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吉林省博物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藏品总量已经超过十万件。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将近两万件。吉林省博物院的藏品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展示吉林省由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另一部分是传世文物。吉林省博物院的收藏,从远古至当代,举凡石器、玉器、铜器、陶瓷、漆器、甲骨、书画等达二十余种,构成了一个丰实绚烂的藏品世界。
吉林省博物院的传世文物中,最重要、最为人所知的则是院藏绘画和书法作品。院藏古代书画作品中,有三十余件清宫旧藏,都是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的历代珍品,其中包含了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张渥的《九歌图》、丁观鹏的《摹张胜温法界源流图》、董其昌的《昼锦堂书画合卷》、何澄的《归庄图》等绝世名迹。另有元明清书画作品近千件,其中明清扇面、元明清书札数百件,扇面和书札收藏均成体系而且质量较高,成为本院书画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院藏近现代书画作品中,不仅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溥心畲等近现代书画大师的作品,而且广泛征集其他近现代名家的书画,达到数千件之多。
在吉林省博物院的近现代书画藏品中,以张大千的作品最具特色。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书画、篆刻、诗词皆精通。早习古画,后旅海外,在山水画领域最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画风。在海内外举办画展近百次,蜚声国际,是近代最负盛名的书画大师。现将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加以整理,制成图表供读者研究。
百余件张大千书画藏品,使吉林省博物院成为国内少数大量收藏张大千作品的文博机构,并且在张大千作品收藏和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
考察张大千一生的形迹,基本与吉林省无关。因此当院藏张大千画展到各地博物馆展出时,常有人为之惊讶,甚至质疑。为什么地处东北且与张大千本人几乎毫无关联的吉林省博物院会收藏着百幅以上的张大千绘画作品呢?这就不能不提到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宋振庭。
宋振庭(1921-1985),原名宋诗达,笔名史星生、林青,吉林延吉人。历任吉林省政论文化处处长,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教授、顾问。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怎样自修哲学》《星公杂文集》《大眼眶子的批评家》《星公短论集》《记忆中的肖像》等。宋振庭为吉林省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在吉林省博物院的建立与发展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并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吉林省委响应中央号召决定筹建吉林省博物馆,并让时任吉林省政府文化处处长的宋振庭主持吉林省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接到任务后,宋振庭就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中去。从吉林省博物馆的办馆宗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业务建设、藏品征集到馆址选择,他都亲自过问并具体加以指导,在紧张而繁忙的筹建工作中,只要能抽出时间,他总是以极高的兴趣和满腔的热忱参加博物院的一些业务活动。1952年春节,吉林省博物馆宣告成立,1957年正式向广大观众开放,自此吉林省博物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使吉林省博物院在征集、研究方面有学科带头人,1960年他亲自去北京为吉林省博物院请来了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此后,宋振庭一直对张伯驹执弟子礼,两人情意甚笃,直至1982年张伯驹去世。
宋振庭对于吉林博物院的收藏非常重视,他提出吉林省博物院书画藏品要做到“兼容并蓄、各家备格、成龙配套、自成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十余年间,宋振庭不仅积极帮助吉林省博物馆筹措用于征集作品的资金,而且亲自带队跑北京、上海的文物市场,搜购了大量的珍品。
在书画作品的征集过程中,宋振庭不仅关注古代作品的收藏,对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也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书画市场,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不仅数量丰富、保真度高,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这样的市场状况为吉林省博物院的书画作品征集工作提供了极为便捷有利的条件。当时各名家书画作品中,总的来说是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价格相对较高,其他人的作品价格相对较低。吉林省博物院抓住时机,如同海绵吸7k--样,在短时间内征集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仅以1960年为例,4月15日在荣宝斋收购了陈之佛、程十发、王个移、黄均、溥心畲、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潘天寿、贺天健、郑慕康、王一亭、江寒汀等各家书画作品44件;4月25日,收购了溥心畲、于非闇、吴湖帆、冯超然、吴昌硕、倪墨耕、张善孑子、陈少梅、李鹤筹、郭传璋、宗其香、王雪涛、董寿平、李苦禅、马晋、娄师白、陈半丁、徐悲鸿等各家书画作品数十件。
在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过程中,张大千的作品引起了宋振庭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人在北京琉璃厂采购书画,在一家画店里发现了几十件张大千的作品。当时,张大干,人在海外,头上顶着“反动文人”的帽子,其作品无人敢问津,售价低廉。宋振庭对随同人员说:“张大千的艺术在将来会有让你们想象不到的大价钱。”于是他果断决定,买下能见到的张大千和另一位画家溥心畲的所有真迹。以1960年为例,4月25日收购张大千作品数件。4月26日收购了包括张大千数件作品在内的几十件作品。9月14日收购了近十件张大千作品及大量成扇。1960年至1962年初,吉林省博物院共收购百余件张大千书画作品,价格从二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成扇更低一些。收购的对象主要是北京、上海的荣宝斋和宝古斋,以及北京西单特艺部、北京画院等单位。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初是吉林省博物院征集张大千书画作品的黄金时期,占目前吉林省博物院院藏张大千书画作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张大千的书画作品收购价格与上述各家基本相同。吉林省博物院现藏有溥心畲书画数十件,也皆为当时所购。 据说宋振庭甚至还下过这样的决心:把文物市场上张大千和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买绝,把书画扇面、成扇和名人书札买绝,把吉林省博物院办成书画收藏和研究领域的中心和基地。如果有人要研究张大千、溥心畲的艺术,扇画和书札,就让他们到吉林省博物院来。
从目前吉林省博物院书画藏品的收藏体系来看,确实是按照宋振庭确立的方针发展并确定了基本的格局。其中张大千、溥心畲等书画家的作品每人都在百件以上,是大陆藏张大干、溥心畲绘画最多的收藏机构。扇面成扇作品达一千多件,名列全国博物馆收藏扇画作品之前列。因此,吉林省博物院在此时期收藏进来的张大千书画作品,已经成为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三
吉林省博物院所藏张大千绘画作品,从年款来看,最早的《树下卧牛图》作于1923年,最晚的《仿元人赵善长高山流泉图》作于1948年。其中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有近三十幅,除1933年和1937年外,每年的作品都有收藏,其中1934年的作品达到十幅。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有近六十幅,从1940年至1948年,每年的作品都有收藏,其中1944年的作品达十幅以上。因此这批书画作品属于张大千早期和中期的作品,在年代上具有相对的连贯性,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此一时期张大千的山水、人物、花鸟画作品的基本面貌。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张大千书画作品绝大部分是立轴,只有少量的扇面和成扇。从作品形制和质地方面看,所有立轴均为纸本,其中不乏张大千惯用的“大风堂”纸。立轴中有些在征集时已经装裱,有些是订购后委托装裱,有些则是在进入吉林省博物院后重新裱过。吉林省博物院征集这些画作入院后,在保管上尽量为藏品创造适宜的保存环境,加之吉林省博物院所在地长春市的气候特点,使得书画藏品基本上能够免受潮、霉之苦,虽略有干燥之虞,但大部分作品品相尚好。成扇则纸质优良、扇骨精美,且多有书、画结合者,颇耐玩赏。目前张大千书画作品与院藏其他近现代书画藏品共同保管,并配置画盒画套、配备恒温恒湿设备,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存环境,以期将这些珍贵的书画长久地传承下去。
在对院藏书画作品的研究方面,过去一直侧重于古代书画作品,尤其是《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和明清扇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对而言,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院曾对“南张北溥”中溥心畲作品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张大千作品直到21世纪初期才展开相关的研究和展览工作。2005年出版的《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对所有张大千立轴作品进行了著录。吉林省博物院的研究人员也开始对院藏张大千作品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论文。此外,吉林省博物院组织专家在吉林省文物局举办面向全省的有关张大千艺术风格的学术讲座;吉林省博物院内部还定期举办“吉苑论坛”,解析张大千绘画作品的风格、特色等,这些努力都使院藏张大千作品得到更多的了解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各地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交流展览成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重要手段。2004年,“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干绘画作品展”首次在广东博物馆展出,即引起广东及香港地区书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2008年,吉林省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傅抱石绘画作品展”,并于次年将“张大千画展”作品送往南京博物院进行交流展览,这也是张大千作品首次在外埠如此大规模地展出。正如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所说:“此次交流展展出的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两位巅峰人物的代表作品。这样的合作,对于彰显各博物馆的收藏特色,加强馆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满足观众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9年起,“院藏张大千画展”(含“南张北溥”画展和“南张北齐”画展)作为本院交流展览的主体项目,先后在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辽宁大连现代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云南大理州博物馆等地分别展出。在各地展出时,观众纷纷表示,以前在电视或画册上看到过张大千的作品,但欣赏真迹更有真实感和震撼力。2013年5月,“院藏‘南张北齐’画展”在云南大理州博物馆开展,如此规模的近现代大师书画展览在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开展当日即吸引了近三千名观众,展览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藏品总量已经超过十万件。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将近两万件。吉林省博物院的藏品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展示吉林省由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另一部分是传世文物。吉林省博物院的收藏,从远古至当代,举凡石器、玉器、铜器、陶瓷、漆器、甲骨、书画等达二十余种,构成了一个丰实绚烂的藏品世界。
吉林省博物院的传世文物中,最重要、最为人所知的则是院藏绘画和书法作品。院藏古代书画作品中,有三十余件清宫旧藏,都是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的历代珍品,其中包含了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张渥的《九歌图》、丁观鹏的《摹张胜温法界源流图》、董其昌的《昼锦堂书画合卷》、何澄的《归庄图》等绝世名迹。另有元明清书画作品近千件,其中明清扇面、元明清书札数百件,扇面和书札收藏均成体系而且质量较高,成为本院书画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院藏近现代书画作品中,不仅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溥心畲等近现代书画大师的作品,而且广泛征集其他近现代名家的书画,达到数千件之多。
在吉林省博物院的近现代书画藏品中,以张大千的作品最具特色。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书画、篆刻、诗词皆精通。早习古画,后旅海外,在山水画领域最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画风。在海内外举办画展近百次,蜚声国际,是近代最负盛名的书画大师。现将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加以整理,制成图表供读者研究。
百余件张大千书画藏品,使吉林省博物院成为国内少数大量收藏张大千作品的文博机构,并且在张大千作品收藏和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
考察张大千一生的形迹,基本与吉林省无关。因此当院藏张大千画展到各地博物馆展出时,常有人为之惊讶,甚至质疑。为什么地处东北且与张大千本人几乎毫无关联的吉林省博物院会收藏着百幅以上的张大千绘画作品呢?这就不能不提到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宋振庭。
宋振庭(1921-1985),原名宋诗达,笔名史星生、林青,吉林延吉人。历任吉林省政论文化处处长,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教授、顾问。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怎样自修哲学》《星公杂文集》《大眼眶子的批评家》《星公短论集》《记忆中的肖像》等。宋振庭为吉林省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在吉林省博物院的建立与发展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并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吉林省委响应中央号召决定筹建吉林省博物馆,并让时任吉林省政府文化处处长的宋振庭主持吉林省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接到任务后,宋振庭就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中去。从吉林省博物馆的办馆宗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业务建设、藏品征集到馆址选择,他都亲自过问并具体加以指导,在紧张而繁忙的筹建工作中,只要能抽出时间,他总是以极高的兴趣和满腔的热忱参加博物院的一些业务活动。1952年春节,吉林省博物馆宣告成立,1957年正式向广大观众开放,自此吉林省博物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使吉林省博物院在征集、研究方面有学科带头人,1960年他亲自去北京为吉林省博物院请来了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此后,宋振庭一直对张伯驹执弟子礼,两人情意甚笃,直至1982年张伯驹去世。
宋振庭对于吉林博物院的收藏非常重视,他提出吉林省博物院书画藏品要做到“兼容并蓄、各家备格、成龙配套、自成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十余年间,宋振庭不仅积极帮助吉林省博物馆筹措用于征集作品的资金,而且亲自带队跑北京、上海的文物市场,搜购了大量的珍品。
在书画作品的征集过程中,宋振庭不仅关注古代作品的收藏,对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也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书画市场,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不仅数量丰富、保真度高,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这样的市场状况为吉林省博物院的书画作品征集工作提供了极为便捷有利的条件。当时各名家书画作品中,总的来说是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作品价格相对较高,其他人的作品价格相对较低。吉林省博物院抓住时机,如同海绵吸7k--样,在短时间内征集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仅以1960年为例,4月15日在荣宝斋收购了陈之佛、程十发、王个移、黄均、溥心畲、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潘天寿、贺天健、郑慕康、王一亭、江寒汀等各家书画作品44件;4月25日,收购了溥心畲、于非闇、吴湖帆、冯超然、吴昌硕、倪墨耕、张善孑子、陈少梅、李鹤筹、郭传璋、宗其香、王雪涛、董寿平、李苦禅、马晋、娄师白、陈半丁、徐悲鸿等各家书画作品数十件。
在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过程中,张大千的作品引起了宋振庭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人在北京琉璃厂采购书画,在一家画店里发现了几十件张大千的作品。当时,张大干,人在海外,头上顶着“反动文人”的帽子,其作品无人敢问津,售价低廉。宋振庭对随同人员说:“张大千的艺术在将来会有让你们想象不到的大价钱。”于是他果断决定,买下能见到的张大千和另一位画家溥心畲的所有真迹。以1960年为例,4月25日收购张大千作品数件。4月26日收购了包括张大千数件作品在内的几十件作品。9月14日收购了近十件张大千作品及大量成扇。1960年至1962年初,吉林省博物院共收购百余件张大千书画作品,价格从二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成扇更低一些。收购的对象主要是北京、上海的荣宝斋和宝古斋,以及北京西单特艺部、北京画院等单位。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初是吉林省博物院征集张大千书画作品的黄金时期,占目前吉林省博物院院藏张大千书画作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张大千的书画作品收购价格与上述各家基本相同。吉林省博物院现藏有溥心畲书画数十件,也皆为当时所购。 据说宋振庭甚至还下过这样的决心:把文物市场上张大千和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买绝,把书画扇面、成扇和名人书札买绝,把吉林省博物院办成书画收藏和研究领域的中心和基地。如果有人要研究张大千、溥心畲的艺术,扇画和书札,就让他们到吉林省博物院来。
从目前吉林省博物院书画藏品的收藏体系来看,确实是按照宋振庭确立的方针发展并确定了基本的格局。其中张大千、溥心畲等书画家的作品每人都在百件以上,是大陆藏张大干、溥心畲绘画最多的收藏机构。扇面成扇作品达一千多件,名列全国博物馆收藏扇画作品之前列。因此,吉林省博物院在此时期收藏进来的张大千书画作品,已经成为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三
吉林省博物院所藏张大千绘画作品,从年款来看,最早的《树下卧牛图》作于1923年,最晚的《仿元人赵善长高山流泉图》作于1948年。其中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有近三十幅,除1933年和1937年外,每年的作品都有收藏,其中1934年的作品达到十幅。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有近六十幅,从1940年至1948年,每年的作品都有收藏,其中1944年的作品达十幅以上。因此这批书画作品属于张大千早期和中期的作品,在年代上具有相对的连贯性,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此一时期张大千的山水、人物、花鸟画作品的基本面貌。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张大千书画作品绝大部分是立轴,只有少量的扇面和成扇。从作品形制和质地方面看,所有立轴均为纸本,其中不乏张大千惯用的“大风堂”纸。立轴中有些在征集时已经装裱,有些是订购后委托装裱,有些则是在进入吉林省博物院后重新裱过。吉林省博物院征集这些画作入院后,在保管上尽量为藏品创造适宜的保存环境,加之吉林省博物院所在地长春市的气候特点,使得书画藏品基本上能够免受潮、霉之苦,虽略有干燥之虞,但大部分作品品相尚好。成扇则纸质优良、扇骨精美,且多有书、画结合者,颇耐玩赏。目前张大千书画作品与院藏其他近现代书画藏品共同保管,并配置画盒画套、配备恒温恒湿设备,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存环境,以期将这些珍贵的书画长久地传承下去。
在对院藏书画作品的研究方面,过去一直侧重于古代书画作品,尤其是《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和明清扇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对而言,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院曾对“南张北溥”中溥心畲作品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张大千作品直到21世纪初期才展开相关的研究和展览工作。2005年出版的《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对所有张大千立轴作品进行了著录。吉林省博物院的研究人员也开始对院藏张大千作品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论文。此外,吉林省博物院组织专家在吉林省文物局举办面向全省的有关张大千艺术风格的学术讲座;吉林省博物院内部还定期举办“吉苑论坛”,解析张大千绘画作品的风格、特色等,这些努力都使院藏张大千作品得到更多的了解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各地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交流展览成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重要手段。2004年,“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干绘画作品展”首次在广东博物馆展出,即引起广东及香港地区书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2008年,吉林省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傅抱石绘画作品展”,并于次年将“张大千画展”作品送往南京博物院进行交流展览,这也是张大千作品首次在外埠如此大规模地展出。正如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所说:“此次交流展展出的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两位巅峰人物的代表作品。这样的合作,对于彰显各博物馆的收藏特色,加强馆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满足观众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9年起,“院藏张大千画展”(含“南张北溥”画展和“南张北齐”画展)作为本院交流展览的主体项目,先后在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辽宁大连现代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云南大理州博物馆等地分别展出。在各地展出时,观众纷纷表示,以前在电视或画册上看到过张大千的作品,但欣赏真迹更有真实感和震撼力。2013年5月,“院藏‘南张北齐’画展”在云南大理州博物馆开展,如此规模的近现代大师书画展览在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开展当日即吸引了近三千名观众,展览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