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使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9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面向9+3计划的实施,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兴趣,调动数学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的观察、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
二、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挥教学民主,为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例如“昆明到南宁大约360KM,一辆轿车80KM/时,轿车上午8时出发,12时能否到达?”我在教学这内容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演算等形式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结果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由于所选择的标准不同,其解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①学生以路程360KM为标准,看轿车是否在4小时内行完全程。②以轿车在4小时内到达目的地的速度为标准,看轿车现有的速度能否达到所需的速度。③以所给的时间4小时为标准,看轿车实际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气氛很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
三、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数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扩展,这样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理念。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分析,打开了数学思维的大门。
例如: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开始以渗透的手段逐步建立“和”的概念。通过渗透“和”的概念学习时,掌握加法计算方法,然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数都一样的情况(5+4→5+5→5+5+5)开始认识“相同数相加”、“ 相同数相加的个数”,在过度到学习“乘法意义”以此反映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数学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路和迁移条件,从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发展。
四、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年、月、日》一课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如:教学如何判断平年、闰年时,通过“考考老师”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让学生去探秘,去发现,“为何要加4”,学生根据老师设向进行探索,获得了闰年与4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诱导分析、比较,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学会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维
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是数学思维过程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测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学化、模型化、化归、单位、函数、整体、运动变化等。教学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对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成探索推理的过程中,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结合具体环节点化学生领悟这些思想和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这也正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9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面向9+3计划的实施,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兴趣,调动数学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的观察、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
二、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挥教学民主,为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例如“昆明到南宁大约360KM,一辆轿车80KM/时,轿车上午8时出发,12时能否到达?”我在教学这内容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演算等形式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结果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由于所选择的标准不同,其解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①学生以路程360KM为标准,看轿车是否在4小时内行完全程。②以轿车在4小时内到达目的地的速度为标准,看轿车现有的速度能否达到所需的速度。③以所给的时间4小时为标准,看轿车实际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气氛很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
三、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数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扩展,这样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理念。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分析,打开了数学思维的大门。
例如: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开始以渗透的手段逐步建立“和”的概念。通过渗透“和”的概念学习时,掌握加法计算方法,然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数都一样的情况(5+4→5+5→5+5+5)开始认识“相同数相加”、“ 相同数相加的个数”,在过度到学习“乘法意义”以此反映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数学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路和迁移条件,从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随之发展。
四、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年、月、日》一课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去发现。如:教学如何判断平年、闰年时,通过“考考老师”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让学生去探秘,去发现,“为何要加4”,学生根据老师设向进行探索,获得了闰年与4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诱导分析、比较,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学会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维
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是数学思维过程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测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学化、模型化、化归、单位、函数、整体、运动变化等。教学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对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成探索推理的过程中,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结合具体环节点化学生领悟这些思想和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这也正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