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师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学方法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养成数学思维逻辑。为此,本文中作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引发学生广泛参与以及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谈谈对这方面的经验与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虽然小学数学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但是对于思维以形象具体为特征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仍然是抽象的、概括性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题是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体会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一方面学习起复杂的数学知识来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在遇到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创设教学情境,在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时,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谈话激趣:今天阳光明媚,小蜜蜂们都出来采蜜了,图中有几只蜜蜂?学生数数1、2、3、4、5,共5只。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说:“看,这里还有一群小学生,他们在做什么?”“在植树。”教师接着问道:“同学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植树吗?”学生数数1、2、3、4、5、6,共有6个(教师板书6)。教师接着问道:“图片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6棵棵。”以此类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数字7、8、9、10。通过创设看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小學数学学科虽然注重基础教学,但是对于一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知识不仅频发而且零散,加上年龄较小缺乏思辨能力,只能接受与自己年龄和认知能力相符合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去。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这节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学生身边哪些物体是学生学过的图形。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有学生发现教室里的黑板是长方形的,我们使用的数学课本也是长方形的;有学生回答说魔方玩具是正方形的;教室窗台上贴的窗花是圆形的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百分(一)数》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拿到课堂上分享,如有学生留意到新买的衣服的标签上标注着含棉75%,涤纶25%;有学生发现某品牌桃花酿的酒精含量是11%;蒙牛酸酸乳蛋白质的含量是12%等等。通过课前调查,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积极倡导的方法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可以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优等生的优势和才能得到发挥,劣等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由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公平竞争,还形成了健康的竞争心理,促使全班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把按照一个组内有两名优等生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并列出计算公式:1.小明家原来有24只小鸭,现在又买了16只。一共有8个笼子,每个笼子放几只?2.同学们在做课间操,已知每排6个人,站了6排。如果9个人站一排,可以站几排?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学生可以消化吸收学习过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而且组内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帮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高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教学和学生负责的态度,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小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发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再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纪华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 南北桥,2018(04):12.
[2]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速读·上旬,2016(08):110-1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虽然小学数学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但是对于思维以形象具体为特征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仍然是抽象的、概括性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题是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体会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一方面学习起复杂的数学知识来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在遇到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创设教学情境,在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时,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谈话激趣:今天阳光明媚,小蜜蜂们都出来采蜜了,图中有几只蜜蜂?学生数数1、2、3、4、5,共5只。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说:“看,这里还有一群小学生,他们在做什么?”“在植树。”教师接着问道:“同学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植树吗?”学生数数1、2、3、4、5、6,共有6个(教师板书6)。教师接着问道:“图片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6棵棵。”以此类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数字7、8、9、10。通过创设看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小學数学学科虽然注重基础教学,但是对于一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知识不仅频发而且零散,加上年龄较小缺乏思辨能力,只能接受与自己年龄和认知能力相符合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去。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这节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学生身边哪些物体是学生学过的图形。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有学生发现教室里的黑板是长方形的,我们使用的数学课本也是长方形的;有学生回答说魔方玩具是正方形的;教室窗台上贴的窗花是圆形的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百分(一)数》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拿到课堂上分享,如有学生留意到新买的衣服的标签上标注着含棉75%,涤纶25%;有学生发现某品牌桃花酿的酒精含量是11%;蒙牛酸酸乳蛋白质的含量是12%等等。通过课前调查,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积极倡导的方法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可以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优等生的优势和才能得到发挥,劣等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由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公平竞争,还形成了健康的竞争心理,促使全班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把按照一个组内有两名优等生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并列出计算公式:1.小明家原来有24只小鸭,现在又买了16只。一共有8个笼子,每个笼子放几只?2.同学们在做课间操,已知每排6个人,站了6排。如果9个人站一排,可以站几排?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学生可以消化吸收学习过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而且组内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帮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高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教学和学生负责的态度,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小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发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再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纪华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 南北桥,2018(04):12.
[2]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速读·上旬,2016(0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