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替换法,比较辨析,体会精妙——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体会用词的妙处,我采用了替换法,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某些妙词,还可换成哪些词?然后进行比较,究竟是原诗中的词语好还是换后的词语好。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
例如: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中“穿”“拍”“卷”还可换成哪些词语,试着比较,体会原句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学生1:可把“穿”换成“耸”“立”。
学生2:可把“拍”换成“击”“撞”。
学生3:可把“卷”换成“掀”“荡”。
以下是学生发表的看法:
李琴:把“穿”换成“耸”,不好,因为“耸”只是写出了乱石的巍峨的形态美,而一个“穿”字,却给人一种穿透云层的壮丽之感!使语言更加有气势。
把“拍”换成“击” 也不好,因为“拍”字写出了惊涛与岸相互撞击的猛烈之感,给人以父亲抚摸自己孩子时的拍打,给人无尽的想象,而“击”字,只写出了海涛汹涌之势,狠狠地把浪涛摔在岸上的感觉,不如“拍”的感情丰富。
把“卷”换成“掀”也不好,因为“卷”字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暴风回旋卷起了一层层惊涛骇浪,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而“掀”给人感觉是在平静的湖面突然海浪涌来,但“卷”字却是在本身波浪涛天的水面又倒逆回来卷起更高更猛烈的浪潮,两者相比,“卷”字的感情描写得更加细腻、生动。
肖明月:这句话中“穿”“拍”“卷”三个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一个“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乱石林立、气势雄伟,给人以穿透苍穹的感觉,“拍”字与“惊”字相衬,写出了惊涛骇浪拍打堤岸时那宏伟壮阔、扣人心弦的情景。“卷”字更是将浪卷三尺高,白浪如雪,这一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如将“穿”“拍”“卷”换为“立”“冲”“掀”,则比描绘的画面少了一些气势,“立”字则不能显出乱石的气势,感觉十分平缓,“冲”和“掀”字用于描绘长江宏伟的气势是略差一筹的,不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感受不到气势的雄伟壮阔。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文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动脑筋,设置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二。
我在教学《望海潮》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我仔细琢磨目标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联想和想象”“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设置的教学问题是,学习了柳永的《望海潮》,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理由。
问题一抛出,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黄兴月:全词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并给人以明丽的画面感;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张洙:“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钱塘的繁华,物阜民丰、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那湖、那山、那柱子,还有荷花,无不体现出钱塘的美如世外桃源一般,引发读者的畅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从侧面歌颂此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越,无不体现出柳永的才华。文笔细腻,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郭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词我很欣赏,理由: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悠扬的羌管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莲的歌声在宁静的月夜中轻轻响起;钓鱼的老翁怡然垂钓,采莲的花季少女愉快地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何明渝:“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理由:傍晚,坐在长亭下喝着酒,听着箫鼓演奏的音乐,偶尔吟诵两首诗,看着如烟的晚霞。感觉很惬意,生活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压力也没有繁琐的事物,喝着好酒,看着美景,情景交融,有一种超俗的感觉。这样自由、无所顾忌的生活是人们所向往的。它给我的感觉很清、很淡,超凡脱俗,是一种内心的宁静。
董晓莉:我喜欢“烟柳画桥,风帘翠木,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词。柳,桥,风帘,帷幕本是十分平凡且普通的景物,而作者却用烟、翠等词修饰,敏锐地捕捉其特点,华丽而意境深远。“参差”一词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城市住房高低不平的特点,如同为其镀上了一层金砂。全句运用长短句共同勾勒了一幅秀丽、壮美的市井图,使人浮想联翩,意欲前往。
改写诗词中的名句,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激活学生内心体验,调动生活储蓄,大胆联想、想象,大胆创新思维——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三。
学习了《雨霖铃》,运用联想和想象,请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片段。运用第一人称,改写内容要基本符合诗句原意。
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想象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赏析了诗词的意境,完成教学目标,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之。
以下是部分学生改写的片段:
(1)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上了岸,此时已醉得迷迷糊糊。月色朦胧,江面起了浓雾,更让我难以知晓江面上的状况,唯听见船桨拍击河水的声音,河岸附近隐约可见河水因起伏而荡起的涟漪,直至那拍打声消失,那涟漪也泯灭了。唯留下我孤身一人在这凄凉的夜里。我穿梭在杨柳丛间,晓风拂面,又增添了几分寒意,柳条随风摆动,似勾勒出你美丽的倩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当初美好的回忆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你我相遇,你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就像我胸口的刺青难以抹去。你的典雅、美丽、温柔、惆怅也深深印在我的心底。那时我对酒当歌,你便以舞相和,之后我们便成了知己,一起畅聊人生所遇和不能说的秘密,那时我们都拉着对方的手承诺永不分离。可如今,你已离我远去,往日的承诺已化为泡影,难道你真的那么无情?
抬头仰望天空,没有一丝星光,东方已渐渐露出鱼肚白,唯见一轮新月悬挂空中,它似乎要将那仅有的微光洒向大地,可一片乌云迅速将它遮蔽,怎么也散不去。我彷徨,不知该去哪里。这乌云何时才能散去?
(2)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个人躺在草丛里静静地听着小虫们的歌唱,那么的婉转、和谐,微风轻轻地吹响了河畔的杨柳,惨淡的月光狠狠地拉长了杨柳的影子,河面倒映出天空的弯月。望着天空的弯月,脑海里浮现出了你的笑容,那么优雅甜美。“不舍地和你分别,你可知道当时我的心有多痛!只能把对你的思念寄托给月儿,然后用酒把自己的哀愁冲进心里,永远埋葬起来。我走后你在那里可好?可曾记起过我吗?自己傻傻地笑了,说不出的苦,然后提起酒罐不顾忌地往嘴里倒,这种滋味是那么的洒脱,似乎忘记了一切,真是一醉解千愁啊!还是一样的杨柳,一样的夜晚,只是喝酒的只是我一人,没有了你的陪伴,让我一人在着黑夜里麻痹对你的思念……
教无定法,但必定要有法。方法不好,事倍功半;方法好,则事半功倍。
替换法,比较辨析,体会精妙——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体会用词的妙处,我采用了替换法,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某些妙词,还可换成哪些词?然后进行比较,究竟是原诗中的词语好还是换后的词语好。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
例如: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中“穿”“拍”“卷”还可换成哪些词语,试着比较,体会原句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学生1:可把“穿”换成“耸”“立”。
学生2:可把“拍”换成“击”“撞”。
学生3:可把“卷”换成“掀”“荡”。
以下是学生发表的看法:
李琴:把“穿”换成“耸”,不好,因为“耸”只是写出了乱石的巍峨的形态美,而一个“穿”字,却给人一种穿透云层的壮丽之感!使语言更加有气势。
把“拍”换成“击” 也不好,因为“拍”字写出了惊涛与岸相互撞击的猛烈之感,给人以父亲抚摸自己孩子时的拍打,给人无尽的想象,而“击”字,只写出了海涛汹涌之势,狠狠地把浪涛摔在岸上的感觉,不如“拍”的感情丰富。
把“卷”换成“掀”也不好,因为“卷”字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暴风回旋卷起了一层层惊涛骇浪,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而“掀”给人感觉是在平静的湖面突然海浪涌来,但“卷”字却是在本身波浪涛天的水面又倒逆回来卷起更高更猛烈的浪潮,两者相比,“卷”字的感情描写得更加细腻、生动。
肖明月:这句话中“穿”“拍”“卷”三个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一个“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乱石林立、气势雄伟,给人以穿透苍穹的感觉,“拍”字与“惊”字相衬,写出了惊涛骇浪拍打堤岸时那宏伟壮阔、扣人心弦的情景。“卷”字更是将浪卷三尺高,白浪如雪,这一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如将“穿”“拍”“卷”换为“立”“冲”“掀”,则比描绘的画面少了一些气势,“立”字则不能显出乱石的气势,感觉十分平缓,“冲”和“掀”字用于描绘长江宏伟的气势是略差一筹的,不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感受不到气势的雄伟壮阔。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文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动脑筋,设置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二。
我在教学《望海潮》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我仔细琢磨目标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联想和想象”“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设置的教学问题是,学习了柳永的《望海潮》,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理由。
问题一抛出,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黄兴月:全词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并给人以明丽的画面感;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张洙:“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钱塘的繁华,物阜民丰、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那湖、那山、那柱子,还有荷花,无不体现出钱塘的美如世外桃源一般,引发读者的畅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从侧面歌颂此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越,无不体现出柳永的才华。文笔细腻,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郭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词我很欣赏,理由: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悠扬的羌管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莲的歌声在宁静的月夜中轻轻响起;钓鱼的老翁怡然垂钓,采莲的花季少女愉快地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何明渝:“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理由:傍晚,坐在长亭下喝着酒,听着箫鼓演奏的音乐,偶尔吟诵两首诗,看着如烟的晚霞。感觉很惬意,生活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压力也没有繁琐的事物,喝着好酒,看着美景,情景交融,有一种超俗的感觉。这样自由、无所顾忌的生活是人们所向往的。它给我的感觉很清、很淡,超凡脱俗,是一种内心的宁静。
董晓莉:我喜欢“烟柳画桥,风帘翠木,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词。柳,桥,风帘,帷幕本是十分平凡且普通的景物,而作者却用烟、翠等词修饰,敏锐地捕捉其特点,华丽而意境深远。“参差”一词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城市住房高低不平的特点,如同为其镀上了一层金砂。全句运用长短句共同勾勒了一幅秀丽、壮美的市井图,使人浮想联翩,意欲前往。
改写诗词中的名句,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激活学生内心体验,调动生活储蓄,大胆联想、想象,大胆创新思维——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之三。
学习了《雨霖铃》,运用联想和想象,请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片段。运用第一人称,改写内容要基本符合诗句原意。
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象作者当时的处境,想象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赏析了诗词的意境,完成教学目标,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之。
以下是部分学生改写的片段:
(1)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上了岸,此时已醉得迷迷糊糊。月色朦胧,江面起了浓雾,更让我难以知晓江面上的状况,唯听见船桨拍击河水的声音,河岸附近隐约可见河水因起伏而荡起的涟漪,直至那拍打声消失,那涟漪也泯灭了。唯留下我孤身一人在这凄凉的夜里。我穿梭在杨柳丛间,晓风拂面,又增添了几分寒意,柳条随风摆动,似勾勒出你美丽的倩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当初美好的回忆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你我相遇,你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就像我胸口的刺青难以抹去。你的典雅、美丽、温柔、惆怅也深深印在我的心底。那时我对酒当歌,你便以舞相和,之后我们便成了知己,一起畅聊人生所遇和不能说的秘密,那时我们都拉着对方的手承诺永不分离。可如今,你已离我远去,往日的承诺已化为泡影,难道你真的那么无情?
抬头仰望天空,没有一丝星光,东方已渐渐露出鱼肚白,唯见一轮新月悬挂空中,它似乎要将那仅有的微光洒向大地,可一片乌云迅速将它遮蔽,怎么也散不去。我彷徨,不知该去哪里。这乌云何时才能散去?
(2)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个人躺在草丛里静静地听着小虫们的歌唱,那么的婉转、和谐,微风轻轻地吹响了河畔的杨柳,惨淡的月光狠狠地拉长了杨柳的影子,河面倒映出天空的弯月。望着天空的弯月,脑海里浮现出了你的笑容,那么优雅甜美。“不舍地和你分别,你可知道当时我的心有多痛!只能把对你的思念寄托给月儿,然后用酒把自己的哀愁冲进心里,永远埋葬起来。我走后你在那里可好?可曾记起过我吗?自己傻傻地笑了,说不出的苦,然后提起酒罐不顾忌地往嘴里倒,这种滋味是那么的洒脱,似乎忘记了一切,真是一醉解千愁啊!还是一样的杨柳,一样的夜晚,只是喝酒的只是我一人,没有了你的陪伴,让我一人在着黑夜里麻痹对你的思念……
教无定法,但必定要有法。方法不好,事倍功半;方法好,则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