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集团资本保值与增值、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是企业集团整体经营目标,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但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盲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本文阐述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在遵循企业集团章程的基础上,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等成员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预算管理及核算管理五部分。从模式上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三种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由母公司实施统一、严格的管理,这样做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分权型模式是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各子公司,使其能够依据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财务决策,既减轻了母公司决策压力,又易于子公司捕捉商机,增加创收机会,但缺点是可能因子公司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集团整体利益。集权和分权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母公司资源配置、财务调控的职能,激发子公司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集团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够使集团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从实际情况看,尽管企业都设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偏重于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而缺乏对制度的后续完善。一些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较为滞后,未能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更新或调整,因而降低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利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不合理
不少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错误的认识,想要一不到位,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采用集权模式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转而采用分权模式,导致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延续性,各类问题凸显。一些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于分权,使得子公司各自为政,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在集团公司重大投资上也未能积极配合。此外,分权使得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失控,造成部分子公司资金闲置、沉淀,而另一部分子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
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企业管理者往往驱使财务报表向着有利于集团的方向列示,这必然会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引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子公司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主观上不愿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集团财务信息阻滞、不对称。加上各层面管理者都在有意或无意的干扰财务信息的生成及流转,致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严重失真。而社会中介机构在利益的诱惑下,在审计时流于形式,造成企业集团假账泛滥而无人过问。
4.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国有出资人缺位,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出现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层因追求个人高收入、高在职消费,而侵吞、私占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二是股东大会实际作用降低,流于形式。由于企业集团股权相对集中,使得中小股东参与经营决策的程度较低,因而其利益得不到保护,也无法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三是董事会构成不合理。不少企业集团董事会无法独立、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能,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等情况,使得董事会监督经营者名存实亡。
三、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要求其既要保障集团利益,发挥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又要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要以集团企业为中心来构建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将集团整体利润作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使制度中涵盖资金筹集、投资、利润分配等各方面财务工作。同时,要构建并完善财务报表制度,要求下属各子公司在指定的时间里将财务报表上交集团总部。既要保证子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要对影响子公司经营的重大事件进行详细说明。
2.企业集团宜选择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并予以调整,但应把握好集权管理的主要控制点。尽管过度的集权有利于集团各子公司资金的归集和调配,但却难以发挥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因而,企业集团要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做到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分层控制。此外,从集权管理的控制点看,企业集团应做好融资决策权、资本运营权、资金监控权、资产处置权、投资决策权、预算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及绩效考核权等关键点的控制,进而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效率。
3.加大财务监督力度,确保财务决策的有效性
企业集团要组建专门的监督检测小组,对所属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的执行、集团公司重大经营计划的执行等情况上。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合理评估其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安排风险事项的后期跟踪。财务监督的重点之一是评审集团内部制度、决议等的执行情况,看其管理层是否能本着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科学决策,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不断完善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
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除国有资本外的多元化的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这样有助于股东间的制衡,正真实现政企分离,促使企业集团更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股权多元化使企业经营者以提高企业整体利益为己任,同时会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最终实现企业“自由奔跑”的目的。另一方面,对董事会的决策事项要依法审批。要明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责,避免出现“一肩挑”的情况,董事会要形成集体决策、董事长负责的管理方式,并确保决策审批流程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张伟红.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問题[J].经济师,2011,(6).
[2]顾美霞.当前大环境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19).
作者简介:高朝霞(1977-),女,山西太原人,会计师,现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在遵循企业集团章程的基础上,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等成员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预算管理及核算管理五部分。从模式上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三种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由母公司实施统一、严格的管理,这样做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分权型模式是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各子公司,使其能够依据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财务决策,既减轻了母公司决策压力,又易于子公司捕捉商机,增加创收机会,但缺点是可能因子公司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集团整体利益。集权和分权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母公司资源配置、财务调控的职能,激发子公司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集团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够使集团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从实际情况看,尽管企业都设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偏重于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而缺乏对制度的后续完善。一些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较为滞后,未能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更新或调整,因而降低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利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不合理
不少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错误的认识,想要一不到位,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采用集权模式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转而采用分权模式,导致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延续性,各类问题凸显。一些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于分权,使得子公司各自为政,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在集团公司重大投资上也未能积极配合。此外,分权使得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失控,造成部分子公司资金闲置、沉淀,而另一部分子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
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企业管理者往往驱使财务报表向着有利于集团的方向列示,这必然会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引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子公司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主观上不愿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集团财务信息阻滞、不对称。加上各层面管理者都在有意或无意的干扰财务信息的生成及流转,致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严重失真。而社会中介机构在利益的诱惑下,在审计时流于形式,造成企业集团假账泛滥而无人过问。
4.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国有出资人缺位,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出现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层因追求个人高收入、高在职消费,而侵吞、私占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二是股东大会实际作用降低,流于形式。由于企业集团股权相对集中,使得中小股东参与经营决策的程度较低,因而其利益得不到保护,也无法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三是董事会构成不合理。不少企业集团董事会无法独立、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能,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等情况,使得董事会监督经营者名存实亡。
三、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要求其既要保障集团利益,发挥集团资源配置优势,又要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要以集团企业为中心来构建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将集团整体利润作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使制度中涵盖资金筹集、投资、利润分配等各方面财务工作。同时,要构建并完善财务报表制度,要求下属各子公司在指定的时间里将财务报表上交集团总部。既要保证子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要对影响子公司经营的重大事件进行详细说明。
2.企业集团宜选择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并予以调整,但应把握好集权管理的主要控制点。尽管过度的集权有利于集团各子公司资金的归集和调配,但却难以发挥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因而,企业集团要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做到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分层控制。此外,从集权管理的控制点看,企业集团应做好融资决策权、资本运营权、资金监控权、资产处置权、投资决策权、预算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及绩效考核权等关键点的控制,进而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效率。
3.加大财务监督力度,确保财务决策的有效性
企业集团要组建专门的监督检测小组,对所属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的执行、集团公司重大经营计划的执行等情况上。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合理评估其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安排风险事项的后期跟踪。财务监督的重点之一是评审集团内部制度、决议等的执行情况,看其管理层是否能本着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科学决策,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不断完善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
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除国有资本外的多元化的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这样有助于股东间的制衡,正真实现政企分离,促使企业集团更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股权多元化使企业经营者以提高企业整体利益为己任,同时会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最终实现企业“自由奔跑”的目的。另一方面,对董事会的决策事项要依法审批。要明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责,避免出现“一肩挑”的情况,董事会要形成集体决策、董事长负责的管理方式,并确保决策审批流程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张伟红.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問题[J].经济师,2011,(6).
[2]顾美霞.当前大环境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19).
作者简介:高朝霞(1977-),女,山西太原人,会计师,现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