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把握关键环节。资金整合要按财政权限自上而下、合并同类项整合,不搞“一刀切”。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易地搬迁扶贫要掌握好政策分寸,解决好资金问题,对接好就业培训。贫困退出要严格退出标准程序,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被动脱贫。
一、要把握好扶贫的关键环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贫困地区千差万别,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应鼓励地方挖掘一些细化的措施。必须精准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化、合理化、合情化识别程序。二是精准了解建卡户贫困的原因,按贫困原因施策。三是要帮助建卡户找到解决脱贫的办法,因户因人施策。四是以村为单位建立退出与进入的动态监管台账。五是在贫困村识别上,不仅要关注贫困发生率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情况这两个重要指标,同时还要坚守住民生底线,关注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实现。
二、要整合好扶贫资金
资金整合不能“一刀切”。整合资金可以,但不能把政策整没了,因为一项专项资金背后就有一项政策。整合对部门没有多大影响,关键是县上的项目审批权,要对县一级提相应要求,规划一定要搞好,被整合的部门也要参与进来,具体怎么用要有监督,不能“一刀切”。
项目管理不能没章法。资金整合要按财政权限自上而下、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涉农资金有多少能安排到贫困地区?要用“因
素法”下达资金,把解决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因素。现有的项目管理办法和整合这块,财政部门应该出个政策,不能没有章法。
资金使用不能用来砸形象。紧紧围绕脱贫、提高公共服务、实现“三保障”目标,做好总体规划,省里按规划去考核到底落没落实。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不能用于砸形象,而是要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
三、要发挥好基层的能动作用
拓展政策思路,深接地氣。各地各部门现在都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政策能否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接不接地气,要把各项政策措施定准定实。思路一定要拓展,政策一定要有底线,给基层创新留有空间。
明确政策理念,坚持目标问题导向。从理念上讲,扶贫政策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是要达到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导向就是要围绕解决问题和补短板来出台政策。
控制扶贫标准,政策效果到村到人。精准脱贫标准不能太高,防止引起新的不平衡、新的矛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要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效果要体现到村到户到人。
四、要发挥好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
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一个大概念,搞什么、在哪儿搞、谁来搞、卖给谁,都要精准。顶层设计上应加强研究,出台专项规划和支持措施。基层应当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花更多的精力。要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目标,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发挥新兴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强化市场营销,拓展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用市场化的方式聚集资本、人才和技术,搭建资源要素平台,坚持要素跟着能人走,能人带着穷人走。二是成立政策性开发银行,专门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三是引导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基金要完全市场化运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发挥供给侧改革在产业扶贫中的牵引动能。产业扶贫涉及供给侧改革,要发挥好产业扶贫比较优势,改善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建立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贫困户在资本中的受益度。市场起决定作用,产业扶贫最终还要靠销售环节,要有需求市场,有供给优势。
五、要发挥第三方评估的积极作用
竞争选取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估是为了加强工作有效性,让社会公认。现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有些是附属在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有些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往往不接地气,他们评估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要考虑国际通行做法和地方实际,通过竞争机制选取一个客观、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工作,独立形成结果,作为客观指标。
通盘实施评估过程。第三方评估怎么检验、怎么考核、怎么衡量,要通盘考虑。一是建立机制,保持客观,保证合理。二是设计好指标,设计好调查表。要先量化标准,核心是脱贫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法评估。三是不能搞一个模式,要有原则性定性要求,允许各省探索。
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在评估结果使用上,要按评估结果打分,结果靠前的要宣传表扬,不好的要约谈。要坚持问题导向,评估进展,查找原因,提出建议。要通过第三方评估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贫困退出要做到“五个防止”
转变退出观念,防止盲目攀比。退出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仅直接损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引发新的社会稳定问题。要转变扶贫退出的指导思想,防止搞盲目攀比。中央制定了总体脱贫目标,地方需要出台细则。
科学设定退出时序,防止两个极端。要制定符合省情的贫困退出时间表路线图,急不得,也拖不得。在贫困退出上,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是否脱贫,老百姓和基层干部最清楚。让村两委介入,让群众去评议。
严格退出程序,防止虚假脱贫。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制定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既要有收入指标,也要有发展指标,严格程序,从严从细。
坚持逐户销号,防止数字脱贫。以前面上的统计数字,现在要由面到点,把脱贫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做到脱贫一户,验收一户。
动态跟踪管理,防止只出不进。脱贫以后的政策要继续保持两年以上,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该脱的脱,该进的进,要有跟踪管理和后扶政策,“扶上马送一程”。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王 玉)
一、要把握好扶贫的关键环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贫困地区千差万别,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应鼓励地方挖掘一些细化的措施。必须精准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化、合理化、合情化识别程序。二是精准了解建卡户贫困的原因,按贫困原因施策。三是要帮助建卡户找到解决脱贫的办法,因户因人施策。四是以村为单位建立退出与进入的动态监管台账。五是在贫困村识别上,不仅要关注贫困发生率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情况这两个重要指标,同时还要坚守住民生底线,关注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实现。
二、要整合好扶贫资金
资金整合不能“一刀切”。整合资金可以,但不能把政策整没了,因为一项专项资金背后就有一项政策。整合对部门没有多大影响,关键是县上的项目审批权,要对县一级提相应要求,规划一定要搞好,被整合的部门也要参与进来,具体怎么用要有监督,不能“一刀切”。
项目管理不能没章法。资金整合要按财政权限自上而下、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涉农资金有多少能安排到贫困地区?要用“因
素法”下达资金,把解决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因素。现有的项目管理办法和整合这块,财政部门应该出个政策,不能没有章法。
资金使用不能用来砸形象。紧紧围绕脱贫、提高公共服务、实现“三保障”目标,做好总体规划,省里按规划去考核到底落没落实。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不能用于砸形象,而是要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
三、要发挥好基层的能动作用
拓展政策思路,深接地氣。各地各部门现在都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政策能否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接不接地气,要把各项政策措施定准定实。思路一定要拓展,政策一定要有底线,给基层创新留有空间。
明确政策理念,坚持目标问题导向。从理念上讲,扶贫政策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是要达到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导向就是要围绕解决问题和补短板来出台政策。
控制扶贫标准,政策效果到村到人。精准脱贫标准不能太高,防止引起新的不平衡、新的矛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要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效果要体现到村到户到人。
四、要发挥好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
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一个大概念,搞什么、在哪儿搞、谁来搞、卖给谁,都要精准。顶层设计上应加强研究,出台专项规划和支持措施。基层应当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花更多的精力。要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目标,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发挥新兴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强化市场营销,拓展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用市场化的方式聚集资本、人才和技术,搭建资源要素平台,坚持要素跟着能人走,能人带着穷人走。二是成立政策性开发银行,专门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三是引导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基金要完全市场化运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发挥供给侧改革在产业扶贫中的牵引动能。产业扶贫涉及供给侧改革,要发挥好产业扶贫比较优势,改善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建立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贫困户在资本中的受益度。市场起决定作用,产业扶贫最终还要靠销售环节,要有需求市场,有供给优势。
五、要发挥第三方评估的积极作用
竞争选取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估是为了加强工作有效性,让社会公认。现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有些是附属在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有些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往往不接地气,他们评估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要考虑国际通行做法和地方实际,通过竞争机制选取一个客观、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工作,独立形成结果,作为客观指标。
通盘实施评估过程。第三方评估怎么检验、怎么考核、怎么衡量,要通盘考虑。一是建立机制,保持客观,保证合理。二是设计好指标,设计好调查表。要先量化标准,核心是脱贫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法评估。三是不能搞一个模式,要有原则性定性要求,允许各省探索。
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在评估结果使用上,要按评估结果打分,结果靠前的要宣传表扬,不好的要约谈。要坚持问题导向,评估进展,查找原因,提出建议。要通过第三方评估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贫困退出要做到“五个防止”
转变退出观念,防止盲目攀比。退出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仅直接损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引发新的社会稳定问题。要转变扶贫退出的指导思想,防止搞盲目攀比。中央制定了总体脱贫目标,地方需要出台细则。
科学设定退出时序,防止两个极端。要制定符合省情的贫困退出时间表路线图,急不得,也拖不得。在贫困退出上,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是否脱贫,老百姓和基层干部最清楚。让村两委介入,让群众去评议。
严格退出程序,防止虚假脱贫。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制定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既要有收入指标,也要有发展指标,严格程序,从严从细。
坚持逐户销号,防止数字脱贫。以前面上的统计数字,现在要由面到点,把脱贫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做到脱贫一户,验收一户。
动态跟踪管理,防止只出不进。脱贫以后的政策要继续保持两年以上,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该脱的脱,该进的进,要有跟踪管理和后扶政策,“扶上马送一程”。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