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评价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1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护理
  腹部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手术类型,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回收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术后需特别注意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康复护理,以让患者可尽快恢复正常进食,促进机体康复,同时降低肠梗阻、肠粘连等因胃肠功能康复不佳所致不良反应情况[1]。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在腹部手术后给予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来源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到本院接受腹部手术并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包括男性14例,女性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56岁,平均年龄(38.6±2.2)岁;手术类型:胃大部切除10例,胃肠修补7例,结肠切除4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9±2.5)岁;胃大部分切除9例,胃肠修补6例,结肠切除5例。两组各基础治疗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术前常规禁食、补液及胃肠减压;术中医护人员做好护理配合;术后6h协助体位变换,术后1d指导为患者翻身叩背以促进排痰,术后2d中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术后患者可下床可鼓励患者下床行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术前及术中护理基础上,强化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术后6h协助患者在创伤进行翻身活动,护士协助操作上一定需注意动作小且轻缓,之后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术后第1d指导患者适度在床上进行上下肢伸展训练,每次5~10min;术后第2d增大床上运动量,并同时引导患者进行腰背自我叩击练习;术后第3d增大第2d的训练量;之后增加训练量到患者可下床,患者可步行后增加下床时间及步行时间[2]。(2)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主要是用热毛巾热敷腹部,热敷方向主要是沿着患者上腹部顺胃部走向顺时针按摩,力道上应由轻到重,3次/d,每次10min左右。此外嘱咐患者经常自主收腹并抬臀,进行缩肛运动。(3)做好患者饮食护理,主要是术后2h可给予患者适量饮水,6h后为患者服用排气的汤,待肛门排气恢复正常可给予患者提供半流质的食物,术后1周不能给患者提供含调料的食物,且食物需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患者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10d内不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劳动,不能淋浴,可用毛巾擦拭身体来清洁皮肤,嘱咐患者术后出现疼痛、严重并发症时需及时返院就诊。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具体包括患者第一次正常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所需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常常会让患者交感神经激活反射系统,这样会促进胃肠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强度,交感神经大量释放儿茶酚,抑制患者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让患者胃肠功能受影响[3]。所以针对临床中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术后重视对患者胃肠功能腹的护理干预。
  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前与术中护理与常规护理类似,想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关键在于术后护理。在对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强调患者的早期活动,如床上运动、床下运动、呼吸锻炼等,通过这些运动训练主要是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加快患者机体中各种脏器的代谢素瓷,改善对内脏预后支配作用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使胃肠道运动增强[4]。此外,术后对患者腹部进行一定的热敷及肛收缩练习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帮助,给予腹部温热刺激可以激发肠道的蠕动,使得气体的排出时间提前,同时温热刺激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这有利于肠蠕动。而收缩练习则可通过增加肛周肌力促进肛门排气与排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早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等相关的恢复时间指标上,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短,这一结果充分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预后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强化对患者的功能训练及按摩等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志萍, 王杉.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9):124-126.
  [2]张丽英. 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v.24(7):778-779.
  [3]唐桂香, 譚李军, 韦秀佳.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肝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刘永红, 陈木荣. 术后择时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2):76-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2017年04月~2019年04月6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参照组(N=30),其中基础护理对象,定义为参照组,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情绪评分较低,优于参照组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文关怀在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8例行人工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98例人工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焦虑、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康复护理模式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6例接受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在随机分为实验组、对比组后,分别实施全程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情况,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优于对比组(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恶性骨肿瘤保肢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58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200ml,提示可能出现尿崩,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轻度尿崩症者,可仅给予补液干预,重度者需在补液的基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6月收治的76例胃肠肿瘤伴糖尿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对比组主要选用围术期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选用围术期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在进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和对比组术中、术后患者的血糖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高,两组患者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规范护理用于神经外科术后疼痛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神经外科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疼痛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疼痛规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分数相近,分别护理后,两组分数均下降,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得分(2.86±1.
期刊
摘要: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治疗新生儿肠坏死、肠穿孔、绞窄性 肠梗阻、腹腔广泛性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用方法。待肠造口的新生儿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即进行造口闭合术。但在等待二期手术的过程中肠造口及周围皮肤是护理的难题。但由于新生儿年龄小、不易配合、皮肤娇嫩及抵抗力差等特点,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成人高;造口并发症是导致患儿发生各种意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内容。本文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ICU昏迷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纳入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以常规干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37例ICU昏迷患者,观察组纳入对象为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以强化干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37例ICU昏迷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口腔卫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显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共接收诊治80例重度颅脑损伤,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结果观察患者
期刊
摘要:总结1例膀胱肿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伤口护理过程及效果观察。通过细致的伤口评估,及时发现伤口局部问题,并对伤口进行高渗盐敷料填塞引流,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等局部处理,配合全身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促进伤口的愈合,最终本例患者伤口恢复效果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膀胱肿瘤;伤口愈合不良;护理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