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8中国平安:快车道上的生存法则
在“逢会必挨批”中长大的平安对目标和愿景外的很多东西缺乏兴趣和敏感,极度的专注使其经营和管理的效率让那些东张西望的企业难以企及,源于蛇口的效率主义(“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在平安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在一个以网络为基础设施的公民社会里,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日益透明,所有的公司都将成为“裸露的公司”,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的公司性格将面临巨大挑战。查尔斯·汉迪说,良好的沟通常常是违反效率的,最无效的沟通常常是那种追求效率的沟通。平安在过去的20年里是成功的,但所有的成功都只是成功的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并不具有惟一性,即使你的目标和愿景是惟一的。“恶补”可能带来高效率,但“恶补”(尤其是没有节制的“恶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一家“服务于深圳外向型经济”、不过5000万的小保险公司,在20年后以7000亿总资产跻身世界500强,平安的成长模式远远超出了一家自然生长、演进的企业所能达到的速度:在中国保险企业还不懂什么是精算的时候,年仅5岁的平安就已经说服见多识广的摩根和高盛——它将成为世界领先的保险企业;90年代,西方刚刚完成从专业运营到大金融模式的探索,仅有10年历史的平安便制定了第二个十年规划。将目标从世界级领先的保险企业,升级到了世界级的综合金融集团。
2 《现代保险》2008.8劳保正式迈入年金给付时代
历经8任劳委会主委,推动15年的劳保年金制,终于将在明年元旦上路,劳工保险实施近一甲子的一次给付制,将改按月支给方式,劳工保险已正式宣告迈入年金给付时代!
这次劳保条例修正的重点,就是将残废、死亡与老年3项原为一次给付的方式。改为按月支领的年金制,至于其他原有的生育给付、伤病给付与职灾医疗的部分,仍依照原来规定提供给付并没有改变,不过针对残废事故所提供的年金部分,在劳工永久失能且终身无法工作情况下,才改採年金,其他失能情况仍按原规定等级与标准给付。
3 《当代金融家》2008.8次贷危机走向纵深
爆发于七月的“两房危机”(房利美、房地美),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爆发的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可能危及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以及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如果应对不当,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可能面临严重冲击,全球资本市场与全球经济亦难幸免。之前一些机构与经济学家所谓的“次贷危机高峰期已经过去”的论断,显得过于乐观。
“两房”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两房均为私人拥有的上市公司,但是作为联邦法律创建的“政府授权企业”,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享受特殊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它们可以免交各种联邦以及州政府的税收,并且享受来自美国财政部的金额均为22.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而最重要的特权是隐性的,投资者相信,如果它们面临破产倒闭的威胁,联邦政府一定会出手援救。
4 《中国企业家》2008.72008全球最大“IPO”
不能忘记,能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最基本手段,依然是“公司”。
在举国为奥运加油的时刻,中国经济正面临30年来“最困难的”考验,奧运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改革开放30年积累起来的中国商业力量的整体检阅,“公司中国”能否接受全球公众股东的考验。现在,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中国最初及以后的价值。
1992年9月,华晨中国在纽约证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随后的16年间,中国公司越发频繁地登陆海外资本市场,IPO已成寻常事,而且近几年中国人寿、工商银行、阿里巴巴等几起IPO还在当时创下了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纪录,中国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市值王”。
可是,论融资规模、论复杂程度、论影响深远,它们都比不上本年度“中国.Inc”的“IPO”。2008北京奧林匹克运动会,将作为此次IPO的完美载体,呈现在世人目光之下。毫无疑问,这将成为2008年全球最大“IPO”。
5 《财经》2008.8.18百仕通CEO:面对寒冬
“我们就像农夫一样,撒种、培育农作物,然后等待将来收获的价值。当农夫播种时,没有人会去要求他什么,只是等作物长大成熟,才去看他生产了多少。”百仕通董事长和CEO苏世民这样说。
62岁的苏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8月的北京之行内容丰富。他观看了奧运会开幕式、中美篮球赛,还手握羽毛球和游泳比赛的门票。不过,这位圆脸、爱开玩笑的美国人并不只是奧运会的拥趸。作为百仕通董事长和CEO,他还要拜访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并面对股东和媒体的质疑。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即PE),百仕通在中国备受关注,部分是由于它的声望,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吸引中投公司入股后产生的巨大浮亏。
但苏世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兴致不减:“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股价都在下滑,而百仕通的情况比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要好。”
6 《金融·实务》2008.8.4CDS:潘多拉的盒子
有效监管的缺位,使产生于经济盛世的CDS市场面临失败和触发大规模危机的险境,华尔街也再次面对抉择自由与监管的难题,
今年4月,金融家索罗斯就预言,信贷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 swap,CDS)市场的失败会引起连锁反应,将触发下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股神”巴菲特曾称,这些用来投机的衍生品是“大规模毀灭性武器”。
因为CDS不像股票在公开市场上成交,所以华尔街外的人很少听说过这个专业名词,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媒体提及它,曝光率快赶上次级房贷了(Subprime)。Subprime被美国方言学会评选为2007年的“年度词汇”,也许CDS将成为2008年的“候选词”。
7 网络媒体:浙商企业家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想
一个月内两位浙商企业家相继走上了自杀之路,7月19日,浙江云光泵阀制造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浙江一新制药股份公司董事长郑亚津,8月12日自缢身亡。这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呢?是一种浓缩还是一种彰显?
浙商这个中国经济领域里面一直引以为豪,没想到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相继出现了两位走向自杀之路,他们怎么了?他们所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困境,难道除了选择自杀就没有别的出路?
从媒体报道所披露出来的,绝对是这些企业家因为在经营中公司过度扩张,导致企业运作生存困难,背负了不堪承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等等因素之外,那么是否跟我们目前中国经济的环境有关呢?
浙商的困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民营企业在这轮人民币升值下步入了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新《劳动合同法》导致人工成本显著上升,能源、电力与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了盈利空间。最令民营企业家们辗转反侧的,是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因为中国的金融信贷体制,让银行信贷的大门几乎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闭了,由于更多民营企业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利率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不堪重负。从最近出台的浙江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放开,就足以看到这种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陷入整体的困境。
借用鲍威尔的话:“中国经济的50%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可他们得到的银行贷款才不到5%,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则流进了国企,而在美国,这种状况正好相反”。这是当今中国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的金融信贷体制不改变,中国经济将难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因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动力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我们的金融信贷体制却制造了一些行业过热投资,或者就是廉价地把信贷资金投入了调控的股市和楼市。
在这轮中国股市的暴跌中,更多的上市公司以及能够贷得到款的公司损失惨重,据未经证实的计算,到目前为止市场平均每家公司的财务投资亏损在7千万左右,如果目前指数再往下破位,会有更多公司将爆发资金链的问题,所以浙商企业家步入这种绝境,也许不是偶然的,固然有这些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但整个经济的环境,尤其是中国金融信贷的体制,是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趋势,但愿浙商的这些走上绝路的企业家仅仅是个案,而不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缩影。
在“逢会必挨批”中长大的平安对目标和愿景外的很多东西缺乏兴趣和敏感,极度的专注使其经营和管理的效率让那些东张西望的企业难以企及,源于蛇口的效率主义(“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在平安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在一个以网络为基础设施的公民社会里,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日益透明,所有的公司都将成为“裸露的公司”,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的公司性格将面临巨大挑战。查尔斯·汉迪说,良好的沟通常常是违反效率的,最无效的沟通常常是那种追求效率的沟通。平安在过去的20年里是成功的,但所有的成功都只是成功的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并不具有惟一性,即使你的目标和愿景是惟一的。“恶补”可能带来高效率,但“恶补”(尤其是没有节制的“恶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一家“服务于深圳外向型经济”、不过5000万的小保险公司,在20年后以7000亿总资产跻身世界500强,平安的成长模式远远超出了一家自然生长、演进的企业所能达到的速度:在中国保险企业还不懂什么是精算的时候,年仅5岁的平安就已经说服见多识广的摩根和高盛——它将成为世界领先的保险企业;90年代,西方刚刚完成从专业运营到大金融模式的探索,仅有10年历史的平安便制定了第二个十年规划。将目标从世界级领先的保险企业,升级到了世界级的综合金融集团。
2 《现代保险》2008.8劳保正式迈入年金给付时代
历经8任劳委会主委,推动15年的劳保年金制,终于将在明年元旦上路,劳工保险实施近一甲子的一次给付制,将改按月支给方式,劳工保险已正式宣告迈入年金给付时代!
这次劳保条例修正的重点,就是将残废、死亡与老年3项原为一次给付的方式。改为按月支领的年金制,至于其他原有的生育给付、伤病给付与职灾医疗的部分,仍依照原来规定提供给付并没有改变,不过针对残废事故所提供的年金部分,在劳工永久失能且终身无法工作情况下,才改採年金,其他失能情况仍按原规定等级与标准给付。
3 《当代金融家》2008.8次贷危机走向纵深
爆发于七月的“两房危机”(房利美、房地美),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爆发的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可能危及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以及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如果应对不当,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可能面临严重冲击,全球资本市场与全球经济亦难幸免。之前一些机构与经济学家所谓的“次贷危机高峰期已经过去”的论断,显得过于乐观。
“两房”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两房均为私人拥有的上市公司,但是作为联邦法律创建的“政府授权企业”,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享受特殊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它们可以免交各种联邦以及州政府的税收,并且享受来自美国财政部的金额均为22.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而最重要的特权是隐性的,投资者相信,如果它们面临破产倒闭的威胁,联邦政府一定会出手援救。
4 《中国企业家》2008.72008全球最大“IPO”
不能忘记,能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最基本手段,依然是“公司”。
在举国为奥运加油的时刻,中国经济正面临30年来“最困难的”考验,奧运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改革开放30年积累起来的中国商业力量的整体检阅,“公司中国”能否接受全球公众股东的考验。现在,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中国最初及以后的价值。
1992年9月,华晨中国在纽约证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随后的16年间,中国公司越发频繁地登陆海外资本市场,IPO已成寻常事,而且近几年中国人寿、工商银行、阿里巴巴等几起IPO还在当时创下了不同资本市场的融资纪录,中国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市值王”。
可是,论融资规模、论复杂程度、论影响深远,它们都比不上本年度“中国.Inc”的“IPO”。2008北京奧林匹克运动会,将作为此次IPO的完美载体,呈现在世人目光之下。毫无疑问,这将成为2008年全球最大“IPO”。
5 《财经》2008.8.18百仕通CEO:面对寒冬
“我们就像农夫一样,撒种、培育农作物,然后等待将来收获的价值。当农夫播种时,没有人会去要求他什么,只是等作物长大成熟,才去看他生产了多少。”百仕通董事长和CEO苏世民这样说。
62岁的苏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8月的北京之行内容丰富。他观看了奧运会开幕式、中美篮球赛,还手握羽毛球和游泳比赛的门票。不过,这位圆脸、爱开玩笑的美国人并不只是奧运会的拥趸。作为百仕通董事长和CEO,他还要拜访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并面对股东和媒体的质疑。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即PE),百仕通在中国备受关注,部分是由于它的声望,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吸引中投公司入股后产生的巨大浮亏。
但苏世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兴致不减:“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股价都在下滑,而百仕通的情况比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要好。”
6 《金融·实务》2008.8.4CDS:潘多拉的盒子
有效监管的缺位,使产生于经济盛世的CDS市场面临失败和触发大规模危机的险境,华尔街也再次面对抉择自由与监管的难题,
今年4月,金融家索罗斯就预言,信贷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 swap,CDS)市场的失败会引起连锁反应,将触发下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股神”巴菲特曾称,这些用来投机的衍生品是“大规模毀灭性武器”。
因为CDS不像股票在公开市场上成交,所以华尔街外的人很少听说过这个专业名词,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媒体提及它,曝光率快赶上次级房贷了(Subprime)。Subprime被美国方言学会评选为2007年的“年度词汇”,也许CDS将成为2008年的“候选词”。
7 网络媒体:浙商企业家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想
一个月内两位浙商企业家相继走上了自杀之路,7月19日,浙江云光泵阀制造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浙江一新制药股份公司董事长郑亚津,8月12日自缢身亡。这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呢?是一种浓缩还是一种彰显?
浙商这个中国经济领域里面一直引以为豪,没想到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相继出现了两位走向自杀之路,他们怎么了?他们所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困境,难道除了选择自杀就没有别的出路?
从媒体报道所披露出来的,绝对是这些企业家因为在经营中公司过度扩张,导致企业运作生存困难,背负了不堪承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等等因素之外,那么是否跟我们目前中国经济的环境有关呢?
浙商的困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民营企业在这轮人民币升值下步入了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新《劳动合同法》导致人工成本显著上升,能源、电力与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了盈利空间。最令民营企业家们辗转反侧的,是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因为中国的金融信贷体制,让银行信贷的大门几乎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闭了,由于更多民营企业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利率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不堪重负。从最近出台的浙江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放开,就足以看到这种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陷入整体的困境。
借用鲍威尔的话:“中国经济的50%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可他们得到的银行贷款才不到5%,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则流进了国企,而在美国,这种状况正好相反”。这是当今中国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的金融信贷体制不改变,中国经济将难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因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动力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我们的金融信贷体制却制造了一些行业过热投资,或者就是廉价地把信贷资金投入了调控的股市和楼市。
在这轮中国股市的暴跌中,更多的上市公司以及能够贷得到款的公司损失惨重,据未经证实的计算,到目前为止市场平均每家公司的财务投资亏损在7千万左右,如果目前指数再往下破位,会有更多公司将爆发资金链的问题,所以浙商企业家步入这种绝境,也许不是偶然的,固然有这些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但整个经济的环境,尤其是中国金融信贷的体制,是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趋势,但愿浙商的这些走上绝路的企业家仅仅是个案,而不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