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句意(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散文阅读考查的句子,通常运用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双关、象征、反语等。分析时,要先点明技巧术语,然后结合原文分析具体如何使用了这种手法,突出分析其语义上的表达效果。
  1.分析比喻义。点明本体喻体,揭示其相似性,分析其语意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
  2.分析象征义。由形入神,解析含蓄而形象的被象征对象的特点。
  3.分析拟人义。分析事物所寄托的作者情感。
  4.分析双关义。既分析出“言在此”之意,更分析出“意在彼”之意。
  (1)一语双关,表里兼顾,析隐含义。
  (2)一语双关,联系社会,析代表义。
  (3)一语双关,联系人生,析哲理义。
  ■
  1.《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2016年天津卷相关文本节选)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答:
  2.《成人不自在》郭英德(2016年江苏卷相关文本节选)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分别意味着什么?(4分)
  答:
  3.《四堡雕版》冯骥才(2015年山东卷相关文本节选)
  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分)
  答:
  4.《听雨》叶延滨(2014年全国大纲卷相关文本节选)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風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2分)
  答:
  5.《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2015年湖南卷相关文本节选)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現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分析画线句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其他文献
友 情  ◎沈从文  我和际真认识,是在一九二八年。那年他由美返国,将回山东探亲,路过上海,由徐志摩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此后曾继续通信。我每次出了新书,就给他寄一本去。我不识英语,当时寄信用的信封,全部是他写好由美国寄我的。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一年间,我和一个朋友生活上遭到意外困难时,还前后得到他不少帮助。际真长我六七岁,我们一别五十余年,真想看看这位老大哥,同他叙叙半世纪隔离彼此不同的情况。因此回
期刊
清水安三(1891—1988)是日本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日本著名的反戰、和平人士。他曾常年生活在北京,与我国政学各界很多名人都有相当深的交往,其中,他和李大钊的交往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清水安三与李大钊是老相识。早在李大钊留日时期,清水便曾登门拜访过他。两人是通过丸山传太郎牧师的介绍相识的。当时李大钊就住在这位丸山牧师所开设的丸山学生宿舍里。学生宿舍位于东京山吹町,离李大钊就读的早
期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网购如此流行的今天,众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当一名“快递小哥”,又引发了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探讨。  在工作职位如此“匮乏”的今天,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选择做一名“快递小哥”可能是处于被动,可能是生活所迫,当然也可能是处于主动,想体验不同的工作。但无论是怎样的选择,在我看来,都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指责。人们觉得本科大学生选择当一名“快递小哥”是对资源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求職火暴的季节,“快递小哥”的需求大增,引来众多大学生竞相应聘。其中,不乏本科毕业生求职“快递小哥”。大学生做快递小哥有蔓延之势,引来了社会各界的非议和吐槽,有人认为这是极大的人才浪费,有人认为这是钻钱眼,但更多的人则对此持支持态度。  请根据材料,简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刊
热心肠的人们:  你们好!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草长莺飞。虽是一片春光大好,但我却无心欣赏,因为正值大四的我在人才市场抱着简历焦头烂额:冬季的招聘会早已结束,这个春天是我最后一次机会。  最终我选择做一名“快递小哥”。当我为暂时结束自己四处奔波的日子而长舒一口气的时候,我听到了来自你们的声音。很抱歉,当你们窥探我的世界时,它并不像你们所希望的那样精彩。而我面对自己的选择,并不觉得委屈。身为中国千
期刊
在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的栏目中,许吉如的演讲令人深思。她在演讲中谈到,她的一位叙利亚同学曾深有感慨地说:“我很羡慕你啊,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这番话的引述深刻地传达出祖国赋予了许吉如强大的安全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给予我们的幸福感,它来自祖国的富强。  富强是什么?富强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泰
期刊
没有雄山的伟岸,却可以有群花的艳丽;没有大海的宽阔,却可以有小溪的缠绵;没有太阳的光辉,却可以有星星的璀璨。没有什么如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当然也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但是,无论如何,都请你别低頭别放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贝多芬是音乐界的传奇人物。尽管他是个先天性右耳失聪的没有被上帝赐予公平的人,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悦耳动听的名
期刊
【技法梳理】  一、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生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它是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  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其实,这两种文体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且内容层次和形式结构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因其具有散文的文体特征,因而阐述分析的过程比较松散。它只将所撷取的意象或场景附着在
期刊
■  文艺评论又叫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内容,主要表达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评论。  文艺评论和议论文一样,作者常常条分缕析,通过种种论证方法来推导佐证自己的观点,只不过文艺评论往往表达了作者对一部作品某个方面的理解和评价。一千个人看《
期刊
【例文展示】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文章开头引用梵高名言,指出梵高对于艺术近乎疯狂的激情。)  梵高被“俘虏”了。被艺术、情感、绘画“俘虏”了。他的一生像个虔诚的基督徒,随时都有奉献给别人的爱、有对友谊和艺术的热情。(用议论性笔法高度概括梵高一生。)他还没真正投身于绘画前就是这样了。有一次他去挖矿场“传教”,因过分热情而被家庭和教会阻止。在情感的驱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