家族的大名在业界如雷贯耳。这个拥有600年以上历史的家族从1385年开始酿酒,几乎就是意大利葡萄酒的代言人,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同时以充沛的激情不断创新,他们将波尔多品种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种植成功,并酿出了评分极高的玛瑟托(Masseto100%美乐葡萄),被誉为意大利的帕图斯(Chateau Petrus),乃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瞩目和极佳
期刊
父亲死了,母亲活着。父亲死时不到68岁,母亲今年已经77岁了。父亲的早亡让我对自己的寿命充满担忧,母亲却让我渐渐自信起来。我经常对她说,你可要好好活下去,我像你,你活多大,我也能。那时,母亲会笑,已属高寿的她喜欢听我说我像她。    我年轻时就跑到北京流浪了,内心始终充满了不安全感。多年没有任何保障的生活让我生命的肉体和灵魂里都塞满了恐惧。我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我对人类缺少起码的信任。很多与我
期刊
朋友前不久送我一本民族学专家写的关于佤族的历史的书。他告诉我,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快乐,是中国的不丹。带着憧憬的心情,我飞到西双版纳。    下飞机后,朋友们推荐吃当地玉米,好家伙,买了一塑料兜,几十个,打开一看,玉米很小,也就是十公分这么大,但是非常好吃。一路上吃着苞米很惬意,午后就到了一个山寨,开始跟不同民族的人聊他们的生活习俗。    “三木罗”:会分肉的公道大哥  《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这
期刊
2011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男表邂逅随笔  每个品牌都在牢牢抓住自己的光荣历史做噱头,不论是年代久远、曾经光耀一时的经典表壳『基因『,还是源远流长、精于内美于外的机芯『血统『,都成为新表款登场亮相的绝佳话题。    彰显男人的豪气与玩世不恭  当万宝龙的表类管理总监亚历山大·施密特(Alexander Schmiedt)将这块维莱尔1858系列新成员展示在我面前,表盘之上的双圆柱形游丝立刻便抓住
期刊
宾利全新欧陆GT轿跑车阿曼试驾之旅    从单调的驾驭旅途,到盛大的音乐盛典,从荒凉原始的沙漠,到极致奢华的欧陆GT轿跑车,宾利汽车帮助人类实现了跨越历史的瞬间穿越。  当这种穿越只能为这世间极少数人所拥有时,便显得尤为珍贵和尊荣。    一边是黄沙漫漫的荒漠,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大海,一边是寸草不生的大地,一边却是世上最富庶繁荣的国度,这就是阿曼。当带着由《一千零一夜》引发的种种想象飞临这个国家时,
期刊
电话的那头,羽西说她得知消息后非常地难过。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难过,但是无尽的遗憾却忍不住涌上心头,本来一直想找时间到她家里坐坐,看看那著名的玫瑰别墅,看看她那美丽过人的母亲的照片,跟她聊聊上海的前世今生。这一切,现在都不可能了。    我仔细地想也想不起来第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晚她跟羽西一起在一个活动上亮相,桃红色的丝缎围巾还有浓重的眼影十分惹眼,羽西介绍说这是Nora,
期刊
有这样一个房间  它是你早上第一个光顾的空间  也是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的地方    好浴室的唯一标准:看起来不像浴室。因为浴室独特的功能性—清洁,让它具备了某种神秘的仪式感。英国时尚人士戴兰·琼斯给浴室下的定义堪称完美:“一个男人的盥洗室就是他的城堡。”城堡里的人会放下所有防备,好好面对自己。    那么,这座城堡是如何建造的?何谓一间优质的浴室?    私密为要   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北方的中国人
期刊
环保、绿色、低碳,都是近年世界范围的热题。相对浪费、污染、破坏,前者的力量在于持续延长人类的整体存在感,以及更亲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什么有这种热议性题目呢?这源于后者的日益泛滥。当人类越来越肆无忌惮诋毁大自然时,才会发现自身越来越匮乏。这匮乏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中国需要怎样的环保理念,应该树立怎样的绿色意识?我们无力回答。当污染和破坏已经深入人心,仅仅的科学方式无法了断问题的根本。我们需要从
期刊
对于无咖啡不成活的咖啡党党员们来说,  这六种咖啡绝对值得引起关注。    我的生活离不开咖啡的相伴。我得承认,如果说我有什么上瘾的话,那就是咖啡因了。这未必是件坏事。如今,多喝咖啡可以降低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优化大脑功能,甚至可以提高记忆力。总之,喝最纯最黑的咖啡对你有好处。    同时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那些加了巧克力、鲜奶油、蛋奶酒或神秘糖浆的饮品并不是真正的咖啡,而且肯定对你不好。现在正是
期刊
他们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脆弱的人群—不知道哪一天,他们的领土会被所谓的『现代文明『侵占,原始丛林中最后的部落,终究变成一片钢筋水泥铸造的森林。    在亚马逊流域,居住着许多孤立的原始部落。那里的丛林与世隔绝,土著们野蛮而神秘。几乎没有人能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甚至企图用弓箭射落政府的侦察机。  我们仅能从直升机上拍下的少数照片里,窥见他们的蛮夷生活。他们敬畏自然,靠天吃饭,也得以与自然融于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