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春天,24岁的余聪回到家乡治沙创业。12年过去了,如今的余庄子村出现了万亩“绿洲”,数百亩沙滩变成了水浇地,一座座蔬菜温棚和猪舍拔地而起,“盐池滩羊”走进了北京的饭店……但在余聪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没有实现,那就是让滩羊产业成为宁夏最大的品牌。
今年36岁的余聪有不少头衔,他是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是自治区青联副主席,也是当地农民经纪人协会会长、高沙窝供销社主任,还曾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10月6日清晨7点30分,本刊记者比约定时间提早半个小时,来到位于盐池县工业园区中央大道的余聪食品有限公司,可门卫告诉记者,余聪早就来了,在办公室呢。
余聪看上去一副憨厚的样子,很难让人将他和那个精明的治沙致富带头人联系起来,只有那张黝黑的脸,似乎写满了故事。
回乡治沙
1972年,余聪出生在盐池县高沙窝乡余庄子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余庄子村,四周都是起伏连绵的沙窝。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在余聪童年的印象里,家乡一年四季总是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方圆几十里没有一棵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家人的肚子是很难吃饱的。
有沙漠的地方就有沙尘暴,在外谋生跑运输的余聪,时常受困于沙尘暴。“一刮风就回不了家,沙子把路埋了,有时候只好用柴、树枝把路垫起来。”当时从高速公路到余庄子村有3.5公里的沙子路,眼看家就在眼前,余聪开着车却回不去,只好把车停在高沙窝,人再走进去。1996年,26岁的余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植树沙治。“当时好像也没考虑那么多,年轻好胜吧。”余聪说。
余聪卖掉了汽车,拿着跑运输挣的几万块钱,回到了余庄子村。这年春天,他从县城买回柠条种籽和沙柳,杨树、枣树等树苗,开始在沙滩上种草植树。一些好心的乡亲劝他:“咱这沙窝窝里几辈子都寸草不生,多少年也没栽活几棵树,你把钱折腾到沙子里能有个啥结果!”但是,余聪还是想试一下。
春寒料峭的三月,余聪与母亲、妻子和大哥一家,每天带上煮熟的土豆和馒头,在沙窝里挖树坑。年近七旬的母亲,起早贪黑跟他们一起干,让余聪倍受感动。
当他们栽种的树苗刚刚吐出一点新绿时,沙尘暴又席卷了高沙窝,小树苗被连根拔起,躺了一地。余聪和家人跪在沙滩里,将被沙子掩埋的树苗一棵棵刨出来,重新栽上。每个星期,余聪都要赶着毛驴车给小树浇一次水。渐渐地,沙漠里长出了一点一点的绿色。
吨粮奇迹
余聪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村民的榜样。经过几年的坚持,余聪家环村栽种的2200亩柠条和2800亩沙柳不但防止了沙化,而且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仅卖沙柳,一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
乡亲们种草植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来询问技术和方法,余聪乘势而进,向乡亲们承诺,只要谁家愿意栽树,都提供资金支持,义务进行技术指导。一时间,全村家家户户都争相承包沙地荒滩,栽树种草。
治沙的同时,余聪利用余庄子村浅水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开始搞种植业。他打了两口土塬井,挖了两条带子沟,把80亩旱沙地改造成水浇地。第一次在水浇地上试种小麦,秋后收获500公斤小麦,余聪喜出望外地说:“这下我可富了。”
余聪懂得每寸土地来之不易,于是就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他采取立体复合种植法,使粮食亩产达到1200公斤,在沙滩盐碱地上创出了前辈人无法想象的吨粮奇迹。1998年,余聪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和一座温棚猪舍,当嫩绿的鲜菜在寒冬腊月被菜贩子买走,喂养了不到半年的猪就膘肥体壮,被源源不断运往市场时,附近的村民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余聪的三爹说:“我活了78岁,头一次见了个稀罕。”
余聪的大胆尝试,打破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传统,使余庄子世世代代的盼水梦变成了现实。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陆续打出了631口土塬井,人均水浇地达到1亩。
“治沙是个长期工程,农民一般承担不起治沙的前期投入,所以要用经营赚的钱来治沙。”2000年,在余聪的倡导下,余庄子村成立了“盐池县温棚种养技术协会”,由协会负责考察市场,包购包销,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放宽以后,为了扩大治沙规模,余聪同时经营了面粉加工厂、自来水厂,猪牛羊养殖场等多种产业。
联户经营
余聪不是个只想着自己的人,他想自己办企业,还想办合作社,让乡亲们土地入股,一起搞种植养殖。可是,这一想法却遭到很多乡亲的反对。
2002年5月,余聪兼并了高沙窝乡供销社,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供销社与农民合作的经济实体。一听说办合作社,乡亲们以为又搞合作化、大集体,便众口一词地反对。有人说:“把我们当成你的伙计,你倒是我们的财主了?”还有人嚷嚷:“你把我们的地拿去,你吃肉,让我们吃黄米?”
余聪到乡亲家里做工作,一次次被骂出门来,但余聪不气馁:“我也是农民,如果不是搞企业,一样是面朝黄土,可能还不如他们,因为你不知道外面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了。”
余聪拿出一笔钱,带着村上20多人到陕西杨凌高科技园区去考察。“你说,他不信,你带他去看,他就明白了。”余聪对此深有体会,自己一年有近半年不在家,都在外跑市场。国内不必说,还到德国、日本等国,考察他们的农业协会。这一出去,“思想解放了:眼光放远了,找到差距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考察回来,大家都想通了,余聪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提供饲料和技术,农户只管养殖种植,产品自己回收,加工销售。余聪太了解农民了:“合作社要办得好,得让他们能挣到钱,做不到这个,说什么都白搭。”他还办了培训班,把种植养殖能手召集起来,买来投影仪,让他们学学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2002年,余庄子村74户农民,均以沙化土地入股与余聪签订了开发合同。在5000亩沙荒地里,人工种植的沙柳、柠条长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2004年,余聪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
“先治沙,然后搞经济,经济搞起来慢慢再治沙,再投资。要是光投资治沙,到时候还是零。”正是这种滚动发展的思路,让余聪的治沙之路越走越宽。
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高沙窝供销社已拥有资产1980万元。协会发展会员600多户,拥有蔬菜种植温棚400座,养猪暖棚141座,滩羊舍饲养殖26万只,滩鸡养殖96万只,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创利税近20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进京赶集
“过去是从零起步,现在是从转折点起步。”土生土长的余聪对政策动态的敏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本能。2002年,国 家实施退耕还林,余聪迅速建立了一个面粉加工厂,到县里跑下了项目,把盐池县给农民兑现每亩1 00公斤退耕粮的加工任务接到手中,赚了不少钱。2005年,盐池县实施草原禁牧,提出“羊进圈,禽上山”,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草原牧鸡业。余聪适时组建了盐池县滩鸡养殖合作社,在高沙窝建起了孵化育雏基地。仅滩鸡一项,一年为农户提供纯收入100万元。
2006年,“盐池滩羊”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盐池县也被国家认定为“中国滩羊之乡”。为了展示滩羊之乡的风貌,盐池县政府举办了“首届宁夏滩羊节”。余聪又一次抢抓机遇,在盐池县工业园区建成了占地34亩的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从事滩羊养殖及深加工,开发出系列滩羊肉产品。
盐池滩羊肉虽然品质优良,但如何走出宁夏,走上北京人的餐桌,着实让余聪大费心思。2006年年底,余聪到北京考察市场,发现北京鼎鼎香餐饮公司旗下有10个连锁店,主要以涮羊肉为主,每天羊肉用量很大,而当时该公司用肉大都来自内蒙古。为了“挤进”鼎鼎香,从2007年年初开始,余聪先后13次前往北京,每次坐飞机托运50公斤盐池羊肉到机场,然后用出租车运到鼎鼎香。为了羊肉保鲜,他特意买了一个能背的小冰箱,下了出租车,便背着50公斤羊肉,站在鼎鼎香总部等着见老板,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卖冰棍的。
就这样,在前前后后将1吨羊肉带到北京并让客人免费品尝后,余聪终于见到了鼎鼎香的老板,老板当即决定召开一个盐池羊肉与内蒙古羊肉的品尝会。第二天,在北京鼎鼎香涮锅城的一间雅座里,品尝“决战”开始。参加品尝的人有鼎鼎香的董事长、人事部部长、餐饮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和后厨大师。半个小时后,大家一致同意,未来公司所有涮锅肉用盐池滩羊肉。
虽然内蒙古羊肉每公斤30元,余聪带去的盐池滩羊肉每公斤48元,但公司仍然决定采用,理由只有一个:盐池滩羊肉嫩,口感好。这一刻,余聪终于喜上眉梢。
当天,余聪便与鼎鼎香签下了每天1吨的供肉合同,同时与另一商厦也签下了3天1吨的单子。凭着这股子执著劲儿,余聪又先后拿下了上海、天津等市场。他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正在和香港一家食品集团洽谈羊肉进入香港市场的计划。
对于滩羊深加工产业,余聪信心十足。“今年7月温总理到宁夏来,给我们宁夏提出若干意见。对于羊肉加工产业来说,现在是发展机遇最好的时候。”余聪拿出一份从网上下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给记者看,“我们准备把宁夏滩羊做大,做成宁夏最大的品牌。”语速一直低沉平稳的他,此刻有点激动。不难看出,在这个憨厚的宁夏小伙心中,一个更大更美的蓝图正在形成。
今年36岁的余聪有不少头衔,他是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是自治区青联副主席,也是当地农民经纪人协会会长、高沙窝供销社主任,还曾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10月6日清晨7点30分,本刊记者比约定时间提早半个小时,来到位于盐池县工业园区中央大道的余聪食品有限公司,可门卫告诉记者,余聪早就来了,在办公室呢。
余聪看上去一副憨厚的样子,很难让人将他和那个精明的治沙致富带头人联系起来,只有那张黝黑的脸,似乎写满了故事。
回乡治沙
1972年,余聪出生在盐池县高沙窝乡余庄子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余庄子村,四周都是起伏连绵的沙窝。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在余聪童年的印象里,家乡一年四季总是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方圆几十里没有一棵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家人的肚子是很难吃饱的。
有沙漠的地方就有沙尘暴,在外谋生跑运输的余聪,时常受困于沙尘暴。“一刮风就回不了家,沙子把路埋了,有时候只好用柴、树枝把路垫起来。”当时从高速公路到余庄子村有3.5公里的沙子路,眼看家就在眼前,余聪开着车却回不去,只好把车停在高沙窝,人再走进去。1996年,26岁的余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植树沙治。“当时好像也没考虑那么多,年轻好胜吧。”余聪说。
余聪卖掉了汽车,拿着跑运输挣的几万块钱,回到了余庄子村。这年春天,他从县城买回柠条种籽和沙柳,杨树、枣树等树苗,开始在沙滩上种草植树。一些好心的乡亲劝他:“咱这沙窝窝里几辈子都寸草不生,多少年也没栽活几棵树,你把钱折腾到沙子里能有个啥结果!”但是,余聪还是想试一下。
春寒料峭的三月,余聪与母亲、妻子和大哥一家,每天带上煮熟的土豆和馒头,在沙窝里挖树坑。年近七旬的母亲,起早贪黑跟他们一起干,让余聪倍受感动。
当他们栽种的树苗刚刚吐出一点新绿时,沙尘暴又席卷了高沙窝,小树苗被连根拔起,躺了一地。余聪和家人跪在沙滩里,将被沙子掩埋的树苗一棵棵刨出来,重新栽上。每个星期,余聪都要赶着毛驴车给小树浇一次水。渐渐地,沙漠里长出了一点一点的绿色。
吨粮奇迹
余聪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村民的榜样。经过几年的坚持,余聪家环村栽种的2200亩柠条和2800亩沙柳不但防止了沙化,而且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仅卖沙柳,一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
乡亲们种草植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来询问技术和方法,余聪乘势而进,向乡亲们承诺,只要谁家愿意栽树,都提供资金支持,义务进行技术指导。一时间,全村家家户户都争相承包沙地荒滩,栽树种草。
治沙的同时,余聪利用余庄子村浅水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开始搞种植业。他打了两口土塬井,挖了两条带子沟,把80亩旱沙地改造成水浇地。第一次在水浇地上试种小麦,秋后收获500公斤小麦,余聪喜出望外地说:“这下我可富了。”
余聪懂得每寸土地来之不易,于是就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他采取立体复合种植法,使粮食亩产达到1200公斤,在沙滩盐碱地上创出了前辈人无法想象的吨粮奇迹。1998年,余聪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和一座温棚猪舍,当嫩绿的鲜菜在寒冬腊月被菜贩子买走,喂养了不到半年的猪就膘肥体壮,被源源不断运往市场时,附近的村民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余聪的三爹说:“我活了78岁,头一次见了个稀罕。”
余聪的大胆尝试,打破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传统,使余庄子世世代代的盼水梦变成了现实。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陆续打出了631口土塬井,人均水浇地达到1亩。
“治沙是个长期工程,农民一般承担不起治沙的前期投入,所以要用经营赚的钱来治沙。”2000年,在余聪的倡导下,余庄子村成立了“盐池县温棚种养技术协会”,由协会负责考察市场,包购包销,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放宽以后,为了扩大治沙规模,余聪同时经营了面粉加工厂、自来水厂,猪牛羊养殖场等多种产业。
联户经营
余聪不是个只想着自己的人,他想自己办企业,还想办合作社,让乡亲们土地入股,一起搞种植养殖。可是,这一想法却遭到很多乡亲的反对。
2002年5月,余聪兼并了高沙窝乡供销社,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供销社与农民合作的经济实体。一听说办合作社,乡亲们以为又搞合作化、大集体,便众口一词地反对。有人说:“把我们当成你的伙计,你倒是我们的财主了?”还有人嚷嚷:“你把我们的地拿去,你吃肉,让我们吃黄米?”
余聪到乡亲家里做工作,一次次被骂出门来,但余聪不气馁:“我也是农民,如果不是搞企业,一样是面朝黄土,可能还不如他们,因为你不知道外面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了。”
余聪拿出一笔钱,带着村上20多人到陕西杨凌高科技园区去考察。“你说,他不信,你带他去看,他就明白了。”余聪对此深有体会,自己一年有近半年不在家,都在外跑市场。国内不必说,还到德国、日本等国,考察他们的农业协会。这一出去,“思想解放了:眼光放远了,找到差距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考察回来,大家都想通了,余聪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提供饲料和技术,农户只管养殖种植,产品自己回收,加工销售。余聪太了解农民了:“合作社要办得好,得让他们能挣到钱,做不到这个,说什么都白搭。”他还办了培训班,把种植养殖能手召集起来,买来投影仪,让他们学学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2002年,余庄子村74户农民,均以沙化土地入股与余聪签订了开发合同。在5000亩沙荒地里,人工种植的沙柳、柠条长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2004年,余聪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
“先治沙,然后搞经济,经济搞起来慢慢再治沙,再投资。要是光投资治沙,到时候还是零。”正是这种滚动发展的思路,让余聪的治沙之路越走越宽。
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高沙窝供销社已拥有资产1980万元。协会发展会员600多户,拥有蔬菜种植温棚400座,养猪暖棚141座,滩羊舍饲养殖26万只,滩鸡养殖96万只,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创利税近20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进京赶集
“过去是从零起步,现在是从转折点起步。”土生土长的余聪对政策动态的敏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本能。2002年,国 家实施退耕还林,余聪迅速建立了一个面粉加工厂,到县里跑下了项目,把盐池县给农民兑现每亩1 00公斤退耕粮的加工任务接到手中,赚了不少钱。2005年,盐池县实施草原禁牧,提出“羊进圈,禽上山”,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草原牧鸡业。余聪适时组建了盐池县滩鸡养殖合作社,在高沙窝建起了孵化育雏基地。仅滩鸡一项,一年为农户提供纯收入100万元。
2006年,“盐池滩羊”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盐池县也被国家认定为“中国滩羊之乡”。为了展示滩羊之乡的风貌,盐池县政府举办了“首届宁夏滩羊节”。余聪又一次抢抓机遇,在盐池县工业园区建成了占地34亩的宁夏余聪食品有限公司,从事滩羊养殖及深加工,开发出系列滩羊肉产品。
盐池滩羊肉虽然品质优良,但如何走出宁夏,走上北京人的餐桌,着实让余聪大费心思。2006年年底,余聪到北京考察市场,发现北京鼎鼎香餐饮公司旗下有10个连锁店,主要以涮羊肉为主,每天羊肉用量很大,而当时该公司用肉大都来自内蒙古。为了“挤进”鼎鼎香,从2007年年初开始,余聪先后13次前往北京,每次坐飞机托运50公斤盐池羊肉到机场,然后用出租车运到鼎鼎香。为了羊肉保鲜,他特意买了一个能背的小冰箱,下了出租车,便背着50公斤羊肉,站在鼎鼎香总部等着见老板,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卖冰棍的。
就这样,在前前后后将1吨羊肉带到北京并让客人免费品尝后,余聪终于见到了鼎鼎香的老板,老板当即决定召开一个盐池羊肉与内蒙古羊肉的品尝会。第二天,在北京鼎鼎香涮锅城的一间雅座里,品尝“决战”开始。参加品尝的人有鼎鼎香的董事长、人事部部长、餐饮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和后厨大师。半个小时后,大家一致同意,未来公司所有涮锅肉用盐池滩羊肉。
虽然内蒙古羊肉每公斤30元,余聪带去的盐池滩羊肉每公斤48元,但公司仍然决定采用,理由只有一个:盐池滩羊肉嫩,口感好。这一刻,余聪终于喜上眉梢。
当天,余聪便与鼎鼎香签下了每天1吨的供肉合同,同时与另一商厦也签下了3天1吨的单子。凭着这股子执著劲儿,余聪又先后拿下了上海、天津等市场。他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正在和香港一家食品集团洽谈羊肉进入香港市场的计划。
对于滩羊深加工产业,余聪信心十足。“今年7月温总理到宁夏来,给我们宁夏提出若干意见。对于羊肉加工产业来说,现在是发展机遇最好的时候。”余聪拿出一份从网上下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给记者看,“我们准备把宁夏滩羊做大,做成宁夏最大的品牌。”语速一直低沉平稳的他,此刻有点激动。不难看出,在这个憨厚的宁夏小伙心中,一个更大更美的蓝图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