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伤寒病人的血像中,嗜伊红白血球常见减少,甚至消失。迭经学者述及,尤其欧洲大陆的文献更多记载。如Domarus氏所著的内科学,Schilling氏所著的血像学,Abt氏在儿科全书,都述及嗜伊红白血球在伤寒病期中的消失或缺乏,Snapper氏甚至谓如果在伤寒病人血片中发现有嗜伊红白血球时,则伤寒诊断就会有问题。此外我们平常看到许多关于报告伤寒病例的文献,和我们已往检查伤寒病例的经验,在血像报告中发现有
【机 构】
:
广西医学院小儿科,广西医学院小儿科,广西医学院小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病人的血像中,嗜伊红白血球常见减少,甚至消失。迭经学者述及,尤其欧洲大陆的文献更多记载。如Domarus氏所著的内科学,Schilling氏所著的血像学,Abt氏在儿科全书,都述及嗜伊红白血球在伤寒病期中的消失或缺乏,Snapper氏甚至谓如果在伤寒病人血片中发现有嗜伊红白血球时,则伤寒诊断就会有问题。此外我们平常看到许多关于报告伤寒病例的文献,和我们已往检查伤寒病例的经验,在血像报告中发现有嗜伊红血球的,可谓甚少。这现象对于早期伤寒病的预诊,尤其不典型的儿童伤寒的诊断,是可供参考的。可是过去在诊断伤寒病时,对于嗜伊红性白血球减少或消失的现象,每多忽视。主要原因是正常人血液中嗜伊红白血球数目本来不多,只占白血球总数的d-4%,加以过去验血常规,仅赖血片分类方法,因而少数嗜伊红白血球可能被遗漏。因此祇有嗜伊红白血球增多症才加以重视。本文采用直接计数法,比较深入地观察在伤寒病期中嗜伊红白血球的变化。
其他文献
关于尿或其他体液的蛋白质定性和定量试验有很多种,在临床化验上常用的是定性试验中的加热加酸法,定量试验中的厄司巴什(Esbach)氏试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是无缺点的,如加热加酸法在操作上不够便利,特别是标本过多时,在火焰上煮沸时间上极不经济;又如厄司巴什氏定量试法不能在短时内报告结果。
患者(华北人民医院患者,尸检号:3885),男性,29岁,山西兴县人,因上腹部有肿块五个月之久,于1951年12月8日入华北人民医院。1951年七月初,患者自已发现心窝部有一鸡蛋大肿块,伴有轻度胃痛,并时有恶心及呕吐,吐出物为食物及胃液。以后该肿块渐次向左上腹部增大,但无剧痛,时有轻度恶心,但无呕吐,食欲减退,时有便秘及腹泻,体格日见消瘦,近两个月来有轻度咳嗽,痰内带有血丝。过去五年前曾患过肠热症
1951年Kresbach与Gomahr二氏曾描述过尿液、脑脊液及血液中巴比土类之微量检定法,今将其法加以改良,用之于检查尿液及胃内容物中巴比土类,试验之敏感度虽变低,然时间却可缩短。
家族性嗜伊红白血球增多症是罕见的病,文献中仅收集了11个家族。1911年Klinkert氏曾报告一家六人,但内三人有支气管哮喘、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敏感现象。1933年Stewart氏报告四个家族而无可资解释之过敏性原因。关于定义方面他很强调此点。1940年Atmar氏又报告一病例有家族性嗜伊红白血球增多,并偶因手术得肝脏病理检查,发现肝中心细胞为嗜伊红白血球所浸润与代替。国内文献对于Loeffl
为治疗目的来获得天然的胃液这个观念,在1889年由巴甫洛夫氏开始。当时他在狗身上施行食道造瘘术,在“假饲”后d-4小时,成功地得到靠近一公升的胃液。他说:“手术的动物是取之不竭的‘胃液工厂’。”后来他建立起这“胃液工厂”,以便在临床治疗上广泛地运用这个制剂。
冷溶血素所致之发作性血色蛋白尿,为罕见之病症。患者在天气寒冷时或冬季时每有黑红色尿,并感觉腰酸、全身无力、气短、头晕、头疼以及发热等病状。病的发作是由于病者血清中有冷溶血素,在低温下与红血球结合,经过温暖后红血球溶解而大量血色蛋白即由肾排出。此种病症多与先天、后天或晚期梅毒同时存在。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盛行于夏秋两季。在流行季节,典型病例之临床诊断并无困难,但有一部分仅有发热及轻度脑膜反应之非典型轻型病例,其临床症状甚难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之急性病毒性感染区别。例如非麻痹性脊髓前灰白质炎之病例亦多发现于每年之秋季,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之脑膜脑炎在此地区经年均有所见。在作流行性脑炎病例之鉴别诊断时亦应考虑到偶见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及Coxsackie病毒感染,因此在轻型流行性
热带嗜伊红白血球增多性哮喘症在我国尚少报告。本院曾连续见到二例,一例住院观察,一例在门诊治疗,皆用口服砷剂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