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本文通过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分析和课例设计,来探讨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育思想和主要特征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源自他在日内瓦音乐学院担任和声学及视唱练耳教授期间,发现学生们的演奏技术与音乐感受能力之间严重脱节。他们虽然拥有超高的乐器演奏能力,却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缺乏情感表现。为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和改革,而体验音乐就成了他教学改革的宗旨和出发点。他认为“任何乐思都能够都能够通过身体来表达,同时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也都可以转化为音乐相对应的部分”。他通过一系列听音与身体动作反应相结合的训练实验,发现了连接大脑想象和肌肉表现之间的关键环节——“运动觉”,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体态律动的方法。他不断将这种方法改进和完善,并随后开设了即兴创作这门课程,由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最终形成。
  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的形成收到很多著名教育家思想观点的影响。一方面,因青少年时代受到母亲佩斯泰洛奇式教育的影响,以及其“通过身体将情感转译为音乐”的观点的启发;另一方面,佩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又来自于卢梭的遵循自然的教育理论。受到这两位教育家的思想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即人人具有天生的音乐本能,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施以音乐教育。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与即兴创造三个部分。体态律动,即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的表现要素,它通过这种体验将音乐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感受和认知,最终形成理解;视唱练耳,就是与体态律动紧密结合,将身体动作呈现出视觉效果作为一种特殊的乐谱,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音阶、调式、音程、和声等,培养敏锐的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力,发觉内心听觉;记性创作,就是运用已积累的律动材料(节奏)与音响材料(音高、音阶、和声等)以一种自发的、富有想象力与个性表现的组合形式,即兴地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二、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糖果仙子舞曲》是小学音乐二年级的内容,是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里的片段,舞剧改编自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这个作品是一首非常具有奇幻色彩的乐曲,同时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融入到这堂音乐课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法更好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2.教学目标:感受乐曲中的力度及音色变化;断奏和圆滑奏的不同;通过律动体验乐曲的节奏变化。
  3.教学难点:感受作品节奏特点和音色变化。
  4.教学过程:
  导入:给学生讲述的糖果仙子的故事,带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聆听A段,引导感受断奏和圆滑奏的区别,了解钢片琴的音色特点。
  通过对断奏和圆滑奏的了解引出乐曲的节奏型。带领学生用笔将A段的节奏型画出来,四分的断奏用点,圆滑乐句用线或圆圈。从而更直观的记录音乐的节奏特点。
  带领学生用律动的方式表现节奏型,每个人用彩带棒表现节奏,断奏处点点手中的棒子,圆滑奏处挥动彩带画圈。从而通过体验的方式理解不同节奏型的特点。
  最后完整聆听音乐,让大家想象自己就是糖果仙子,然后根据音乐为自己创编一个故事情节,并跟随音乐用律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音乐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
  三、结语
  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要求教师既要充分理解教材,更要理解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充分的运用它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希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能够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不断的本土化,更好的运用到小学的音乐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1.
  [2]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 才智,2013.6.
  [3]王晓璇.柯达伊教学法在郑州市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张洁. 柯达伊教学法在儿童视唱练耳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卢笛.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类型研究[D].河南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满族莽式舞起源于我国隋唐以前,本类舞蹈从上古流传至今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流变。莽式舞在表现中通常需由总数为双数位,且男女舞者数量相等的“男莽式”、“女莽式”组合表演。在本类舞蹈中,男女舞者常用的动作各不相同。舞天形式、动物模仿动作、宏大的规模,都说明本类舞蹈具备鲜明的满族文化思想意识。  【关键词】:满族舞蹈;萨满舞蹈;莽式舞  满族莽式舞,通常又被称作莽式、玛克沁或莽势,本类舞蹈是我国现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较为快速的进步,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则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刚刚兴起之时就表现出的是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以及艺术价值。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以及价值实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对数字艺术教育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能会产生的负向文化价值;最后针对数字媒体艺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酒文化,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酒器作为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酒器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民风民俗。  【关键词】:酒器;文化;等级;礼仪;风俗  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分,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有:斝、爵、角等温酒器;尊、壶、卣、方彝、瓮等盛酒器;觚、觯、杯等饮酒器以及储酒
期刊
【摘要】:现代陶艺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其艺术语言逐渐从幼稚走上成熟。本文通过对“泥性”的涵义及其在现代陶艺中的重要性的阐述,着重探析了现代陶艺创作中泥性的特征及其所呈现出的泥性美。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性;泥性美  一、 “泥性”的涵义  有关“泥性”的涵义,通常陶艺家们给不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这是因为,“泥性”是一个介乎于“可说”
期刊
【摘要】: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个科目,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于开拓学生艺术视野,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透过美术鉴赏课,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从中认识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和综合素质。本文从美术鉴赏课的概述入手,对其高校开设这一课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着重就美术鉴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予以探讨,以期为充分发挥美术
期刊
教材分析: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网上搜集的各种透
期刊
【摘要】: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不确定性”可以解释为文化差异前提下,个体无法准确预测或解释他人态度、行为、感受。这一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Gudykunst的AUM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了研究跨文化人际传播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不确定性;文化传播;AUM理论  所谓不确定性,就是指人们事先无法预知某一事件的结果,即对未来状态的不确定。这一因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学科领域。而这一点基本上体现在所有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别分析了一下“别说”和“别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别说”和“别提”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并且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也遵循着类似的发展路径,但是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它们的发展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别说;别提;共时;历时  一、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简析“别说”和“别提”的异同点  1.1“别说”和“别提”在共时
期刊
【摘要】:民间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和通俗的语言,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和愿望,并且吸引着无数的儿童乃至成人。因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都在被不断的扩充。同时,民间童话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也有众多经典的作品涌现出来。通过对《三根金头发》的介绍,以具体的实例分析作品在语言、形象、幻象手法以及品质教化方面的特点,由此探究民间童话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臻深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业已成为教育的不可逆转趋势。在此之下,体育课程备受关注,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青少年篮球作为体育课程的新兴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强化和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受制于各类因素影响,青少年篮球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制约和束缚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针对当前青少年篮球教学现状予以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