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塑料笔杆为什么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材料:空饮料瓶、水、缝衣针、塑料笔杆。
2 实验操作
(1)瓶盖去掉,将空饮料瓶灌满水。
(2)用缝衣针在饮料瓶的底部扎一个小孔。直至有一股细流从小孔中流出(如图1)。仔细观察水流情况(孔要小,以便有较细的水流出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把塑料笔杆在毛衣或者头发上摩擦几下。
(4)将摩擦后的塑料笔杆靠近水流,观察水流有什么变化。
3 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刚开始从饮料瓶中流出的水流呈直线。当我们将在毛衣或头发上摩擦后的塑料笔杆靠近水流时。会发现原来直线流出的水变弯了。而且向着塑料笔杆的方向倾斜(如图2)。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摩擦后的塑料笔杆具有了“魔力”。将水流吸引到自己身边?
4 总结延伸
任何物体内都有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且均匀分布,所以物体对外不显电性。也就是说物体不带电。当某带电的物体(无论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靠近不带电的物体时。由于电荷之间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带电物体中的电荷要重新分布。
观察图3。我们可以发现。不带电物体B的电荷重新分布后。物体B中的正电荷比该物体中的负电荷离物体A更近些。物体B上的正电荷与外界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物体B上的负电荷与外界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因此。外界物体A与物体B之间总体表现出的是吸引力。由于塑料笔杆摩擦后会带电。当它靠近不带电的细水流时。使水流中的电荷重新排列。对外表现为水流被吸引而发生弯曲。我们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人体也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的存在。当人体靠近某些敏感仪器、设备时。能造成干扰甚至损坏。工业生产中的某些粉尘。由于摩擦带电及感应带电。会积累大量的电荷。导致火花放电及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必须事先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责任编辑 程哲
实验目的: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塑料笔杆为什么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材料:空饮料瓶、水、缝衣针、塑料笔杆。
2 实验操作
(1)瓶盖去掉,将空饮料瓶灌满水。
(2)用缝衣针在饮料瓶的底部扎一个小孔。直至有一股细流从小孔中流出(如图1)。仔细观察水流情况(孔要小,以便有较细的水流出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把塑料笔杆在毛衣或者头发上摩擦几下。
(4)将摩擦后的塑料笔杆靠近水流,观察水流有什么变化。

3 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刚开始从饮料瓶中流出的水流呈直线。当我们将在毛衣或头发上摩擦后的塑料笔杆靠近水流时。会发现原来直线流出的水变弯了。而且向着塑料笔杆的方向倾斜(如图2)。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摩擦后的塑料笔杆具有了“魔力”。将水流吸引到自己身边?
4 总结延伸
任何物体内都有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且均匀分布,所以物体对外不显电性。也就是说物体不带电。当某带电的物体(无论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靠近不带电的物体时。由于电荷之间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带电物体中的电荷要重新分布。
观察图3。我们可以发现。不带电物体B的电荷重新分布后。物体B中的正电荷比该物体中的负电荷离物体A更近些。物体B上的正电荷与外界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物体B上的负电荷与外界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因此。外界物体A与物体B之间总体表现出的是吸引力。由于塑料笔杆摩擦后会带电。当它靠近不带电的细水流时。使水流中的电荷重新排列。对外表现为水流被吸引而发生弯曲。我们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人体也是导体。由于静电感应的存在。当人体靠近某些敏感仪器、设备时。能造成干扰甚至损坏。工业生产中的某些粉尘。由于摩擦带电及感应带电。会积累大量的电荷。导致火花放电及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必须事先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责任编辑 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