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在风险因素并未完全释放,因为:包括G20部分成员国在内的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泡沫越来越多,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干预政策频频失灵。
其实,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在风险因素并未完全释放,因为:包括G20部分成员国在内的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泡沫越来越多,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干预政策频频失灵。
毫无疑义,全球各国精英阶层,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视角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及态势,都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上,坦言了自己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局势的最新“判断”:
“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这一“判断”代表了中国高层对当前全球经济局势的基本看法,也透露出中国政府现阶段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情的工作“着力点”在哪里。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这个判断,至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会”:
第一、当前全球科技进步步伐明显放缓,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最突出的特征是:“上一轮”以网络科技、移动互联、社交媒体为代表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孕育出类似美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和中国的腾讯、华为、小米等科技先锋,然而技术已经大大普及,因此引发的集群效应正在减退,而“新一轮”科技形态的创新成果尚不明显,无法推动新的产业革命。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传统的产业格局及形态已经被打破甚至被颠覆,释放出大规模的待业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情态势。
第二、全球人口结构正在酝酿系统性经济病变。先是经济发达国家优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欧洲和日本,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进入“滞缓”阶段的主要原因;现在,中国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引发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下降、社会运行结构失衡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不可轻视。这是一个全球性人口结构问题,G20大家庭,应当共同面对。
第三、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当下已经遭遇明显的“挫折”,并由此引发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显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全球化受阻,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压力明显加剧,但是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血脉相连,而且中国对全球经济最基础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果大家都害怕全球性危情波及到本国市场而采取“贸易保护”,必然是“多输”格局。因此,开放、包容精神是“必须的”。
第四、全球性金融风险因素仍然在聚集,G20各成员国均应高度警惕并有所担当。其实,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在风险因素并未完全释放,因为:包括G20部分成员国在内的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泡沫越来越多,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干预政策频频失灵。在这种情形下,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资金池”在全球涌动,金融投机炒作盛行,而实体经济吸纳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
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习近平在此次G20峰会上呼吁G20的“各位同事”:
“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感谢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供稿,本文作者江濡山,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其实,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在风险因素并未完全释放,因为:包括G20部分成员国在内的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泡沫越来越多,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干预政策频频失灵。
毫无疑义,全球各国精英阶层,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视角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及态势,都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上,坦言了自己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局势的最新“判断”:
“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这一“判断”代表了中国高层对当前全球经济局势的基本看法,也透露出中国政府现阶段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情的工作“着力点”在哪里。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这个判断,至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会”:
第一、当前全球科技进步步伐明显放缓,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最突出的特征是:“上一轮”以网络科技、移动互联、社交媒体为代表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孕育出类似美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和中国的腾讯、华为、小米等科技先锋,然而技术已经大大普及,因此引发的集群效应正在减退,而“新一轮”科技形态的创新成果尚不明显,无法推动新的产业革命。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传统的产业格局及形态已经被打破甚至被颠覆,释放出大规模的待业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情态势。
第二、全球人口结构正在酝酿系统性经济病变。先是经济发达国家优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欧洲和日本,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欧洲和日本经济进入“滞缓”阶段的主要原因;现在,中国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引发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下降、社会运行结构失衡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不可轻视。这是一个全球性人口结构问题,G20大家庭,应当共同面对。
第三、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当下已经遭遇明显的“挫折”,并由此引发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显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全球化受阻,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压力明显加剧,但是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血脉相连,而且中国对全球经济最基础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果大家都害怕全球性危情波及到本国市场而采取“贸易保护”,必然是“多输”格局。因此,开放、包容精神是“必须的”。
第四、全球性金融风险因素仍然在聚集,G20各成员国均应高度警惕并有所担当。其实,08年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内在风险因素并未完全释放,因为:包括G20部分成员国在内的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泡沫越来越多,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干预政策频频失灵。在这种情形下,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资金池”在全球涌动,金融投机炒作盛行,而实体经济吸纳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
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习近平在此次G20峰会上呼吁G20的“各位同事”:
“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感谢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供稿,本文作者江濡山,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