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个人通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话、短信、微信、视频聊天等基于手机的通信手段毫无障碍。
我国的手机基站被以“八纵八横”骨干网为核心的国家光纤网络连接着,它给我们个人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功能强大到令我们每个人都非常依赖,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套技术体制的另一面----突出的脆弱性。基站和光纤稍有灾害就会受到破坏,一旦有上规模的破坏就很难恢复,而这会令单一依赖这套技术体制的我们陷入绝境。
汶川、雅安地震灾区在灾后几天,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电信运营商的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中断,部分受灾县城和乡镇与外界失去联系,灾情不明。虽然抢修人员竭力修复受损网络,但由于灾区地形复杂,余震不断,短时间内恢复难度很大。这对分秒必争的抗震救灾工作影响很大。通过地震,大家已经认识到,抢险救灾第一时间最需要的是无线通信,通过它来了解灾情,合理配置救灾力量。除了公众移动通信之外,无线电通信包括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和超短波通信等多种方式。
一、建立应急无线通信人才、设备储备机制
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建立应急无线通信网络为抢险救灾提供通信服务,必须要有充足的无线电设备作为基础。为救援队伍配备必须的电台,卫星电话、短波电台供与外界联系,超短波电台供内部联系。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无线通信设备,供救灾通信联络使用。各级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应急无线通信设备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并加强对这些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对各单位、部门购置的卫星电话和已经停用封存的短波电台登记造册,纳入应急通信保障物资储备,在突发事件时,根据需要,由指挥部临时调用。
各地公安、交警、消防等单位内部都建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拥有一定数量的对讲机、车载台等无线电通信设备。还有为数众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拥有各种型号、不同频点的业余无线电台设备,而且他们都参加过一定形式的法规及常识培训并考取了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他们所使用的无线电台设备都在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并领取了电台执照。因此,他们都非常熟悉无线电台的操作。各级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该和这些设台单位积极联系,把他们纳入整个应急通信网的组成序列,使他们的通信网成为应急通信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开办各种形式的无线电台通信知识讲座及人防通信业务知识培训班,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各种业务知识培训,把各种型号、频点、呼号的业余无线电台分类编组编号,组成不同功能的通信业务分队,使这些单位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平时服务于各单位的工作需要,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建立起贯彻各级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二、应急通信保障要坚持以下原则:
应急救援通信联络应建立完备的应急通信联络组织,应建立接警迅速畅通、传递及时,准确无误的应急警报通信组织,建立能与上级联得上,与下级沟得通,与各部门能协调的无线电应急指挥通信组织和有线电应急指挥通信组织,以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快速反应。突发事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应急救援工作就要求我们时刻准备出动,接到报警指令后就得立即出警实施救援,应急救援通信联络也就得跟得上,作出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装备和器材,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联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通信联络的紧急应变能力。
2、稳定可靠。在应急救援工作中通信联络必须做到稳定可靠,这就必须在现有的通信手段上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灾害)发生场地的不同环境、不同地点地理情况。
3、手段多样。应急救援通信联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通信手段,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视频通信并用,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
三、多样化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面对四川灾区的经验教训,在应急通信网络建设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应急通信系统多样化、立体化的建设,配备多种通信方式,以备在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中,能根据情况选用适合现场的各种通信方式。特别是要重视救灾初期,固网和移动网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的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无线方式,选用方便、便携的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构建适合需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确保应急通信安全畅通。
1、卫星移动通信特有的全球性、移动性和方便性,填补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在紧急情况下,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电话和话费昂贵,一般仅作为应急通信手段,少量配备。四川大地震后,汶川与外界的第一次联系就是通过第一支进入当地的武警部队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进行的。灾害发生后,可协调公安、消防等具备卫星链路图像、语音传输的单位统筹兼顾做好灾情图像传输、灾害现场与后方的命令上传下达等各方面任务。
2、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上世纪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民政救灾、交通保障等部门分别建立了短波通信网,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公众移动通信的普及,这些网络的作用被弱化,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多数都已经封箱入库。在重新审视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认识短波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地位,在政府整合应急通信网络资源时,充分考虑这些闲置停用的短波通信设备。同时,也为各级应急部门配备短波电台,并将无线电爱好者的短波电台纳入通信保障力量,作为备用通信手段。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各地紧急调配了一批短波电台,配备各县救灾指挥部,用于灾区和总指挥部的联系。
3、超短波电台通信体系搭建。地震灾害救援,首要的就开展互助自救,其次才是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因此在地震发生后,灾害发生地点搭建起有层次的力量调集通信网络极其重要。而对于这个需求,超短波电台是不二之选。公安、交警、消防部门使用的350.00~390.00MHz對讲机也好,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V段(144.00~148.00MHz)、U段(430.00~440.00MHz)对讲机也好,都属于超短波电台。这个频段的信号电离层基本不产生反射,电波以直射波视距传播为主,传输中遇到有大楼房或山体等,会产生反射波,因此,只能作为近距离的通讯。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该协调公安、交警、消防、无线电爱好者等超短波无线电台资源,架设相应的中继台,搭建起自上而下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力量调集及后勤保障物资协调工作。
我国的手机基站被以“八纵八横”骨干网为核心的国家光纤网络连接着,它给我们个人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功能强大到令我们每个人都非常依赖,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套技术体制的另一面----突出的脆弱性。基站和光纤稍有灾害就会受到破坏,一旦有上规模的破坏就很难恢复,而这会令单一依赖这套技术体制的我们陷入绝境。
汶川、雅安地震灾区在灾后几天,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电信运营商的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中断,部分受灾县城和乡镇与外界失去联系,灾情不明。虽然抢修人员竭力修复受损网络,但由于灾区地形复杂,余震不断,短时间内恢复难度很大。这对分秒必争的抗震救灾工作影响很大。通过地震,大家已经认识到,抢险救灾第一时间最需要的是无线通信,通过它来了解灾情,合理配置救灾力量。除了公众移动通信之外,无线电通信包括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和超短波通信等多种方式。
一、建立应急无线通信人才、设备储备机制
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建立应急无线通信网络为抢险救灾提供通信服务,必须要有充足的无线电设备作为基础。为救援队伍配备必须的电台,卫星电话、短波电台供与外界联系,超短波电台供内部联系。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无线通信设备,供救灾通信联络使用。各级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应急无线通信设备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并加强对这些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对各单位、部门购置的卫星电话和已经停用封存的短波电台登记造册,纳入应急通信保障物资储备,在突发事件时,根据需要,由指挥部临时调用。
各地公安、交警、消防等单位内部都建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拥有一定数量的对讲机、车载台等无线电通信设备。还有为数众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拥有各种型号、不同频点的业余无线电台设备,而且他们都参加过一定形式的法规及常识培训并考取了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他们所使用的无线电台设备都在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并领取了电台执照。因此,他们都非常熟悉无线电台的操作。各级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该和这些设台单位积极联系,把他们纳入整个应急通信网的组成序列,使他们的通信网成为应急通信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开办各种形式的无线电台通信知识讲座及人防通信业务知识培训班,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各种业务知识培训,把各种型号、频点、呼号的业余无线电台分类编组编号,组成不同功能的通信业务分队,使这些单位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平时服务于各单位的工作需要,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建立起贯彻各级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二、应急通信保障要坚持以下原则:
应急救援通信联络应建立完备的应急通信联络组织,应建立接警迅速畅通、传递及时,准确无误的应急警报通信组织,建立能与上级联得上,与下级沟得通,与各部门能协调的无线电应急指挥通信组织和有线电应急指挥通信组织,以适应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快速反应。突发事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应急救援工作就要求我们时刻准备出动,接到报警指令后就得立即出警实施救援,应急救援通信联络也就得跟得上,作出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装备和器材,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联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通信联络的紧急应变能力。
2、稳定可靠。在应急救援工作中通信联络必须做到稳定可靠,这就必须在现有的通信手段上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灾害)发生场地的不同环境、不同地点地理情况。
3、手段多样。应急救援通信联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通信手段,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视频通信并用,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
三、多样化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面对四川灾区的经验教训,在应急通信网络建设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应急通信系统多样化、立体化的建设,配备多种通信方式,以备在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中,能根据情况选用适合现场的各种通信方式。特别是要重视救灾初期,固网和移动网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的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无线方式,选用方便、便携的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构建适合需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确保应急通信安全畅通。
1、卫星移动通信特有的全球性、移动性和方便性,填补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在紧急情况下,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电话和话费昂贵,一般仅作为应急通信手段,少量配备。四川大地震后,汶川与外界的第一次联系就是通过第一支进入当地的武警部队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进行的。灾害发生后,可协调公安、消防等具备卫星链路图像、语音传输的单位统筹兼顾做好灾情图像传输、灾害现场与后方的命令上传下达等各方面任务。
2、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上世纪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民政救灾、交通保障等部门分别建立了短波通信网,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公众移动通信的普及,这些网络的作用被弱化,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多数都已经封箱入库。在重新审视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认识短波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地位,在政府整合应急通信网络资源时,充分考虑这些闲置停用的短波通信设备。同时,也为各级应急部门配备短波电台,并将无线电爱好者的短波电台纳入通信保障力量,作为备用通信手段。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各地紧急调配了一批短波电台,配备各县救灾指挥部,用于灾区和总指挥部的联系。
3、超短波电台通信体系搭建。地震灾害救援,首要的就开展互助自救,其次才是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因此在地震发生后,灾害发生地点搭建起有层次的力量调集通信网络极其重要。而对于这个需求,超短波电台是不二之选。公安、交警、消防部门使用的350.00~390.00MHz對讲机也好,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V段(144.00~148.00MHz)、U段(430.00~440.00MHz)对讲机也好,都属于超短波电台。这个频段的信号电离层基本不产生反射,电波以直射波视距传播为主,传输中遇到有大楼房或山体等,会产生反射波,因此,只能作为近距离的通讯。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该协调公安、交警、消防、无线电爱好者等超短波无线电台资源,架设相应的中继台,搭建起自上而下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力量调集及后勤保障物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