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的评语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隧道,是传达老师对学生圣洁无私的挚爱的平台。传统的习作评语,大都是判官式的判词:“内容不具体,句子不通顺,此词不够恰当,错别字太多”等。老师经过一轮辛苦熬夜将习作批改好,并且写上了评语,本想让学生好好看看。可习作本一发下去,学生对老师所写的作文评语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下,很少有学生能花时间去读一读老师写的批语,更没有学生去细心地体会老师的这些评语的用意。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而艺术性的习作评语能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为此,我在写学生的习作评语上作了一些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一、习作评语应富有激励性,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习作有的写得比较优秀,文章结构比较完整,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此时,老师就应该像一个园丁,除了要剪莠除草外,更应该注意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老师应对学生大加褒奖:“你真是妙笔生花!”“你的这个比喻句用得恰到好处。”“你巧妙的过渡,令文章更精彩了。”“读你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真希望再拜读你的佳作!”“你语出惊人,用不了多久,你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的。”……有一个姓廖的学生,他的习作《我的爸爸》写得十分感人。我当即在他的习作上批了:“我真羡慕你有这样的好父亲,你和你父亲的感情如此深厚,我为这人世间的真情祝福。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写出了令老师感动的好习作。”后来,那位姓廖的学生拿着他的习作找到我,问我:“老师,你真的这么想吗?”我看着他,真诚地点了点头,那学生听后笑着离开了。我看得出,他的脸上带着少有的满足。从此,他每次作文都非常积极、认真,写出了不少很有水平的佳作。而其他的同学一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后,总是认真地看,仔细地想。他们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习作中的某一方面的成功,品尝了成功后的甜蜜。学生们也渐渐地变得喜欢写作文了。
二、习作评语应富有个性,应富有人情味
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对学生的习作评语也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要针对学生的习作以及学生本人的实际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评语。如:学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的母亲总是那么凶,她总不理解我,对我好严肃。”总之,这学生认为自己的母亲这不好,那不好的。当时,我没有直接指出这学生的作文有什么不足,只是在旁边写上批语:“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是你的母亲太爱你了!你能找你的母亲聊聊吗?”有的同学在写《我的同学》时写道:“我真的难以在我们班同学中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看了此文,我就在学生的习作旁写道:“你还是别费时去找了,你是_找不出这样的人的。你尝试着找出某一个人的一两个优点就可以了。”而有的同学在习作中抱怨学习辛苦,作业多。看到此情形,我则在他们的习作本上写了:“学生生活是辛苦的,我同情你。但我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困难,想办法度过这个困难时期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过去的老师过于严厉,总喜欢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这些老师的不满。我就在学生的习作旁开导他:“别总说老师的不是,老师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也许他是恨铁不成钢,你自己找他谈谈,认为如何?”有的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藻去盛赞自己的父亲、母亲。我就不失时机地在作文本上写出:“你的父母真好,你真幸福!你的父母也会因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而心花怒放的。”这样的作文批语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极受学生的欢迎。學生也就愿意在自己的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了。此时的习作就成了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习作也因此增色不少。
三、习作批语应富于指导性,给学生以指引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的批改的:“‘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在这里,叶圣陶先生虽然强调了改需学生自己改。但教师的批改应起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应在学生的习作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中不妥当的地方及产生这种不妥当的原因。然后再指出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老师就该以指导性的批语指导学生修改,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明修改的方向,如:学生写记叙活动过程这一类的文章时,过渡形式总是单一,经常用“再”“然后”“后来”“最后”这些词过渡。于是,我在学生的习作上点拨:“请你认真读一读《海上日出》,再看一看你的习作的过渡形式是否单一,你能否多样些呢?”有的学生在写《校园一角》一文时写道:“校园里各种颜色的花都有,各色各样的。”我就在旁边批道:“你能否给这句话换一个词,突出花的颜色多而且美丽,你一定能行。”有的学生阅读面广,见识多,习作中引用了诗句来开头点题,结尾回题。引用的诗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就及时地在习作中送上一句:“本文引用了诗句,说明你平时读书多,老师佩服你。”有些学生的习作写得特别好,我就会不吝词语地赠上几句:“未来的小冰心,你的习作又有了长进!”“用不了多久,或许你会出名”。学生看到这样的习作评语都会心花怒放的。因此,写作文自然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四、习作评语应具交流性,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阅读学生的习作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近学生的思想,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老师,你每天工作这么忙,你真辛苦。”读了这篇习作之后,我倍受感动之余,不忘及时写上一句:“谢谢你!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学生,老师知足了。”有的学生学习一直不好,产生了自卑情绪,在习作中写了:“我一直成绩很差,也想成绩好,但又总学不好。”鉴于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鼓励:“你努力了,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这不,这篇作文写得不错,不就是进步了吗?”短短的几句评语,就把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拉近了。
教师是一个“琴师”,只有工于“音律”,富于激情,弹准音符,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我们尝试用真心真情去写好习作评语,引领学生兴趣味盎然地走近精彩纷呈的作文世界。
一、习作评语应富有激励性,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习作有的写得比较优秀,文章结构比较完整,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此时,老师就应该像一个园丁,除了要剪莠除草外,更应该注意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老师应对学生大加褒奖:“你真是妙笔生花!”“你的这个比喻句用得恰到好处。”“你巧妙的过渡,令文章更精彩了。”“读你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真希望再拜读你的佳作!”“你语出惊人,用不了多久,你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的。”……有一个姓廖的学生,他的习作《我的爸爸》写得十分感人。我当即在他的习作上批了:“我真羡慕你有这样的好父亲,你和你父亲的感情如此深厚,我为这人世间的真情祝福。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写出了令老师感动的好习作。”后来,那位姓廖的学生拿着他的习作找到我,问我:“老师,你真的这么想吗?”我看着他,真诚地点了点头,那学生听后笑着离开了。我看得出,他的脸上带着少有的满足。从此,他每次作文都非常积极、认真,写出了不少很有水平的佳作。而其他的同学一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后,总是认真地看,仔细地想。他们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习作中的某一方面的成功,品尝了成功后的甜蜜。学生们也渐渐地变得喜欢写作文了。
二、习作评语应富有个性,应富有人情味
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对学生的习作评语也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要针对学生的习作以及学生本人的实际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评语。如:学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的母亲总是那么凶,她总不理解我,对我好严肃。”总之,这学生认为自己的母亲这不好,那不好的。当时,我没有直接指出这学生的作文有什么不足,只是在旁边写上批语:“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是你的母亲太爱你了!你能找你的母亲聊聊吗?”有的同学在写《我的同学》时写道:“我真的难以在我们班同学中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看了此文,我就在学生的习作旁写道:“你还是别费时去找了,你是_找不出这样的人的。你尝试着找出某一个人的一两个优点就可以了。”而有的同学在习作中抱怨学习辛苦,作业多。看到此情形,我则在他们的习作本上写了:“学生生活是辛苦的,我同情你。但我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困难,想办法度过这个困难时期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过去的老师过于严厉,总喜欢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这些老师的不满。我就在学生的习作旁开导他:“别总说老师的不是,老师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也许他是恨铁不成钢,你自己找他谈谈,认为如何?”有的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藻去盛赞自己的父亲、母亲。我就不失时机地在作文本上写出:“你的父母真好,你真幸福!你的父母也会因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而心花怒放的。”这样的作文批语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极受学生的欢迎。學生也就愿意在自己的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了。此时的习作就成了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习作也因此增色不少。
三、习作批语应富于指导性,给学生以指引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的批改的:“‘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在这里,叶圣陶先生虽然强调了改需学生自己改。但教师的批改应起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应在学生的习作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中不妥当的地方及产生这种不妥当的原因。然后再指出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老师就该以指导性的批语指导学生修改,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明修改的方向,如:学生写记叙活动过程这一类的文章时,过渡形式总是单一,经常用“再”“然后”“后来”“最后”这些词过渡。于是,我在学生的习作上点拨:“请你认真读一读《海上日出》,再看一看你的习作的过渡形式是否单一,你能否多样些呢?”有的学生在写《校园一角》一文时写道:“校园里各种颜色的花都有,各色各样的。”我就在旁边批道:“你能否给这句话换一个词,突出花的颜色多而且美丽,你一定能行。”有的学生阅读面广,见识多,习作中引用了诗句来开头点题,结尾回题。引用的诗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就及时地在习作中送上一句:“本文引用了诗句,说明你平时读书多,老师佩服你。”有些学生的习作写得特别好,我就会不吝词语地赠上几句:“未来的小冰心,你的习作又有了长进!”“用不了多久,或许你会出名”。学生看到这样的习作评语都会心花怒放的。因此,写作文自然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四、习作评语应具交流性,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阅读学生的习作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近学生的思想,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老师,你每天工作这么忙,你真辛苦。”读了这篇习作之后,我倍受感动之余,不忘及时写上一句:“谢谢你!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学生,老师知足了。”有的学生学习一直不好,产生了自卑情绪,在习作中写了:“我一直成绩很差,也想成绩好,但又总学不好。”鉴于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鼓励:“你努力了,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这不,这篇作文写得不错,不就是进步了吗?”短短的几句评语,就把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拉近了。
教师是一个“琴师”,只有工于“音律”,富于激情,弹准音符,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我们尝试用真心真情去写好习作评语,引领学生兴趣味盎然地走近精彩纷呈的作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