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导语:
科幻是什么?也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回答,但相信很多人都认可一个说法,那就是科幻不仅仅是一种类型小说,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热爱与信仰。在这份信仰的传递中,高校科幻协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和发光发热的作用,许多同学都是通过科幻协会把对科幻的好奇转变为热爱,把热爱转变为生活方式,甚至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这些幻迷离开青葱校园,散落在天涯海角的时候,在科幻协会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他们青春回忆的重要部分。
但与科幻协会承担的重要作用不相符的是,我国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长期处于断续不定、朝不保夕的状态,无数协会在悄无声息中自生自灭。从历史走向未来,在中国科幻新的发展时期,总结经验教训、促进高校科幻协会稳定健康发展变得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为此,科幻爱好者河流对我国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整理,为我国科幻发展的历史补充了重要史料。我们全文刊登,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够为当下及未来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为中国科幻的主要参与者和引领者,科幻世界一直重视高校科幻协会的建设,始终支持和帮助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并搭建联络平台。20世纪90年代,我们曾经发起“2000年以前创建一百个科幻协会”的倡议。1997年起,杂志开设“幻迷俱乐部”栏目,设有属于高校幻协的专门板块“协会消息”。2017年,我们首次在银河奖中设立“最佳社团奖”并设置每个获奖者5000元的奖金,以支持高校科幻协会举办活动。未来,科幻世界会继续重视高校科幻协会的发展,如果需要我们支持,可以加入高校幻协负责人联盟QQ群(群号:336449291),及时与我们联系。
同时,对高校科幻协会历史的梳理也并没有结束,如果广大科幻迷(包括曾经的高校科幻协会参与者)有更多历史资料,可以整理成文档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会不断丰富并完善这一珍贵的历史。
斗转时移,星辰明灭,科幻永无止息!
中国的第一个高校科幻协会是在哪里诞生的?据知名科幻作家、学者吴岩回忆,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學生曾在1981年2月成立了一个科幻研究会,但在和吴岩老师深入了解情况后发现,这只是一次对科幻翻译进行研究与探讨的会议,并不能算作一个科幻社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创刊于1979年的《科学文艺》杂志于1991年正式更名为《科幻世界》,大约两年之后的1993年4月2日,近水楼台的四川大学正式建立科幻协会,成为中国科幻史上第一个可考的高校科幻协会。在此之后,全国迎来第一波高校科幻协会创建潮,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各自的科幻协会(科幻社)。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成立的大部分科幻协会并没有存留到千禧年之后,比如天津大学科幻协会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成立又两度注销,南京大学科幻爱好者协会在1997年成立之后受到学校政策的影响反复被创建和注销。
千禧年之后,受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影响,全国掀起一股科幻热潮,这股热潮也反映在了大学校园里,2000年以后,高校科幻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迎来第二波协会创建潮。
这些高校科幻协会的数量统计,目前考证得到了四个数据。第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科幻迷碳闪得出的,他在2011年4月发起全国大学生科幻爱好者联谊会,经过网络检索,于当年9月统计出全国815所本科院校共有科幻协会124个。第二个数据是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长孙悦于2012年7月统计的,他检索统计出全国836所本科院校共有科幻协会137个。第三个数据出自高校科幻平台发布的《高校科幻协会该往何处去》发展报告,提到在2016年年底进行的统计中,全国高校科幻协会数量为98个。根据目前做的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6月,国内现存高校科幻协会为85个,另有5个仍在筹备中。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次检索可能有漏掉的院校,因此第二次的数量看起来比第一次多,但实际上是同比例增长的,但后来在9年时间内有超过50个科幻协会注销,与此同时也不断有新生力量填充进来,但其增长速度慢于协会注销速度。
浙江大学科幻协会(第二代)因为协会活动过少,社团活跃度不高,于2012年被社联自动归入注销流程,其第三代社团活跃度依然很低,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招新时定下的下任社长“跑路”,没有接手协会,导致该协会于2016年再次自动注销。
南京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因无人传承,于2002年自动注销,第二代不到两年便重新建立,但在2019年因严苛的社长绩点要求及挂靠硬性规定被自动注销。西北政法大学飞幻联盟、安徽理工大学科幻协会和武汉理工大学科幻协会均于2019年在社联注销。2019年,成立于2016年的江汉大学蓝图科幻社因时任社长的个人生活调整,自行在社联注销。哈尔滨工业大学思飞科幻社遇到了社长退学的情况,好在协会采用双社长制才得以延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幻爱好者协会因为各种原因,辗转十多年均未能建社。
西安交通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创建于1999年11月,由于社团经营模式不当,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亏损三千元,最后自动注销。北京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因无人注册接任,于2002年自动注销。电子科技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因无人注册年审,于2013年注销,大部分会员并入奇幻社,而第二代初创者于2017年才将科幻协会再次独立出来。北京电影学院科幻社初建于2017年左右,后于2020年9月无人活跃被注销,2021年6月再次成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幻协会原本于2020年12月成立,但学校规定理科生不能办人文社科类社团,协会迫不得已解散。无独有偶,西南石油大学原本计划在2015年建立第一代科幻协会,但因校团委不认同科幻理念,不允许协会建立。山东师范大学科幻协会于2005年成立,几年后因各种原因解散,2010年曾计划再次成立,但该校导员不认同科幻协会的存在,于是因此流产。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吉林大学,此前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三校均有科幻协会,但学校合并后反而永久解散。2019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科幻协会因校区合并而注销。
很明显,很大一部分高校科幻社都是受2007年科幻世界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的影响陆续成立的,但几乎都因为没有传承或接任人而在几年后注销,部分高校学生在百度贴吧表达了希望将科幻社团再次成立的意愿,但个别校领导对科幻有偏见,常常提出诸如“有科普类协会为什么还要成立科幻协会”“科幻协会真的有必要存在吗”等问题,导致很多协会胎死腹中。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11到2012年,科幻迷碳闪和周蓉发起了全国大学生科幻联谊会,这段时间也是协会成立高潮,但很多不到一年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上有过四次全国性的高校科幻爱好者组织,武汉曾建立过四次高校科幻联盟,西安曾经建立过两次高校科幻联盟,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四川成都、东北地区、浙江、江苏南京、广东广州也都有过高校科幻联盟。这些高校科幻联盟的成立,一般是为了促进各地域高校更好地合作、协同举办高校幻想文化节、加强各协会之间的交流、定期进行聚会和知识竞赛。其中较为成功也是影响力较大的地域性高校科幻联盟有上海苹果核(上海高校科幻联盟)和京津冀高校科幻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高校科幻同盟存在的几年内,那些新成立的科幻协会大都坚持到了2011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导致高校科幻社团解散或注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协会活跃度低。喜爱科幻的人多,但愿意加入协会的人少,愿意为协会付出的更少,部分协会成员只是为了获取学分。
2.缺失接任者。部分社长没有找下任接任人导致协会注销;社长由于各种原因退学,找不到协会接任者;既定的下任接任人“跑路”导致协会解散。
3.社团联合会的影响。对使用社交媒体的限制导致社团交流受到影响;禁止收取会费影响活动开展;活动审批困难;活动资金报销难;形式主义作风的活动要求打击协会积极性;协会档案管理不善而导致协会错误注销;严苛的社长(绩点,形象)及挂靠硬性规定(如在指定学院挂满一年,指定指导老师,保持一定程度的社员或活动数量)等等。
4.社长经验或活跃度不足。未在社团联合会及时提交社团注册信息;主观原因导致的协会活动太少,致使协会被注销。
5.少数高校领导、辅导员对科幻的认识不足,以及校区合并等原因。
当然,也有极少数高校的社团不是社团联合会管理,因此这方面的经验不能一概而论。
在“考古”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需要科幻迷来持续统计高校科幻协会的存续情况。众所周知,社团一旦断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难以考据,无论是历任会长记录、协会活动还是记录本与会刊都可能消失不见。目前我们正在重新拾起这份工作,并对《科幻世界》的“科幻迷俱乐部”栏目和科幻迷杂志《异度空间》里有关高校科幻协会的报道进行了一一梳理,并将知乎上有关各校科幻协会社长的回忆部分进行了收集整理。
比如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科幻协会前任社长尹俊杰联系到了第一代的老学姐,获取了不少有用信息;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成员们整理了协会成立以来的历届大事件并放在了《无名者之国》会刊里;合肥工业大学斛兵群星科幻协会第五任社长空调整理了协会的历届大事件,目前已经更新到2021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科幻协会现任社长张剑俞在科幻迷华文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古早会长,计划陆续对历届社长进行采访并集成一期会刊;浙江大学科幻协会成员麻辣鸡在学校的论坛发现了古早资料,并在知乎上联系到了前会长,完善了部分协会历史;哈尔滨工业大学思飞科幻社现任社长小知对前社长进行联系,并分别进行了简短采访;重庆大学科幻协会对第二代的协会历史进行了完整填充;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协会和北京邮电大学科幻协会于2019年补充了部分协会历史;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对2010年至今的科幻协会资料进行了留存;华中师范大学科幻协会于2016年8月补充了协会兴衰史,并在近期更新2.0版本;南开大学灵南科幻协会也有既任会长gnihton在补充协会历史。
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高校科幻协會加入到历史考古的行列中。
尽管如此,即便是存活至今的高校科幻协会,其大部分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初的文件皆未流传下来。目前有关协会的考古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互联网上获取蛛丝马迹,第二种是对早期会长进行联系采访或邀请撰写回忆录。还有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是向社团联合会发出查询申请,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有相关记载,因为其本身记录就可能不完善。
相当幸运地,笔者在一些镜像网站找到了诸多古早科幻协会网站的记录,大部分网站都分为大栏目,如新闻、资源、论坛、小说、问答、评论、理论、组织、人物、词典、导航等,比如中国高校科幻同盟网站(1999-2002)、第一幻想网站(2002-2007)和5C科幻网(2005-2013)。
其中,中国高校科幻同盟网站完整记录了1999年底至2003年初中国高校科幻协会的活动记录,帮助各个协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科幻网站并对协会活跃程度进行统计。笔者问询当年的经营人员之一霍栋后得知,因高校科幻协会人员流动太快,往往刚建立联系便开始换届,感觉高校科幻活动形式仍过于浅薄,便于2003年放弃了整理。
第一幻想网站由历山瞬华经营管理,有着相当完整的科幻网址导航、科幻词条以及超前的科幻电台,六年间的历史总访问量为231698人次。
5C科幻网有着类似于豆瓣加微博的结合体系,采用成员小组制和话题热搜建立科幻迷联谊。
随着这些古早资料被翻出,笔者之前一直存在的一个疑问也迎刃而解——并不是没有科幻迷去整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而是在整理后都放在了网站上,又随着网站的消失而丢失。与此同时,2001年为什么会有十余个高校科幻协会官网突然短暂涌现又快速消失,也有了充分解释。 这些网站的整理也相当专业。笔者在询问霍栋后得知,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他个人做过许多小网站,包括一直坚持到现在的飞腾科幻创作小组主站“科幻桃花源”。高校科幻协会同盟网站同样也是他建立的网站之一,是其与另一位科幻迷姜兆明发起的“中国科幻网站联盟”计划。飞腾科幻小组于1998年发起,并在1999年分别建立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三个科幻协会,这是高校科幻同盟的创立起点。
最初的高校科幻同盟雏形是一个网站主页,初衷是为了引领高校科幻社团潮流并加强各社团交流。后来刘婕新建了一个高校同盟网站,并组织武汉大学科幻协会成员搜集编写了许多社团交流记录及其它科幻资料,这才让高校科幻同盟转型成网站。但在她离开后,霍栋和心丁都未能继续将其发扬光大,这些珍贵资料也未能找到新的继任者,网站随之荒废,高校科幻同盟的老会长们也退出了心丁管理的QQ群,或者只在线下交流。
霍栋是2002年以前的网站主管,也是同盟前期的实际负责人;刘婕组织线上科幻交流并接手了2002年以后的网站管理,是同盟中期的实际负责人;心丁主管QQ社群及网站外联,还有一名助手木艺儿辅助,是同盟后期的实际负责人。但由于三人均不在同一城市,也给同盟的延续造成了一定困难。
飞腾科幻小组在广泛联系科幻作家的同时,也收集国内科幻资讯,而高校科幻同盟则在1998年~2003年不断吸纳全国高校科幻协会加入其中,帮助各个协会交流信息并组织联谊。
从理想化的角度看,我们将通过这几种方式逐渐将各校科幻协会的古早活动、重大事件、亲密联谊、历任负责人、会刊社志进行最大程度的考据与完善。正如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写作组道长所言,“将过去科幻爱好者的社群历史细化到每个科幻协会每任社长上是难以想象的工程量”,但也正如西南财经大学科幻协会社长lp所言,“只要有一个人突然想着了解,那便不应该被遗忘,就应该还有价值。”
笔者坚信,科幻社群间的情谊应当被铭记展现,当这些闪耀着迷人光芒的故事再现之时,中国高校科幻协会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丁培富】
作者后记:
对一个高校科幻协会而言,历史记录本是根源及底蕴,每一名协会会员的回忆、社团活动经验与社史交汇或许就能汇编成一本历史册,不过目前只能提出这么一个設想,很多断代多年的协会连会长自身都难以找到以前的协会记录,老学长也难以联系。但抛开这一点仍然有一项工作可以继续开展,根据现有考古结果得出一些概况与结论,随着科幻考古增多也能对其进一步完善,而目前笔者得出的各种结论都是从较为有限的资料中得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幻迷及社群文化产生的各种沟通交流与活动是组成科幻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各类事件进行记载可以让后人更加便利地从量化数据中给出定义并获取经验,而正如清华大学科幻协会会刊《无名者之国》序言所说,许许多多古早的科幻联谊聚会并没有被很好地记载下来,无论是畅所欲言的作家,一个又一个爱好者协会,还是科幻迷的成长历程……一个个令人惊心动魄又长吁短叹的故事本应该成为中国科幻的价值史料,吸引一个一个向往着科幻的科幻迷加入其中,我们梳理中国高校幻协发展历史,正是为了不让这些珍贵史料化为历史的余烬。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