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血站行业作为预防输血后肝炎而长期使用的一项检测项目,我国血站基本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献血者ALT的初筛采用酮体酚法,复检采用赖氏法。随着血液检测自动化的应用和无偿献血法规的全面实施,许多血站已将ALT检测改为酶动力学方法,即使用大型全自动生化仪或全自动酶标仪进行ALT的自动定量试验。采血方式较以往也有所变化,并且产生了较高的ALT血液报废率。ALT异常血液报废率升高是否与以上改变因素有关。对此,笔者从方法相关性、人群差异、血液采集方法等方面对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新鲜冰冻血浆是在采集全血后6~8 h内分离出血浆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保存的血液制品,因富含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因子Ⅴ、Ⅷ而应用于临床.但在制备过程中,因速冻设备不足,或因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自HCV正式命名以来,即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的热点之一。HCV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整体人群的流行率约为3%,而其慢性化率高达85%,其中20%患者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