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982年,钱梦龙最先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而在新课程标准执行的今天,这一理念更有其现实意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对于教学的作用也越发不可忽视。
关键词:教学相长;课堂反馈;学生瓶颈;独到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82
《礼记·学记》有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中著名的“学学半”命题。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那学生可以教给老师什么呢?
一、学生的课堂反馈可以让教师认识到授课方式上的不足,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有人将学校比喻成市场,把学生视为顾客,教师是商家,课程是商品,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营销。对你的商品,学生喜闻乐见,欣然接受,说明一切OK;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或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说明这堂课经营不善;如果这堂课成了催眠曲或者学生各自为政,说明你的营销彻底失败,商品将找不到出路。
记得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总以为学生都喜欢新奇,便投其所好,每节课都准备个五花八门的课件,课堂成了我展示图片的舞台。偶有一日,当我正兴冲冲地要将自己的“杰作”介绍给大家时,等待我的不是欢呼声,而是几许唏嘘和几近相同的厌倦表情。不用说,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后来学生告诉我,五花八门的课件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一节课收获甚少,久而久之,新奇感消失,就觉得这课很没劲。我如梦初醒,自此,走出孤芳自赏,开始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营销方式,谈不上卓有成效,至少,教有所长、教有所获。
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针对性改进教学内容
每节课前,教师都要 “备教材、备学生”,但我们必须得承认,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备,教学经验如何丰富,一堂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尤其是一些学生突发提问会让你措手不及。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不应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就回避,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不是准备了什么讲什么 ,而是学生需要什么们解决什么。这也正是“备学生”的真正目的。
1982年,钱梦龙最先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课后查阅资料再解决,并记录在案,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案(值得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需要辩证看待)。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只有认清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再去准备什么,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教”的意义,体现教师的价值。
看看我们的教学实践,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教案第一遍讲授时心中没底,第二遍稍显从容,第三遍就成竹在胸,为什么一次公开课要一遍遍在不同的学生中试讲,才能最终定稿,這是因为,只有在学生提问的历练中我们的教案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经受住考验。
三、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老师不是神,公正地说,学生的创造力是远远优于教师的,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何况,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主体还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汇集学生独到的见解,智慧的财源将滚滚而来,教师的思路将无限敞开。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也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其中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中有这样一段:阿Q调戏小尼姑之后,“‘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旁边批注问,“与阿Q‘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那节课,学生一共给出三个答:第一种,因为他们觉得阿Q只是“摩了伊的头,扭了伊的脸”,没有更过分的动作,这场戏看得不过瘾;第二种,因为他们本来想看阿Q出丑,结果阿Q竟十分得意地笑了,心存不满; 第三种,他们嫉妒阿Q,占到便宜的人是阿Q不是自己。三种答案,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给我们揭示了未庄人的冷漠麻木、丑陋肮脏,而且有单一的答案所收不到的效果,使同学们对未庄人的劣根性认识更深刻了。后来,我翻开教参,看到的只有第三种答案,试问,我们哪位老师有理由拒绝另外两种答案?这难道不是“教学相长”最有力的证据吗?
其实,学生教给我们的又何止于此?我们常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难道学生的某些言行就没有启示我们吗?他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使整日抱着教参浅尝辄止的我们感到汗颜;他们寒风中路灯下执著读书的身影让多上一节课就吵着要加班费的我们感到羞愧;他们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让我们知道了责任的重大;他们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知道了学贵创新……
当我们在三尺讲台上独舞时,别忘了身后强大的后盾——学生,他们会让我们的舞姿更美。
参考文献:
[1] 李保强,薄存旭. “教学相长”本义复归及其教师专业发展价值[J]. 教育研究, 2012(6).
[2] 孙俊三. 召唤与期待:课程建设与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J]. 大学教育科学, 2008, 4(4).
关键词:教学相长;课堂反馈;学生瓶颈;独到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82
《礼记·学记》有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中著名的“学学半”命题。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那学生可以教给老师什么呢?
一、学生的课堂反馈可以让教师认识到授课方式上的不足,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有人将学校比喻成市场,把学生视为顾客,教师是商家,课程是商品,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营销。对你的商品,学生喜闻乐见,欣然接受,说明一切OK;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或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说明这堂课经营不善;如果这堂课成了催眠曲或者学生各自为政,说明你的营销彻底失败,商品将找不到出路。
记得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总以为学生都喜欢新奇,便投其所好,每节课都准备个五花八门的课件,课堂成了我展示图片的舞台。偶有一日,当我正兴冲冲地要将自己的“杰作”介绍给大家时,等待我的不是欢呼声,而是几许唏嘘和几近相同的厌倦表情。不用说,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后来学生告诉我,五花八门的课件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一节课收获甚少,久而久之,新奇感消失,就觉得这课很没劲。我如梦初醒,自此,走出孤芳自赏,开始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营销方式,谈不上卓有成效,至少,教有所长、教有所获。
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针对性改进教学内容
每节课前,教师都要 “备教材、备学生”,但我们必须得承认,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备,教学经验如何丰富,一堂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尤其是一些学生突发提问会让你措手不及。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不应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就回避,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不是准备了什么讲什么 ,而是学生需要什么们解决什么。这也正是“备学生”的真正目的。
1982年,钱梦龙最先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课后查阅资料再解决,并记录在案,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案(值得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需要辩证看待)。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只有认清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再去准备什么,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教”的意义,体现教师的价值。
看看我们的教学实践,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教案第一遍讲授时心中没底,第二遍稍显从容,第三遍就成竹在胸,为什么一次公开课要一遍遍在不同的学生中试讲,才能最终定稿,這是因为,只有在学生提问的历练中我们的教案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经受住考验。
三、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老师不是神,公正地说,学生的创造力是远远优于教师的,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何况,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主体还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汇集学生独到的见解,智慧的财源将滚滚而来,教师的思路将无限敞开。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也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其中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中有这样一段:阿Q调戏小尼姑之后,“‘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旁边批注问,“与阿Q‘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那节课,学生一共给出三个答:第一种,因为他们觉得阿Q只是“摩了伊的头,扭了伊的脸”,没有更过分的动作,这场戏看得不过瘾;第二种,因为他们本来想看阿Q出丑,结果阿Q竟十分得意地笑了,心存不满; 第三种,他们嫉妒阿Q,占到便宜的人是阿Q不是自己。三种答案,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给我们揭示了未庄人的冷漠麻木、丑陋肮脏,而且有单一的答案所收不到的效果,使同学们对未庄人的劣根性认识更深刻了。后来,我翻开教参,看到的只有第三种答案,试问,我们哪位老师有理由拒绝另外两种答案?这难道不是“教学相长”最有力的证据吗?
其实,学生教给我们的又何止于此?我们常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难道学生的某些言行就没有启示我们吗?他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使整日抱着教参浅尝辄止的我们感到汗颜;他们寒风中路灯下执著读书的身影让多上一节课就吵着要加班费的我们感到羞愧;他们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让我们知道了责任的重大;他们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知道了学贵创新……
当我们在三尺讲台上独舞时,别忘了身后强大的后盾——学生,他们会让我们的舞姿更美。
参考文献:
[1] 李保强,薄存旭. “教学相长”本义复归及其教师专业发展价值[J]. 教育研究, 2012(6).
[2] 孙俊三. 召唤与期待:课程建设与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J]. 大学教育科学, 200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