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信中,先后三次看到同样的一段话:“你从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你从8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第一次看到这段话,觉得很深刻,三言两语,就说清了高度决定认识的问题。
第二次再看这段话,觉得不甘心,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爬到80楼欣赏美景。
第三次又看这段话,觉得不现实,有几个人,能够站到80楼的高度看风景?
要论登高观景,当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连小学生都背得下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层又一层,如果能够登到80层,那就真的是“千里目”甚至“万里目”了。
前几年我去山西永济市采访,顺便游览了那里的鹳雀楼。这座楼建在古蒲州城外的黄河边上,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站在楼上,可以一望无际。几个人不约而同,为了“千里目”,一定要爬到最高层。只可惜,鹳雀楼只有6层,总高73.9米。这也好,要真有80层,谁上得去呀?
要论高建筑,可能就是电视塔了。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简称“天塔”的天津电视塔,高415米;上海的“东方明珠”,高468米;昵称“小蛮腰”的广州新电视塔,高600米。这几座塔我都上去过,但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而是花钱买了票之后,乘着电梯上去的。虽然站在那样的高度,看上去风景很美。但转了一圈就下来了,因为那些风景虽好,却都属于别人,不允许咱在那里久留。
我冒昧地问一下各位,你现在站在几楼?是2楼还是 20楼?也许是30楼,但很少是80楼。因为在每一座城市里,80层高的楼都很少。可能是一两栋,也可能一栋都没有。站在80楼里,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远近高低,一览无余,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看不到地上的垃圾,也闻不到污浊的空气。
然而,无论你看到还是看不到,那些垃圾,都还在那里。正如伟人说的那句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而且不管你住在30楼还是80楼,总得要下来,总得要从那些垃圾旁边经过,总会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曾經向一位在大机关工作的人,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他立马就说,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很多新的难题。他不仅了解全国的情况,甚至连国外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很熟悉。一连串的数字和证据,让我无言以对。当时就感觉,站在高处的人,和我们站在低处的老百姓,就是不一样。
但无论怎么说,地上的垃圾总得有人去捡,存在的问题总得有人去解决。我们不担心解决问题有多难,只担心楼下的问题楼上看不见。如果站在高处的人,看到的都是美丽的风景,听到的都是辉煌的成绩,那地上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响。
所以,我们希望站在80楼或30楼的人,不要总陶醉于自己看到的美景,经常到2楼或1楼转转,看看地上的问题,听听群众的呼声。这样才会发现,自己没有看到的,不等于不存在。站在2楼的人呢,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站得高一点。偶尔买张票,登一登电视塔,或者到郊外,找个山头爬一爬。看看远处的美景,立刻就会心旷神怡。
无论是谁,都不能总在高处,也不能总在低处。只有高处、低处、远处、近处,从不同的角度都看一看,才能心明眼亮,小事不忽视,大事不糊涂。
第一次看到这段话,觉得很深刻,三言两语,就说清了高度决定认识的问题。
第二次再看这段话,觉得不甘心,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爬到80楼欣赏美景。
第三次又看这段话,觉得不现实,有几个人,能够站到80楼的高度看风景?
要论登高观景,当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连小学生都背得下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层又一层,如果能够登到80层,那就真的是“千里目”甚至“万里目”了。
前几年我去山西永济市采访,顺便游览了那里的鹳雀楼。这座楼建在古蒲州城外的黄河边上,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站在楼上,可以一望无际。几个人不约而同,为了“千里目”,一定要爬到最高层。只可惜,鹳雀楼只有6层,总高73.9米。这也好,要真有80层,谁上得去呀?
要论高建筑,可能就是电视塔了。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简称“天塔”的天津电视塔,高415米;上海的“东方明珠”,高468米;昵称“小蛮腰”的广州新电视塔,高600米。这几座塔我都上去过,但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而是花钱买了票之后,乘着电梯上去的。虽然站在那样的高度,看上去风景很美。但转了一圈就下来了,因为那些风景虽好,却都属于别人,不允许咱在那里久留。
我冒昧地问一下各位,你现在站在几楼?是2楼还是 20楼?也许是30楼,但很少是80楼。因为在每一座城市里,80层高的楼都很少。可能是一两栋,也可能一栋都没有。站在80楼里,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远近高低,一览无余,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看不到地上的垃圾,也闻不到污浊的空气。
然而,无论你看到还是看不到,那些垃圾,都还在那里。正如伟人说的那句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而且不管你住在30楼还是80楼,总得要下来,总得要从那些垃圾旁边经过,总会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曾經向一位在大机关工作的人,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他立马就说,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很多新的难题。他不仅了解全国的情况,甚至连国外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很熟悉。一连串的数字和证据,让我无言以对。当时就感觉,站在高处的人,和我们站在低处的老百姓,就是不一样。
但无论怎么说,地上的垃圾总得有人去捡,存在的问题总得有人去解决。我们不担心解决问题有多难,只担心楼下的问题楼上看不见。如果站在高处的人,看到的都是美丽的风景,听到的都是辉煌的成绩,那地上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响。
所以,我们希望站在80楼或30楼的人,不要总陶醉于自己看到的美景,经常到2楼或1楼转转,看看地上的问题,听听群众的呼声。这样才会发现,自己没有看到的,不等于不存在。站在2楼的人呢,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站得高一点。偶尔买张票,登一登电视塔,或者到郊外,找个山头爬一爬。看看远处的美景,立刻就会心旷神怡。
无论是谁,都不能总在高处,也不能总在低处。只有高处、低处、远处、近处,从不同的角度都看一看,才能心明眼亮,小事不忽视,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