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并通过巧妙启迪、引导,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中圖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390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尊重学生,允许出现错误
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对学生予以批评,而应尊重和包容学生,引导学生在分析错误中不断完善和提升,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问题:“一支钢笔的价格是6.99元,一本数学书的价格是2.5元,买这两件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竖式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但教师并没有责备学生,也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先自由探索、自主选择,再说一说这样计算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三种计算方法,因为小数点的数位相互对齐,能确保计算正确。”也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一种和第三种计算方法,因为第二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计算时数位没有对齐,无法相加。”还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一种计算方法,第二种计算方法不正确,第三种计算方法中的0可以省略不写。”……这样,通过尊重、包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出错、不怕出错,延长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因势利导,用心发掘错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掘、分析错误,明晰错误的根源,从而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教学“运算律”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197 402,怎样运算简便?”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97 402=197 (400-2)=197 400-2=597-2=595。
生2:197 402=197 (400 2)=197 400 2=599。
师:对这两位同学的计算,你们怎么看?
生3:我赞同第二位同学的解法,认为第一位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因为400-2=398应改为402=400 2。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老师猜测第一位同学本来是想通过减法进行简便计算的,但由于不小心导致出现错误。那么,我们应如何用减法进行简便计算呢?
生4:我认为应该这样计算:197 402=(200-3) 402=200-3 402=200 402-3=602-3=599。
生5:老师,我发现此题也可以这样简便计算:197 402=(200-3) (400 2)=200-3 400 2=200 400-3 2=600-1=599。
师:你们说得都很精彩。当某个数接近整百时,可将其看成一个加法或减法的算式,然后通过运算律进行计算。
……
这样,通过巧抓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分析、挖掘错误,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三、反思总结,自主体验错误
学生的学习是不断犯错、析错、纠错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预留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完善认知。例如,教学“圆”一课后,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请量一量自己手中圆形物体(一张直径为5厘米的圆形纸片和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一元硬币)的直径。”
生1:我选择测量圆形纸片,量出它的直径是4.8厘米。
生2:我选择测量一元硬币,量出它的直径是2.7厘米。
生3:我也选择测量一元硬币,量出它的直径是2.3厘米。
……
师:看来,大家的测量存在误差。下面,请选量同一种圆形物体的同学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错误的原因。
生4:我是先将圆形纸片对折,然后量它的折痕,也就是直径。我错在量的过程中没有将直尺与折痕完全重合,导致测量有误。
生5:我是将硬币放在一张白纸上,先用笔沿着边描出一个圆,再把它对折,最后量它的折线,所以量出的直径与实际直径的数值相差较大。
……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并通过巧妙启迪、引导,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杜华)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中圖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390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尊重学生,允许出现错误
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对学生予以批评,而应尊重和包容学生,引导学生在分析错误中不断完善和提升,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问题:“一支钢笔的价格是6.99元,一本数学书的价格是2.5元,买这两件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竖式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但教师并没有责备学生,也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先自由探索、自主选择,再说一说这样计算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三种计算方法,因为小数点的数位相互对齐,能确保计算正确。”也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一种和第三种计算方法,因为第二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计算时数位没有对齐,无法相加。”还有的学生说:“我选择第一种计算方法,第二种计算方法不正确,第三种计算方法中的0可以省略不写。”……这样,通过尊重、包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出错、不怕出错,延长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因势利导,用心发掘错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掘、分析错误,明晰错误的根源,从而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教学“运算律”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197 402,怎样运算简便?”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97 402=197 (400-2)=197 400-2=597-2=595。
生2:197 402=197 (400 2)=197 400 2=599。
师:对这两位同学的计算,你们怎么看?
生3:我赞同第二位同学的解法,认为第一位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因为400-2=398应改为402=400 2。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老师猜测第一位同学本来是想通过减法进行简便计算的,但由于不小心导致出现错误。那么,我们应如何用减法进行简便计算呢?
生4:我认为应该这样计算:197 402=(200-3) 402=200-3 402=200 402-3=602-3=599。
生5:老师,我发现此题也可以这样简便计算:197 402=(200-3) (400 2)=200-3 400 2=200 400-3 2=600-1=599。
师:你们说得都很精彩。当某个数接近整百时,可将其看成一个加法或减法的算式,然后通过运算律进行计算。
……
这样,通过巧抓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分析、挖掘错误,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三、反思总结,自主体验错误
学生的学习是不断犯错、析错、纠错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预留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完善认知。例如,教学“圆”一课后,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请量一量自己手中圆形物体(一张直径为5厘米的圆形纸片和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一元硬币)的直径。”
生1:我选择测量圆形纸片,量出它的直径是4.8厘米。
生2:我选择测量一元硬币,量出它的直径是2.7厘米。
生3:我也选择测量一元硬币,量出它的直径是2.3厘米。
……
师:看来,大家的测量存在误差。下面,请选量同一种圆形物体的同学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错误的原因。
生4:我是先将圆形纸片对折,然后量它的折痕,也就是直径。我错在量的过程中没有将直尺与折痕完全重合,导致测量有误。
生5:我是将硬币放在一张白纸上,先用笔沿着边描出一个圆,再把它对折,最后量它的折线,所以量出的直径与实际直径的数值相差较大。
……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并通过巧妙启迪、引导,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