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但正如同阳光和空气,我们足够熟悉她们,却往往又对她们知之甚少,充满了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魔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法治思维势在必行,让宪法精神深入每一位学生内心也是我们宪法教育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本着“教育即激发”“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笔者认为宪法教育应是一种行走的沉浸式、渗透式教育,我们可采取课堂内深入、课堂外拓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宪法教育,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学生中。
关键词:宪法教育;课堂内;课堂外;法治
一、 宪法教育在课堂内深入
(一) 将宪法教育形象化,弘扬宪法精神
和初中生谈“宪法”,概念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宪法可以作以下形象比喻:如果把法律体系比喻为一棵大树,宪法就是树根,其他法律就是树干和树枝。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所有的法律都要诞生在宪法之下,服从于宪法精神。
另外,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体,利用课堂阵地播放微视频、微课《宪法,伴你一路同行》《法治的光芒》等,通过不同视角、不同场景,形象、直观展现宪法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元化、情景化、形象化的比喻和联系,大大促进宪法精神入脑入心。
(二) 将宪法教育生活化,恪守宪法原则
宪法保障了我们什么?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与宪法联系在一起,普及宪法教育,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感悟,宪法并不遥远,她无所不在,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宪法》全文共四章,16000多字,涵盖了我们从出生、儿童、少年、青年、老年、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享有的权利,例如有人权、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休息权、人格权、住宅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监督权、私有财产权、选举与被选举权、受教育劳动权等等;宪法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履行相关的义务,例如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宪法和法律、抚养教育子女、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赡养父母、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遵守公共秩序等。生活化的案例能帮助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
(三) 将宪法教育修心化,融合十九大精神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教師可将宪法教育主题活动与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坚持开展“每天一小时,阅读促修心”活动,将开展宪法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法治正心”教育之路上的必修课,通过系列法治教育、十九大精神报告会、“阅读修心活动”等,深化宪法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向社会输送守法公民的职责使命。
(四) 将宪法教育案例化,加强法律意识
为了让宪法教育更加接地气,宪法课堂教育可以积极创新宣传和法律服务形式,例如深入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定期主动组织民警、专家、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学校进课堂宣传、授课、案例分析等,使之形成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法治课堂机制。当民警、专家及律师等给学生结合法律分析具体案例时,学生会为这些真实的个案震撼,也会真切感受到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生也能从这些正面的、反面的案例体会到“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时,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播种,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大家争做尊法、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楷模。
(五) 将宪法教育庄严化,履行宪法使命
庄严宣誓是一种神圣的承诺,通过宣誓等仪式的组织,可快速让学生进入社会角色,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观念,激励学生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履行宪法使命。
课堂上,当学生对宪法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庄严宣誓,促成情感升华:“我宣誓,我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律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誓言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将有力度地给班级、学校乃至社会营造依法治国、宪法至上的环境。
二、 宪法教育在课堂外延伸
(一) 加强宪法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弘扬法治正能量
宪法教育在课堂得到落地后,我们还需要在课外不断拓展宪法教育的外延与魅力。同时,宪法教育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种常态性的教育。鉴于此,学校可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班级宣传栏、黑板报、宪法知识展板等媒介,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宪法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学校通过这些静态的布置,将进一步把宪法理念延伸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教师,甚至每一位进校园的参观者都可以成为受惠者。例如,在墙壁上悬挂名言警句:“和谐美好,自由平等,将百姓装在心中,让梦想照进现实。一切皆由她而倍加有保障——《宪法》”,营造了活泼、和谐具有教育意义的良好育人氛围,真正做到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大家在校园闲庭信步中充分感受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弘扬法治正能量。
(二) 开展系列宪法特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参与度
你可以不当法学家,但要像法学家一样去思考。教和学一样,可以穿越围墙的界限,打破固定的时间、空间的制约,将教与学趋于生活化、碎片化、网络化、个性化。日常的家、活动场所、图书馆、电影院、阅览室、游乐场都可以是课堂,我们理当整合身边所有的资源,跨学科跨界限进行思索探寻。教师除了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设计和完善校园、班级文化,加强宪法宣传,为营造学法用法氛围,促进学生对宪法教育的参与度,学校还可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定期举行“法在我心中”主题手抄报活动、“我和法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知识竞赛等,这些沉浸式、渗透式的系列宪法特色教育,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从而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保障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让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宪法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责任教育、政治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要努力在课堂内建构形象化、生活化、修心化、庄严化、案例化的宪法教育,在课堂外通过加强宪法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开展系列宪法特色教育等多元化的育人形式,将宪法教育落地、延伸。教师既要用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身边的力量凝聚学生,用深刻的故事教育学生,用班级的文化熏陶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用严谨的法治规范学生。坚持将宪法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护心中的那一抹“宪法红”!
作者简介:
廖紫微,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新华中学。
关键词:宪法教育;课堂内;课堂外;法治
一、 宪法教育在课堂内深入
(一) 将宪法教育形象化,弘扬宪法精神
和初中生谈“宪法”,概念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宪法可以作以下形象比喻:如果把法律体系比喻为一棵大树,宪法就是树根,其他法律就是树干和树枝。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所有的法律都要诞生在宪法之下,服从于宪法精神。
另外,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体,利用课堂阵地播放微视频、微课《宪法,伴你一路同行》《法治的光芒》等,通过不同视角、不同场景,形象、直观展现宪法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元化、情景化、形象化的比喻和联系,大大促进宪法精神入脑入心。
(二) 将宪法教育生活化,恪守宪法原则
宪法保障了我们什么?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与宪法联系在一起,普及宪法教育,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感悟,宪法并不遥远,她无所不在,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宪法》全文共四章,16000多字,涵盖了我们从出生、儿童、少年、青年、老年、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享有的权利,例如有人权、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休息权、人格权、住宅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监督权、私有财产权、选举与被选举权、受教育劳动权等等;宪法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履行相关的义务,例如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宪法和法律、抚养教育子女、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赡养父母、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遵守公共秩序等。生活化的案例能帮助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
(三) 将宪法教育修心化,融合十九大精神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教師可将宪法教育主题活动与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坚持开展“每天一小时,阅读促修心”活动,将开展宪法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法治正心”教育之路上的必修课,通过系列法治教育、十九大精神报告会、“阅读修心活动”等,深化宪法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向社会输送守法公民的职责使命。
(四) 将宪法教育案例化,加强法律意识
为了让宪法教育更加接地气,宪法课堂教育可以积极创新宣传和法律服务形式,例如深入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定期主动组织民警、专家、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学校进课堂宣传、授课、案例分析等,使之形成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法治课堂机制。当民警、专家及律师等给学生结合法律分析具体案例时,学生会为这些真实的个案震撼,也会真切感受到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生也能从这些正面的、反面的案例体会到“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时,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播种,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大家争做尊法、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楷模。
(五) 将宪法教育庄严化,履行宪法使命
庄严宣誓是一种神圣的承诺,通过宣誓等仪式的组织,可快速让学生进入社会角色,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观念,激励学生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履行宪法使命。
课堂上,当学生对宪法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庄严宣誓,促成情感升华:“我宣誓,我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律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誓言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将有力度地给班级、学校乃至社会营造依法治国、宪法至上的环境。
二、 宪法教育在课堂外延伸
(一) 加强宪法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弘扬法治正能量
宪法教育在课堂得到落地后,我们还需要在课外不断拓展宪法教育的外延与魅力。同时,宪法教育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种常态性的教育。鉴于此,学校可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班级宣传栏、黑板报、宪法知识展板等媒介,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宪法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学校通过这些静态的布置,将进一步把宪法理念延伸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教师,甚至每一位进校园的参观者都可以成为受惠者。例如,在墙壁上悬挂名言警句:“和谐美好,自由平等,将百姓装在心中,让梦想照进现实。一切皆由她而倍加有保障——《宪法》”,营造了活泼、和谐具有教育意义的良好育人氛围,真正做到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大家在校园闲庭信步中充分感受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在寓教于乐中弘扬法治正能量。
(二) 开展系列宪法特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参与度
你可以不当法学家,但要像法学家一样去思考。教和学一样,可以穿越围墙的界限,打破固定的时间、空间的制约,将教与学趋于生活化、碎片化、网络化、个性化。日常的家、活动场所、图书馆、电影院、阅览室、游乐场都可以是课堂,我们理当整合身边所有的资源,跨学科跨界限进行思索探寻。教师除了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设计和完善校园、班级文化,加强宪法宣传,为营造学法用法氛围,促进学生对宪法教育的参与度,学校还可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定期举行“法在我心中”主题手抄报活动、“我和法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知识竞赛等,这些沉浸式、渗透式的系列宪法特色教育,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从而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保障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让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宪法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责任教育、政治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要努力在课堂内建构形象化、生活化、修心化、庄严化、案例化的宪法教育,在课堂外通过加强宪法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开展系列宪法特色教育等多元化的育人形式,将宪法教育落地、延伸。教师既要用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身边的力量凝聚学生,用深刻的故事教育学生,用班级的文化熏陶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用严谨的法治规范学生。坚持将宪法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护心中的那一抹“宪法红”!
作者简介:
廖紫微,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