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材施教、讲授时音量的抑扬顿挫和生动案例的运用是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它们同样适合于现今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而新课改的要求远远不止于此。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忽视学生的年龄及思维发展水平,过高估计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能力而开展教学活动的现象。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只是重视知识内在结构的传授和巩固,停留在能否把知识点或知识点之间联系讲清楚,要求学生在一系列的测验考试中能否再复制出来。没有把重点放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开展,或者是引导学生学习时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广、难度太大,一步到位,缺乏思维训练的层次性、渐进性。于是,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陷入了一味灌输,包办替代的误区;另一方面學生被请上了听众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教与字的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探究的原动力,教师亦失去了学生的共鸣,教与学的关系只能是恶性循环。因此,一成不变的教法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法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