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缓慢,对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研究还没有一些发达国家的深入。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完善。基于此,我从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论述入手,指出了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内控审计缺少独立性、各项工作责任模糊、审计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完善内控体系、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内控意识;内控制度
一、 引言
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我国取得广泛关注,而这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形成和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和层次变得刻不容缓。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是:被审计单位通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运转情况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使其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其目标是增强企业的价值,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完善,并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治理以及控制,使得其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自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信任程度与日俱增。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内控审计缺少独立性
独立性是进行审计的灵魂。但是现如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问题却不断出现。经常发生注册会计师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控审计的独立性。
(二)各项工作权责不明
一个职责分明的企业将会使得内部控制审计事半功倍。但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程,降低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
(三)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也开始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还有待于完善。目前许多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落后的计算机辅助环节对在计算机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且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带来了审计风险。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措施
(一)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
增强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层应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并培养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主动性意识,使得他们积极的、主动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而不是接受的迫于无奈。
(二)完善内控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机构,为了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提高内控审计的水平,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企业内控体系:首先,明确认识到为什么要设立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对谁发生作用的,内控制度包括什么。其次,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与内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再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进行量化,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设立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三)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内部控制审计也不除外,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为了防止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应该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审计管理平台。其次,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区的审计信息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可以利用在线审计的功能。分析得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再次,充分利用新技术。当前云计算技术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大数据带来的计算问题,存储技术比较好地处理大数据带来的存储问题。云计算可以强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存储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可以存儲大量数据防止数据的丢失。总之,有效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
(四)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力量,因此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审计人员要学会打破以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二是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熟练的审计技能;三是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四是注册会计师要具有突破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审计人员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石桥.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内容[J].会计之友,2021(05):156-161.
[2]郑石桥.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目标[J].会计之友,2021(06):156-161.
[3]乔引花,马瑞,袁莹.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J].会计之友,2021(04):128-134.
[4]蔚思远.基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整合研究——以JN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为例[J].当代会计,2020(20):86-87.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内控意识;内控制度
一、 引言
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我国取得广泛关注,而这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形成和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和层次变得刻不容缓。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是:被审计单位通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运转情况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使其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其目标是增强企业的价值,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完善,并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治理以及控制,使得其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自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信任程度与日俱增。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内控审计缺少独立性
独立性是进行审计的灵魂。但是现如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问题却不断出现。经常发生注册会计师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控审计的独立性。
(二)各项工作权责不明
一个职责分明的企业将会使得内部控制审计事半功倍。但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程,降低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
(三)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也开始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还有待于完善。目前许多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落后的计算机辅助环节对在计算机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且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带来了审计风险。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措施
(一)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
增强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层应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并培养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主动性意识,使得他们积极的、主动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而不是接受的迫于无奈。
(二)完善内控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机构,为了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提高内控审计的水平,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企业内控体系:首先,明确认识到为什么要设立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对谁发生作用的,内控制度包括什么。其次,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与内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再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进行量化,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设立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三)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内部控制审计也不除外,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为了防止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应该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审计管理平台。其次,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区的审计信息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可以利用在线审计的功能。分析得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再次,充分利用新技术。当前云计算技术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大数据带来的计算问题,存储技术比较好地处理大数据带来的存储问题。云计算可以强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存储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可以存儲大量数据防止数据的丢失。总之,有效利用信息化财会技术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
(四)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力量,因此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审计人员要学会打破以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二是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熟练的审计技能;三是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四是注册会计师要具有突破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审计人员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石桥.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内容[J].会计之友,2021(05):156-161.
[2]郑石桥.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目标[J].会计之友,2021(06):156-161.
[3]乔引花,马瑞,袁莹.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J].会计之友,2021(04):128-134.
[4]蔚思远.基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整合研究——以JN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为例[J].当代会计,2020(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