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汶川地震,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一片红心。80后的驴友们争当灾区志愿者,2008年的公益旅行在动感中前行。土楼与三清山申遗成功后,人们不再一窝蜂地往目的地涌去,而是担心它们会像丽江一样被过度开发而失去了世遗的意义。
三清山、土楼申请世界遗产
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与江西三清山双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已增至37处。
申遗本来是件好事,我就曾于江西三清山申遗的冲刺阶段造访过那里,亲自体会到了申遗对于一个景区的积极作用。景区不仅清理了山上大片丑陋的违章小旅店,还青山绿水于本来面目;同时还修整步行栈道,在花草树木上悬挂统一的标牌,详细介绍每种植物的功用和历史。这一切都让人颇感欣慰。
但申遗并不应该是个“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申遗成功后的保护才是更加重要的。然而目前在国内,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出重申报,轻普查,重效益,轻保护的怪现象。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申遗工作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把目光盯在经济利益上,以申遗之名争取让国家下拨保护经费。至于遗产保护等,便全然抛到脑后。每年,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都会有选择性地对在编者的保护状况进行检测,没有通过者将给予黄牌警告,如仍无改善,最终将被从名单中剔除。在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三江源等在内的我国六处世界遗产先后被列入检测项目,这是一种善意的警告。尽管这六个项目都顺利通过了检测,但是,结论还是颇令人回味:“希望中国政府继续给予关注并完善保护措施。”
无论对于自然或是文化遗产,都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做一种责任的话,则有可能落下个千古骂名。
公益旅行:热了
四川大地震不仅震动了全中国人的心,也令很多人重新审视旅行的意义。边旅行边做公益成了2008年最为旅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旅行与公益,本来就是能够完美结合的两个元素,只是长时间以来在国内,多数人对于旅游的态度一直处于比较表浅的层面。公益旅行的火热,令人们开始重新定位在旅行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将其积极延伸到整个人生。
曾经做过公益旅行的人会告诉你,在旅行中帮助别人,那种感觉是何等美妙。2008年,国内众多旅游论坛与媒体都争相转载一名叫Darren的广州年轻人的旅行故事,他用一年多的时间晃荡在印度与尼泊尔等地,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旅行目的地却很少停留在著名景点,而是当地的慈善机构。他曾在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做了一个月的义工,与全世界的志愿者一起照顾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帮助他们安心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志愿者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洗衣服、晾衣服、折叠衣服、煮饭、端饭、喂饭,为病人洗澡,扶病人上厕所、端尿壶;帮助病人做运动;清洗地板;清洗盘碟;有时工作量不大的时候,甚至可以闲坐着和病人聊天。"然而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工作却让他有了在别处旅行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去爱。在现代社会中,人情的冷漠与淡薄如顽疾一般弥漫在空气中,“爱无能”成了社会病症,而公益旅行或许能够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灵丹妙药。
公益旅行其实并不算一桩新鲜事,在欧美等国家,很多人都已经习惯在假期花上几百甚至上千美元去斯里兰卡的大象学校当一周的保育员,或者去柬埔寨的小山村里帮当地人盖房子,即使在国内,也早有如“多背一公斤”这样的公益组织,只是在2008年,公益旅行在中国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性。国内大批志愿者队伍的涌现便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注脚,据中国共青团委的统计报告称,目前全国注册在案的志愿者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你身边的朋友,也时不时就会有人流露出要去四川旅行帮助灾民的意向,甚至有些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在路上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间产生了做公益的意识,有些强烈,有些还仍然很微弱朦胧。但无论如何,公益旅行的星星之火已经在国内点燃,相信在今后必将有燎原之势。但愿这把火,烧得越旺越好。
东欧加入欧洲申根签证行列:欧洲变大了
2007年12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东欧八国和马耳他正式纳入申根国行列。从此只要一纸申根签证,就能在欧洲24个国家畅行无阻。在此之前,同属于欧洲大陆的东欧国家像是硬币的背面一般成了被人遗忘的地方,而当人们对于法国的浪漫和英国的绅士风度都到了提都不想再提的程度时,东欧就像适时端出的一道丰盛大餐样,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于欧洲的兴趣。
与人们熟知的老欧洲相比,旅行东欧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是物美价廉。最近的物价指数评测也显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仍是物价最便宜的城市之一,物价水平为纽约的86%。其次,东欧对大部分中国旅行者来说仍然是块新大陆,陌生、神秘再加上波西米亚的异国情调和一代人浓厚的苏联情结,让中国游客逐渐将旅行欧洲的重心转向东欧。
在荷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赵欣是享受申根扩容政策较早的受惠者。凭着手里的申根签证,他设计了自助旅行波罗的海三国的旅行线路,度过了一个与以往旅游完全不同的“东欧假期”。首先他从荷兰飞到立陶宛,再从立陶宛坐大巴前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从里加乘飞机到爱沙尼亚。最后飞回德国柏林。“一路上招摇着一纸签证,在每个国家的海关都没有碰上麻烦,顺畅极了。”
“东欧给人的感觉比西欧更有亲和感。”赵欣说,“这几个国家的人普遍都很淳朴热情,但立陶宛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走在大街上总会有陌生人朝你善意地微笑,而满眼富有前苏联特色的建筑让我脑子里一遍遍重复着那些熟悉的黑白老电影,什么《布拉格的春天》、《萨拉热窝保卫战》……一股脑儿的全想起来了。拉脱维亚就比立陶宛要现代和时髦一些,而爱沙尼亚就完全是一副现代欧洲的样子了,很难再找到前苏联的影子,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甚至比一些西欧国家还要先进,很多地方都接通了无线网络,这即使在西欧也是很罕见的。”
高油价时代的自驾游冷了,自行车旅行火了
2008年中段,国际油价一度疯长到每桶37美元,很多欧美国家的居民不堪重负,纷纷放弃自驾出行,转而取出储藏室里沾满灰尘的自行车,或者选择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方式。国内油价也随之水涨船高。2008年6月,国内油价涨至每升6.8元。国内自驾游的浩荡声势相比几年前开始有所收敛。近期对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广州旅游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来穗旅游游客总量中,自驾车游客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前年同期的24.66%下降到去年的16.60%,而今年更是降至2.13%。
与之相对的是,自行车旅行却逐渐火热起来。驴友 EIVa便是从自驾叛逃至骑行队伍中的典型。2008年以前,EIVa一直是自驾游的铁杆粉丝,按她自己的话说,北京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大山小河,沟沟坎坎几乎全都趟了一遍。不仅如此,她还曾多次跟随车队从北京远征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也算圈里颇有些经历的自驾车老手。然而从今年开始,EIva开车旅游的次数却呈现递减的趋势。因为自行车这个“新宠”占去了她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跟当初喜欢开车一样,中了毒似的,几天不骑车就浑身不自在。”当初被朋友从她的切诺基的驾驶舱里生拉硬拽地拖去参加了一次小强度的骑行以后,EIva便毅然地决定抛弃自己的老伙计大切,转投了自行车的怀抱。“这不是觉得自驾也玩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现在油价又贵而且不环保,所以觉得骑自行车应该挺有意思的,最重要的是还能锻炼身体。当初开车的时候觉得自己特户外,特动感,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呼啦啦往后退,好像都是我让它们转动起来的。现在玩上骑行以后,才觉得原来开车看美景多少是有点走了捷径,而当我靠自己的双腿骑行五公里山路后见到风景才觉得是大自然对我实实在在的犒赏。”现在EIva不仅自己玩骑行,还总是鼓动着原来自驾圈子里的朋友们一起,“我诱惑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冲他们喊上一句‘你看你肚子上那圈肉,骑骑就能下去啦!’”
台湾、美国:开了
在今年向中国游客开放的目的地中,美国与台湾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两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地都是饱含了某种难以释怀的情结的地方。然而最熟悉的却依然是最遥远的,即使打开了大门,中国旅行者要想到这两地旅游,依然困难重重。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儿。”
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解不开的乡愁令台湾几乎不需要太多宣传便可轻易打动很多大陆游客的心。两岸几十年“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情感在2008年终于借旅游的通道得以释放。台北、高雄、垦丁、花莲、九份……这些一度仅仅出现在电影里却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终于要被画入大陆旅行者的地图里。
台湾开放旅游的消息刚一放出,各家媒体便铺天盖地地将台湾旅游介绍了个遍,从台湾小吃到槟榔女,从眷村到101大楼,一时间似乎去台湾好像就和去北京郊区没啥区别。然而台湾开放是真,但昂贵的价格以及一些刚性的限制条款却让台湾游看起来依然好似镜花水月。目前各地8-10天的台湾环岛游报价基本都在6000元以上,并且仍然需要团进团出,台湾方面甚至还要求每个大陆游客的单日消费不少于80美元。这听起来甚至比国人去趟欧洲还要金贵而且麻烦。台湾人想赚大陆人的钱,却还矜持地端着自己的架子,后果就只能自己承受了。在台湾游开放的前两个半月里,只有两万多大陆游客买账,比预期配额少了70%(按相关协议规定,台湾每日接待旅游配额为1000人次)。
与台湾的刻意设限不同,美国游的雷声大雨点小却也有它不得已的苦衷。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与政治强国,一直就是世界的焦点。只要还你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无法忽视它,人人都会在心里描画一幅美国。而对不少中国人来说,那个金灿灿的美国梦仍是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情结,在那里“没有不可能”,那里是种植梦想的土地,人人都想知道奥巴马这样一个黑小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成长为总统的。
然而太平洋两岸隔海相望,注定中国人去美国旅游不能像去东南亚那般轻巧便捷,2008年6月,中国首发团风光赴美,一路上受到了贵宾似的礼遇。姗姗未迟的中国游客令美国人看到了巨大的黄金商机。然而在首发团以后,美国游市场却并没有如双方想像那般火热下去,签证难,旅行产品的单一以及高昂的价格都令不少人对美国游望而却步。
阿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迷,追美剧、热爱好莱坞电影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美国走上一遭,看看电视剧里那个意乱情迷的纽约大苹果是个什么样子。然而看着旅行社的美国游产品却让她彻底放弃了跟团去美国的想法。目前旅行社的美国游产品仍多为走马观花的“十日游”,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甚至还要去夏威夷,时间紧张不说,价格至少也都在万元以上。“花那么多钱去几个大城市蜻蜒点水,在胜利女神下伸出V字手势拍张照可实在太傻了”,而阿土想要的,则是能有时间去纽约街区转角的咖啡店喝杯咖啡,或者在旧金山骑上一整天自行车。当然即使有人愿意花上万元去美国看一看,还得先过签证的难关。与别的国家相比,赴美国签证所需时间最长,而且需要面签,非常麻烦。即便利用“团体旅游绿色通道”,也需提前一至两个月报名才能较宽裕地办理美国签证。另外,游客还须有房产证或汽车等资产作证明,并且需向旅行社交纳10万至20万元的保障金。
三清山、土楼申请世界遗产
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与江西三清山双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已增至37处。
申遗本来是件好事,我就曾于江西三清山申遗的冲刺阶段造访过那里,亲自体会到了申遗对于一个景区的积极作用。景区不仅清理了山上大片丑陋的违章小旅店,还青山绿水于本来面目;同时还修整步行栈道,在花草树木上悬挂统一的标牌,详细介绍每种植物的功用和历史。这一切都让人颇感欣慰。
但申遗并不应该是个“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申遗成功后的保护才是更加重要的。然而目前在国内,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出重申报,轻普查,重效益,轻保护的怪现象。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申遗工作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把目光盯在经济利益上,以申遗之名争取让国家下拨保护经费。至于遗产保护等,便全然抛到脑后。每年,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都会有选择性地对在编者的保护状况进行检测,没有通过者将给予黄牌警告,如仍无改善,最终将被从名单中剔除。在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三江源等在内的我国六处世界遗产先后被列入检测项目,这是一种善意的警告。尽管这六个项目都顺利通过了检测,但是,结论还是颇令人回味:“希望中国政府继续给予关注并完善保护措施。”
无论对于自然或是文化遗产,都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做一种责任的话,则有可能落下个千古骂名。
公益旅行:热了
四川大地震不仅震动了全中国人的心,也令很多人重新审视旅行的意义。边旅行边做公益成了2008年最为旅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旅行与公益,本来就是能够完美结合的两个元素,只是长时间以来在国内,多数人对于旅游的态度一直处于比较表浅的层面。公益旅行的火热,令人们开始重新定位在旅行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将其积极延伸到整个人生。
曾经做过公益旅行的人会告诉你,在旅行中帮助别人,那种感觉是何等美妙。2008年,国内众多旅游论坛与媒体都争相转载一名叫Darren的广州年轻人的旅行故事,他用一年多的时间晃荡在印度与尼泊尔等地,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旅行目的地却很少停留在著名景点,而是当地的慈善机构。他曾在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做了一个月的义工,与全世界的志愿者一起照顾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帮助他们安心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志愿者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洗衣服、晾衣服、折叠衣服、煮饭、端饭、喂饭,为病人洗澡,扶病人上厕所、端尿壶;帮助病人做运动;清洗地板;清洗盘碟;有时工作量不大的时候,甚至可以闲坐着和病人聊天。"然而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工作却让他有了在别处旅行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去爱。在现代社会中,人情的冷漠与淡薄如顽疾一般弥漫在空气中,“爱无能”成了社会病症,而公益旅行或许能够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灵丹妙药。
公益旅行其实并不算一桩新鲜事,在欧美等国家,很多人都已经习惯在假期花上几百甚至上千美元去斯里兰卡的大象学校当一周的保育员,或者去柬埔寨的小山村里帮当地人盖房子,即使在国内,也早有如“多背一公斤”这样的公益组织,只是在2008年,公益旅行在中国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性。国内大批志愿者队伍的涌现便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注脚,据中国共青团委的统计报告称,目前全国注册在案的志愿者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你身边的朋友,也时不时就会有人流露出要去四川旅行帮助灾民的意向,甚至有些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在路上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们似乎都在有意无意间产生了做公益的意识,有些强烈,有些还仍然很微弱朦胧。但无论如何,公益旅行的星星之火已经在国内点燃,相信在今后必将有燎原之势。但愿这把火,烧得越旺越好。
东欧加入欧洲申根签证行列:欧洲变大了
2007年12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东欧八国和马耳他正式纳入申根国行列。从此只要一纸申根签证,就能在欧洲24个国家畅行无阻。在此之前,同属于欧洲大陆的东欧国家像是硬币的背面一般成了被人遗忘的地方,而当人们对于法国的浪漫和英国的绅士风度都到了提都不想再提的程度时,东欧就像适时端出的一道丰盛大餐样,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于欧洲的兴趣。
与人们熟知的老欧洲相比,旅行东欧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是物美价廉。最近的物价指数评测也显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仍是物价最便宜的城市之一,物价水平为纽约的86%。其次,东欧对大部分中国旅行者来说仍然是块新大陆,陌生、神秘再加上波西米亚的异国情调和一代人浓厚的苏联情结,让中国游客逐渐将旅行欧洲的重心转向东欧。
在荷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赵欣是享受申根扩容政策较早的受惠者。凭着手里的申根签证,他设计了自助旅行波罗的海三国的旅行线路,度过了一个与以往旅游完全不同的“东欧假期”。首先他从荷兰飞到立陶宛,再从立陶宛坐大巴前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从里加乘飞机到爱沙尼亚。最后飞回德国柏林。“一路上招摇着一纸签证,在每个国家的海关都没有碰上麻烦,顺畅极了。”
“东欧给人的感觉比西欧更有亲和感。”赵欣说,“这几个国家的人普遍都很淳朴热情,但立陶宛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走在大街上总会有陌生人朝你善意地微笑,而满眼富有前苏联特色的建筑让我脑子里一遍遍重复着那些熟悉的黑白老电影,什么《布拉格的春天》、《萨拉热窝保卫战》……一股脑儿的全想起来了。拉脱维亚就比立陶宛要现代和时髦一些,而爱沙尼亚就完全是一副现代欧洲的样子了,很难再找到前苏联的影子,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甚至比一些西欧国家还要先进,很多地方都接通了无线网络,这即使在西欧也是很罕见的。”
高油价时代的自驾游冷了,自行车旅行火了
2008年中段,国际油价一度疯长到每桶37美元,很多欧美国家的居民不堪重负,纷纷放弃自驾出行,转而取出储藏室里沾满灰尘的自行车,或者选择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方式。国内油价也随之水涨船高。2008年6月,国内油价涨至每升6.8元。国内自驾游的浩荡声势相比几年前开始有所收敛。近期对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广州旅游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来穗旅游游客总量中,自驾车游客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前年同期的24.66%下降到去年的16.60%,而今年更是降至2.13%。
与之相对的是,自行车旅行却逐渐火热起来。驴友 EIVa便是从自驾叛逃至骑行队伍中的典型。2008年以前,EIVa一直是自驾游的铁杆粉丝,按她自己的话说,北京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大山小河,沟沟坎坎几乎全都趟了一遍。不仅如此,她还曾多次跟随车队从北京远征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也算圈里颇有些经历的自驾车老手。然而从今年开始,EIva开车旅游的次数却呈现递减的趋势。因为自行车这个“新宠”占去了她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跟当初喜欢开车一样,中了毒似的,几天不骑车就浑身不自在。”当初被朋友从她的切诺基的驾驶舱里生拉硬拽地拖去参加了一次小强度的骑行以后,EIva便毅然地决定抛弃自己的老伙计大切,转投了自行车的怀抱。“这不是觉得自驾也玩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现在油价又贵而且不环保,所以觉得骑自行车应该挺有意思的,最重要的是还能锻炼身体。当初开车的时候觉得自己特户外,特动感,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呼啦啦往后退,好像都是我让它们转动起来的。现在玩上骑行以后,才觉得原来开车看美景多少是有点走了捷径,而当我靠自己的双腿骑行五公里山路后见到风景才觉得是大自然对我实实在在的犒赏。”现在EIva不仅自己玩骑行,还总是鼓动着原来自驾圈子里的朋友们一起,“我诱惑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冲他们喊上一句‘你看你肚子上那圈肉,骑骑就能下去啦!’”
台湾、美国:开了
在今年向中国游客开放的目的地中,美国与台湾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两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地都是饱含了某种难以释怀的情结的地方。然而最熟悉的却依然是最遥远的,即使打开了大门,中国旅行者要想到这两地旅游,依然困难重重。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儿。”
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解不开的乡愁令台湾几乎不需要太多宣传便可轻易打动很多大陆游客的心。两岸几十年“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情感在2008年终于借旅游的通道得以释放。台北、高雄、垦丁、花莲、九份……这些一度仅仅出现在电影里却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终于要被画入大陆旅行者的地图里。
台湾开放旅游的消息刚一放出,各家媒体便铺天盖地地将台湾旅游介绍了个遍,从台湾小吃到槟榔女,从眷村到101大楼,一时间似乎去台湾好像就和去北京郊区没啥区别。然而台湾开放是真,但昂贵的价格以及一些刚性的限制条款却让台湾游看起来依然好似镜花水月。目前各地8-10天的台湾环岛游报价基本都在6000元以上,并且仍然需要团进团出,台湾方面甚至还要求每个大陆游客的单日消费不少于80美元。这听起来甚至比国人去趟欧洲还要金贵而且麻烦。台湾人想赚大陆人的钱,却还矜持地端着自己的架子,后果就只能自己承受了。在台湾游开放的前两个半月里,只有两万多大陆游客买账,比预期配额少了70%(按相关协议规定,台湾每日接待旅游配额为1000人次)。
与台湾的刻意设限不同,美国游的雷声大雨点小却也有它不得已的苦衷。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与政治强国,一直就是世界的焦点。只要还你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无法忽视它,人人都会在心里描画一幅美国。而对不少中国人来说,那个金灿灿的美国梦仍是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情结,在那里“没有不可能”,那里是种植梦想的土地,人人都想知道奥巴马这样一个黑小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成长为总统的。
然而太平洋两岸隔海相望,注定中国人去美国旅游不能像去东南亚那般轻巧便捷,2008年6月,中国首发团风光赴美,一路上受到了贵宾似的礼遇。姗姗未迟的中国游客令美国人看到了巨大的黄金商机。然而在首发团以后,美国游市场却并没有如双方想像那般火热下去,签证难,旅行产品的单一以及高昂的价格都令不少人对美国游望而却步。
阿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迷,追美剧、热爱好莱坞电影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美国走上一遭,看看电视剧里那个意乱情迷的纽约大苹果是个什么样子。然而看着旅行社的美国游产品却让她彻底放弃了跟团去美国的想法。目前旅行社的美国游产品仍多为走马观花的“十日游”,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甚至还要去夏威夷,时间紧张不说,价格至少也都在万元以上。“花那么多钱去几个大城市蜻蜒点水,在胜利女神下伸出V字手势拍张照可实在太傻了”,而阿土想要的,则是能有时间去纽约街区转角的咖啡店喝杯咖啡,或者在旧金山骑上一整天自行车。当然即使有人愿意花上万元去美国看一看,还得先过签证的难关。与别的国家相比,赴美国签证所需时间最长,而且需要面签,非常麻烦。即便利用“团体旅游绿色通道”,也需提前一至两个月报名才能较宽裕地办理美国签证。另外,游客还须有房产证或汽车等资产作证明,并且需向旅行社交纳10万至20万元的保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