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效率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惟一标准。笔者认为,教学要实现有效、高效,课堂必须践行“四实”。
一.切实,让目标引领前行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定向,即要明确目标。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不仅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神韵,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到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可以说,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扎实钻研教材,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动态生成”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只有把有效的预设和精彩的动态生成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真实,让课堂成为圣殿
上个世纪朱作仁教授提出:“真实、朴实、扎实”。今天我们重提三个“实”是很有针对性的。语文课的虚假成分往往很多,再有就是形式主义(做秀),尤其是公开课,常常成了“表演”课,课前充分准备,作了大量铺垫工作,有的甚至反复演练,课上热热闹闹,表面上合作、互动,学生积极参与,非常活跃。课后仔细想想,学生收获微乎其微,许多训练不够扎实,有些训练甚至被忽视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显得更经济、更有效、更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构建真实的课堂,走下讲台,蹲下身子,学会倾听,客观评价,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平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三.扎实,让训练促进发展
课标里淡化了“训练”这个字眼,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并没有回避训练的话题,课标里突出了“两个注重”:“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的重点是语文的习惯培养,这种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靠实践,靠练习。”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的机械累积,我们要立足课本,把握训练点,在正确理解、学习使用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感悟,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去比较。要使训练扎实有效,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训练的结合点,让练习与识字、阅读等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不少老师让学生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资料,小组、大组,光解释这个花费半节课,而对书本上如何介绍恐龙的特征的却轻描淡写,没有好好体会。那么这样的训练就偏废了。语文教学是需要“举一反三”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在“举一”上扎实训练,在熟悉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
四.朴实,让教学实现高效
多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它可以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或看清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媒体形象代替思维想象,媒体“动画”代替学生“动手”,“人机”关系代替“师生”关系,媒体兴趣代替语文兴趣,媒体演示替代教师示范,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能力。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辅助”,切忌喧宾夺主!
如果老师能当堂唱一唱,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学生更会肃然起敬。其实,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还是很有实效的,因此,我们在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时,不能喜新厌旧、厚此薄彼。小黑板、小卡片的运用,教师的示范,很多时候更为有效。
总之,我们要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还课堂以真实、自然的本色,在课改浪潮中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让我们远离浮躁,努力打造“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亚红,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一.切实,让目标引领前行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定向,即要明确目标。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不仅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神韵,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到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可以说,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扎实钻研教材,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动态生成”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只有把有效的预设和精彩的动态生成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真实,让课堂成为圣殿
上个世纪朱作仁教授提出:“真实、朴实、扎实”。今天我们重提三个“实”是很有针对性的。语文课的虚假成分往往很多,再有就是形式主义(做秀),尤其是公开课,常常成了“表演”课,课前充分准备,作了大量铺垫工作,有的甚至反复演练,课上热热闹闹,表面上合作、互动,学生积极参与,非常活跃。课后仔细想想,学生收获微乎其微,许多训练不够扎实,有些训练甚至被忽视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显得更经济、更有效、更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构建真实的课堂,走下讲台,蹲下身子,学会倾听,客观评价,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平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三.扎实,让训练促进发展
课标里淡化了“训练”这个字眼,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并没有回避训练的话题,课标里突出了“两个注重”:“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的重点是语文的习惯培养,这种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靠实践,靠练习。”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的机械累积,我们要立足课本,把握训练点,在正确理解、学习使用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感悟,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去比较。要使训练扎实有效,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训练的结合点,让练习与识字、阅读等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不少老师让学生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资料,小组、大组,光解释这个花费半节课,而对书本上如何介绍恐龙的特征的却轻描淡写,没有好好体会。那么这样的训练就偏废了。语文教学是需要“举一反三”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在“举一”上扎实训练,在熟悉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
四.朴实,让教学实现高效
多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它可以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或看清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媒体形象代替思维想象,媒体“动画”代替学生“动手”,“人机”关系代替“师生”关系,媒体兴趣代替语文兴趣,媒体演示替代教师示范,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能力。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是“辅助”,切忌喧宾夺主!
如果老师能当堂唱一唱,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学生更会肃然起敬。其实,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还是很有实效的,因此,我们在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时,不能喜新厌旧、厚此薄彼。小黑板、小卡片的运用,教师的示范,很多时候更为有效。
总之,我们要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还课堂以真实、自然的本色,在课改浪潮中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让我们远离浮躁,努力打造“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亚红,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