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城市周边及内部的山水资源正被逐渐的侵蚀、浪费,城市越来越“同质化”。为了突出长寿城区山水特色,打造宜居长寿,需要根据长寿城区的山水资源,建设性地对长寿城区进行显山露水的规划。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其中心思想是“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山水城市的最大特色是使城市自然风貌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山水环绕形意统一的意境。吴良镛说道:“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重庆市长寿城区依山傍水,山驻城中,水绕城行,但是在城市规划中怎样做到“显山露水”,达到“山水城市”的要求,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
一、山水格局现状
(一)长寿城区山体景观
长寿城区以丘陵、平坝为主,城郊三面环山,包括西面的明月山,东面的阳鹤山、求雨山和南面的黄草山,构成了近城翠屏式山体景观面,加上位于城中的菩提山、牛心山及众多小型山体,形成了城市生活和建筑环境的特色背景。
(二)长寿城区水体景观
长寿城区水系发达,以长江、龙溪河、桃花溪为骨架,穿插有晏家河、锅罗河、干滩河、龙桥水库、河泉水库、龙岗水库、五华水库、高产水库等河湖库塘,滨水岸线非常丰富,具有滨水景观特色。
(三)长寿城区山水景观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山体绿化保护不够,缺乏公园绿地
近几年,长寿城区开放建设速度较快,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山体保护和绿化建设,一味的追求“平整”,忽略了山地城市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逢山开山”,却没有还“绿”于“城”,供市民休憩的公园绿地非常缺乏。
2.水体景观利用率低,缺乏统一规划打造
长寿城区水系发达,但却不注重水体岸线的规划和打造,水体岸线没有吸引市民的休憩设施和绿化景观,缺乏公共性,从而使整个城市有“灵”而无“动”,浪费了整个城市的水体资源。
3.山、水、城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互联系之通廊
由于缺乏统一的景观规划及山水打造,整个长寿城区虽有山水,却远远达不到“山水城市”的要求,山、水、城各自为政,不成系统,缺乏联系,尤其是缺乏相互联系的通廊。
二、显山露水规划策略
(一)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指城市中一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如山川丘陵、河湖水域等,它是构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也是城市景观体系规划的基础,完全可以规划顺应和利用这些城市自然环境要素,以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1.山体: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是构筑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位置适中的山体往往成为城市景观的焦点和核心。2.水系:河湖水域既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城市景观的焦点,同时又是城市环境的净化器。3.植被:保护良好的植被、丰富自然的树木花卉绿化品种,给城市带来了生气,也为城市增添了优美景观。4.田野:现代城市快速的节奏、封闭的环境,使人们更加渴望接近自然。城市周边甚至楔入城市内部的田野,使城市景观生动宜人,也净化了城市环境。
(二)保山护水
在确定了规划区内的山水资源后,要确定山体永久性生态绿地高程值,在其高程值以下的区域,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确定缓冲区,缓冲区内以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为主;结合缓冲区面积,设定建设用地占缓冲区的最大比例,严格控制城市建设;水体的保护要结合河道蓝线,结合地形地貌及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线划定水体保护区,水体保护区内以绿化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
(三)渗绿引水
在尊重山水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依据山地城市特点进行改造和规划。通过梳理河道,规划绿化廊道、视线通廊等,将自然山水意境在城市中完整的呈现出来。
(四)显山露水
在将山水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引入城市以后,要研究山、水、城三维空间尺度,确定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保证背景山体和前景水体的可见性,构建和谐天际轮廓线,达到显山露水及山、水、城自然交融的目标。
(五)游山亲水
注重山体缓冲区、水体保护区及绿化廊道内的景观打造,结合城市居民生活习惯,设置公共活动空间、游憩设施、休闲步道等,吸引人流,激活城市山水景观,从而达到游山亲水的最终目标。
三、显山露水规划建议
(一)规划目标
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色,以水岸景观、绿色山体、城市景观轴线为基本骨架组织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塑造“一江两河水碧波,满城山色绕长寿”的城市景观特色,达到山、水、城、人交流互动的规划目标。
(二)规划措施及建议
1.控制绿化廊道,促进山水城相融
规划利用山水资源,利用山边水岸,构建特色绿化廊道系统,顺延明月山、黄草山及长江规划区域性绿化廊道,使长寿城区生态绿色空间尽可能与乡村衔接在一起,使田园风光融入城市文明。利用城市内部山水资源,打造菩提山—牛心山—长江、桃花溪、求雨山—阳鹤山—长江三条一级绿化廊道,联系区域性绿化廊道;利用绿地广场开敞空间和景观道路,布置“三横两纵”五条二级绿化廊道,联系区域性及一级绿化廊道,从而形成整个长寿城区的绿道系统。结合绿道系统,打造城市的慢行系统,享受城市山水田园风光。
2.控制蓝线及水道,打造丰富滨水空间
结合城市控规,控制蓝线及水道,严格保护50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下的水体景观,以生态修复和植被绿化为主,尽可能保留溪河水面自然岸线,不宜改道和大面积进行人工岸线改造。长江岸线应加强保护和绿化建设,开发滨江路,打造滨江景观平台,增强可达性及亲水性;龙溪河、桃花溪滨水空间应注重用地功能,保持河道自然性,在河道两侧结合地形打造慢行系统、休闲空间,注重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可用性和丰富性。
3.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
临山建筑要尊重自然地形,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以不超过山体2/3的山腰为建筑最高高度限制原则;滨水建筑高度采用斜线控制方法,不得大于其建筑边线与滨江路中心线距离,增加滨水公共空间的开阔性,采用现代简约、轻松明快的建筑风格,并注重与水体尺度相协调。
4.完善开敞空间,达到山、水、城、人四维一体目标
求雨山、阳鹤山作为长寿城区东背景山体,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牛心山、菩提山东、西、南三侧以生态防护为主,东侧可开发为山体公园,供游人休闲、健身。通过城市绿化廊道及水道,将绿化、水体引入城市居住区,完善各类绿地广场布局,强化城市步行空间的联系,实现“出门10分钟之内到达公园”的目标,最终达到山、水、城、人四维一体的目标。
四、结语
城市显山露水规划是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山水资源,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规划绿化廊道、打造丰富滨水空间、控制城市建筑高度等手段,达到山、水、城、人和谐共生、四维一体的目标,最终塑造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山水城市”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建筑学报[J],1993(06)
[2]倪云飞.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初探——以吉安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04)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勘测规划院】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其中心思想是“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山水城市的最大特色是使城市自然风貌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山水环绕形意统一的意境。吴良镛说道:“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重庆市长寿城区依山傍水,山驻城中,水绕城行,但是在城市规划中怎样做到“显山露水”,达到“山水城市”的要求,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
一、山水格局现状
(一)长寿城区山体景观
长寿城区以丘陵、平坝为主,城郊三面环山,包括西面的明月山,东面的阳鹤山、求雨山和南面的黄草山,构成了近城翠屏式山体景观面,加上位于城中的菩提山、牛心山及众多小型山体,形成了城市生活和建筑环境的特色背景。
(二)长寿城区水体景观
长寿城区水系发达,以长江、龙溪河、桃花溪为骨架,穿插有晏家河、锅罗河、干滩河、龙桥水库、河泉水库、龙岗水库、五华水库、高产水库等河湖库塘,滨水岸线非常丰富,具有滨水景观特色。
(三)长寿城区山水景观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山体绿化保护不够,缺乏公园绿地
近几年,长寿城区开放建设速度较快,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山体保护和绿化建设,一味的追求“平整”,忽略了山地城市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逢山开山”,却没有还“绿”于“城”,供市民休憩的公园绿地非常缺乏。
2.水体景观利用率低,缺乏统一规划打造
长寿城区水系发达,但却不注重水体岸线的规划和打造,水体岸线没有吸引市民的休憩设施和绿化景观,缺乏公共性,从而使整个城市有“灵”而无“动”,浪费了整个城市的水体资源。
3.山、水、城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互联系之通廊
由于缺乏统一的景观规划及山水打造,整个长寿城区虽有山水,却远远达不到“山水城市”的要求,山、水、城各自为政,不成系统,缺乏联系,尤其是缺乏相互联系的通廊。
二、显山露水规划策略
(一)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指城市中一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如山川丘陵、河湖水域等,它是构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也是城市景观体系规划的基础,完全可以规划顺应和利用这些城市自然环境要素,以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1.山体: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是构筑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位置适中的山体往往成为城市景观的焦点和核心。2.水系:河湖水域既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城市景观的焦点,同时又是城市环境的净化器。3.植被:保护良好的植被、丰富自然的树木花卉绿化品种,给城市带来了生气,也为城市增添了优美景观。4.田野:现代城市快速的节奏、封闭的环境,使人们更加渴望接近自然。城市周边甚至楔入城市内部的田野,使城市景观生动宜人,也净化了城市环境。
(二)保山护水
在确定了规划区内的山水资源后,要确定山体永久性生态绿地高程值,在其高程值以下的区域,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确定缓冲区,缓冲区内以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为主;结合缓冲区面积,设定建设用地占缓冲区的最大比例,严格控制城市建设;水体的保护要结合河道蓝线,结合地形地貌及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线划定水体保护区,水体保护区内以绿化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
(三)渗绿引水
在尊重山水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依据山地城市特点进行改造和规划。通过梳理河道,规划绿化廊道、视线通廊等,将自然山水意境在城市中完整的呈现出来。
(四)显山露水
在将山水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引入城市以后,要研究山、水、城三维空间尺度,确定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保证背景山体和前景水体的可见性,构建和谐天际轮廓线,达到显山露水及山、水、城自然交融的目标。
(五)游山亲水
注重山体缓冲区、水体保护区及绿化廊道内的景观打造,结合城市居民生活习惯,设置公共活动空间、游憩设施、休闲步道等,吸引人流,激活城市山水景观,从而达到游山亲水的最终目标。
三、显山露水规划建议
(一)规划目标
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色,以水岸景观、绿色山体、城市景观轴线为基本骨架组织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塑造“一江两河水碧波,满城山色绕长寿”的城市景观特色,达到山、水、城、人交流互动的规划目标。
(二)规划措施及建议
1.控制绿化廊道,促进山水城相融
规划利用山水资源,利用山边水岸,构建特色绿化廊道系统,顺延明月山、黄草山及长江规划区域性绿化廊道,使长寿城区生态绿色空间尽可能与乡村衔接在一起,使田园风光融入城市文明。利用城市内部山水资源,打造菩提山—牛心山—长江、桃花溪、求雨山—阳鹤山—长江三条一级绿化廊道,联系区域性绿化廊道;利用绿地广场开敞空间和景观道路,布置“三横两纵”五条二级绿化廊道,联系区域性及一级绿化廊道,从而形成整个长寿城区的绿道系统。结合绿道系统,打造城市的慢行系统,享受城市山水田园风光。
2.控制蓝线及水道,打造丰富滨水空间
结合城市控规,控制蓝线及水道,严格保护50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下的水体景观,以生态修复和植被绿化为主,尽可能保留溪河水面自然岸线,不宜改道和大面积进行人工岸线改造。长江岸线应加强保护和绿化建设,开发滨江路,打造滨江景观平台,增强可达性及亲水性;龙溪河、桃花溪滨水空间应注重用地功能,保持河道自然性,在河道两侧结合地形打造慢行系统、休闲空间,注重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可用性和丰富性。
3.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
临山建筑要尊重自然地形,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以不超过山体2/3的山腰为建筑最高高度限制原则;滨水建筑高度采用斜线控制方法,不得大于其建筑边线与滨江路中心线距离,增加滨水公共空间的开阔性,采用现代简约、轻松明快的建筑风格,并注重与水体尺度相协调。
4.完善开敞空间,达到山、水、城、人四维一体目标
求雨山、阳鹤山作为长寿城区东背景山体,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牛心山、菩提山东、西、南三侧以生态防护为主,东侧可开发为山体公园,供游人休闲、健身。通过城市绿化廊道及水道,将绿化、水体引入城市居住区,完善各类绿地广场布局,强化城市步行空间的联系,实现“出门10分钟之内到达公园”的目标,最终达到山、水、城、人四维一体的目标。
四、结语
城市显山露水规划是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山水资源,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规划绿化廊道、打造丰富滨水空间、控制城市建筑高度等手段,达到山、水、城、人和谐共生、四维一体的目标,最终塑造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山水城市”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建筑学报[J],1993(06)
[2]倪云飞.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初探——以吉安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04)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勘测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