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0年,山东省在全国较早地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这是山东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是百姓的期待。我国东西部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际间不均衡的现象,成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如何让每个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能接受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成为每一级政府的一项战略思考。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2010年青岛市选派了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通过支教调研,我发现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和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等原因,农村教育仍然远跟不上城市教育,着实令人焦虑!
一、在教学设备更新、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
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为主线,着眼优质,着力均衡,从教育经费、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配置、课程要求和招生政策等六个方面强化政府统筹,尤其是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但由于我省人口多、城乡、乡镇之间差别相对较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格外沉重。特别是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在农村,一些学校从外表上看,粉刷的比较美观,给人感觉因政府的投入还挺像样, 但“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等严重缺乏。虽然一些小学为了达到普九标准而添置了一些比较现代的教学设备,因经费有限只好买二手货,而这些教学设备往往存在很多瑕疵,无法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经费短缺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城乡、不同学区因交通等条件的差别,很多老师不愿意呆在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致使不少学校教师配备不齐,甚至出现结构性的失衡。为了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按规定各科都应有专业老师教,但是专业教师奇缺。不少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的村级小学,没有专业的英语、美术等老师。即使有些学校有专业的老师,却也往往一人教好几个班、年级或者主教语、数、英而兼职音、体、美;而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是常事(呵呵,农村老师是多面手!当然,其辛苦可见一斑了!)。还有应试教育、分数评价机制在农村教育中不是没有阴影的,所以有些课程在课程表上出现了,也往往是虚名罢了。
三、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要求
教育观念、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客观的条件差异直接影响着每一位从业者,而将上级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又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理念。随着教学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迫在眉睫!现在农村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虽然也有了一些,而由于经费有限、教师自身素质等原因,但也并不很多,故教师仍难以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尤其是有效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建立,使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不能完全实现,受培训教师的带动作用也微乎其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极其缓慢。还有农村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也比城市学校明显,不少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努力地尽着教师的职责,实在令人敬佩,却也令人心酸!
四、家长、学校教育合力不足
由于农村經济不发达,不少家长忙于农活、打工而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过问;还有的家长则因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感觉力不从心。在与许多农村家长的交流中得知,不少家长抱有这样一种心态:我不会教孩子!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的事了!记得2011年春天杜村镇大村小学举行“家长课堂开放日”活动,来的人不多,即使来了的也多是爷爷奶奶,甚至有的还带着小孙子进课堂!不仅如此,还有的听着课竟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或者声音极大地拉家常!课后的家长沟通会,老师在上面讲,那些老人就像赶集似的随便进出教室。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致使农村老师的教育重担无形中就更重了。
五、改变农村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我观察,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发挥财政在促进教育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划拨,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再次,加强上级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或给学校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均衡各学校的师资配备或让其自主配备,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同时要切实做好教师的中长期规划发展,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最后是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多举办一些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只有学校、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现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但是社会在发展,而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一定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扎实的作风;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大财力,积极争取和创造更多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才能使农村小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如何让每个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能接受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成为每一级政府的一项战略思考。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2010年青岛市选派了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通过支教调研,我发现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和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等原因,农村教育仍然远跟不上城市教育,着实令人焦虑!
一、在教学设备更新、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
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为主线,着眼优质,着力均衡,从教育经费、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配置、课程要求和招生政策等六个方面强化政府统筹,尤其是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但由于我省人口多、城乡、乡镇之间差别相对较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格外沉重。特别是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在农村,一些学校从外表上看,粉刷的比较美观,给人感觉因政府的投入还挺像样, 但“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等严重缺乏。虽然一些小学为了达到普九标准而添置了一些比较现代的教学设备,因经费有限只好买二手货,而这些教学设备往往存在很多瑕疵,无法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经费短缺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城乡、不同学区因交通等条件的差别,很多老师不愿意呆在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致使不少学校教师配备不齐,甚至出现结构性的失衡。为了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按规定各科都应有专业老师教,但是专业教师奇缺。不少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的村级小学,没有专业的英语、美术等老师。即使有些学校有专业的老师,却也往往一人教好几个班、年级或者主教语、数、英而兼职音、体、美;而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是常事(呵呵,农村老师是多面手!当然,其辛苦可见一斑了!)。还有应试教育、分数评价机制在农村教育中不是没有阴影的,所以有些课程在课程表上出现了,也往往是虚名罢了。
三、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要求
教育观念、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客观的条件差异直接影响着每一位从业者,而将上级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又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理念。随着教学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迫在眉睫!现在农村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虽然也有了一些,而由于经费有限、教师自身素质等原因,但也并不很多,故教师仍难以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尤其是有效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建立,使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不能完全实现,受培训教师的带动作用也微乎其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极其缓慢。还有农村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也比城市学校明显,不少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努力地尽着教师的职责,实在令人敬佩,却也令人心酸!
四、家长、学校教育合力不足
由于农村經济不发达,不少家长忙于农活、打工而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过问;还有的家长则因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感觉力不从心。在与许多农村家长的交流中得知,不少家长抱有这样一种心态:我不会教孩子!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的事了!记得2011年春天杜村镇大村小学举行“家长课堂开放日”活动,来的人不多,即使来了的也多是爷爷奶奶,甚至有的还带着小孙子进课堂!不仅如此,还有的听着课竟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或者声音极大地拉家常!课后的家长沟通会,老师在上面讲,那些老人就像赶集似的随便进出教室。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致使农村老师的教育重担无形中就更重了。
五、改变农村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我观察,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发挥财政在促进教育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划拨,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再次,加强上级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或给学校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均衡各学校的师资配备或让其自主配备,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同时要切实做好教师的中长期规划发展,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最后是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多举办一些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只有学校、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现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但是社会在发展,而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一定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扎实的作风;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大财力,积极争取和创造更多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才能使农村小学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