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一二三四五”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五位清官:“一錢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这五人,在各自的年代都深受百姓爱戴,你可知他们是哪五位清官?
  “一钱太守”指的便是后汉刘宠。此人乃是宗室之后,汉明帝刘庄的玄孙。刘宠担任会稽太守之时,勤于政事,为官清正,公正廉洁,为百姓爱戴。因此,刘宠离任后,百姓们自发拿出自己的银子,推选了几个有声望之人前去送行,即使众人苦苦相劝,但刘宠坚决不受。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刘宠取了一钱作为留念。也因此,刘宠获得了“一钱太守”的美名。
  “二不尚书”指的是明朝的范景文。此人虽然身居高位,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却从不贪污受贿。不仅如此,范景文还在自己的府中门上,写上了“不受贿,不受馈”六个大字,以此来表明决心。此事流传开来之后,范景文就得到了“二不尚书”的称号。
  “三汤巡抚”指的是清朝时期的汤斌。汤斌在陕西潼关道和江西岭北道任职时,不贪污、不受贿,仅凭俸禄养活自己一家老小,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几乎不沾荤腥,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汤为菜,生活非常简朴,因此被人们称为“三汤巡抚”。汤斌同时还秉公处理政事,为当地的百姓谋取福利,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四知先生”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杨震。此人升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前往就职路上路过昌邑时,遇见了自己从前推举为昌邑县长的王密。王密很早便知道杨震会途经自己的管辖之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恩,王密看望完了杨震之后,在夜晚又送上了十金。杨震见此,说道:“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最终,王密惭愧地离开,而杨震也因此被称为“四知先生”。
  “五代清郎”指的是五代时期的袁聿修。袁聿修生于五代乱世年代,乱世之时,朝代更换十分频繁。而袁聿修为官63年,历经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五个年代。无论朝局如何变化,皇帝如何更替,袁聿修都恪守“为百姓办实事的原则”为官,在每个朝代,袁聿修都被皇帝赞赏有加,也因此,获得了“五代清郎”的美名。
  (综合《天津日报》《新湘评论》等)
其他文献
<正>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资商品的流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是供销社农
分配方式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界定,确立生产
<正>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我们应深入研究国内外环境变化的特点,把握发展趋势,及时抓住机遇,提出对策,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一、在规范改制的基础上推行产权主体多元
<正> 棉籽壳 在播种前,先把棉籽壳进行曝晒,剔除霉变、发黑的棉籽壳块,然后放在pH14的石灰水中充分浸透,这是草菇栽培取得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然后再预堆48小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