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不上学要挟我们,怎么办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家长:老师,您好!我儿子上高一了,因为和我们无理要钱发生摩擦离家出走了,现在通过同学和家人讲条件,如果不满足他的条件他将去外地打工,不再回家。条件是他要钱我们就给他钱,不要问他干什么,他平时干什么我们也不能过问。我们如果答应他,他会变本加厉威胁我们,不答应又怕出什么事。想和他沟通,可是叛逆的他根本不和我们沟通,我们一说话他就烦,我们很无奈,所以慕名求教。
  咨询师:您的儿子很显然是把上学看成了给父母上,学习也是为父母学,所以就出现了“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不给你上学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给孩子讲明的是:人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活,当然上学也是为自己,是为自己将来的幸福生活打基础的,所以上学与否是他自己的选择,不过家和学校的门是永远为他敞开着的,如果他经过打工觉得还是上学好,那么我们随时满足他的上学要求。千万不要和孩子硬碰硬,我认为他说不去上学,只是一时的气话,等他冷静下来,他自然就会有所思考和转变的。
  某家长:孩子现在是回家了,可是他不肯和我们沟通,对我们总是怀有敌意,特别是对我这个当妈的,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他现在力气大了,体力方面父母谁也没办法和他抗衡,所以他越来越自傲自大,在家里谁也不怕,而且这孩子很容易走极端,我们坚持不满足他的要求他不是砸家具、摔东西就是一走了之,甚至还以死相逼。大家反映这孩子其实很单纯,认为什么事都很简单,世上也没有什么坏人,而且好多事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他心血来潮回来就和我们提,让我们满足他。无论我们怎样开导都没用,因为别人说的都对,惟独家里人说的都是害他,他爸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向您求教。
  咨询师:男孩子是需要爸爸来管理和约束的。对于男孩来讲,父亲是权威的,他有权制定规则。在男孩的眼中,父亲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还象征着一种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男孩才不会去做坏事,才不会变坏。所以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亲拿出自己的威严和权威来管理男孩。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就在忽然之间,男孩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身高猛增,力气也變大了很多。在面对温柔或者暴躁的妈妈时,即使平时最乖巧的男孩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下,妈妈再也不能强迫我做任何事情了!因为这种想法的出现,男孩开始不拿妈妈的教育当回事,有时,他们甚至还会故意与妈妈作对,向妈妈的权威发出挑战。当然,如果男孩的这一行为不断地得逞,他们就会变得自傲自大,甚至是目无“王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父亲的权威让他保持清醒。当男孩进入了青春期,不是母亲的力量变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变硬了。在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父亲给他们约束的力量,并为他们指引方向,所以,建议孩子的爸爸耐下心来,以平等轻松的态度和孩子好好沟通一次。可以先从他对自己未来的打算谈起,帮他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然后以男子汉要说到做到来激励他努力调整心态,积极采取行动。另外,作为青春期男孩的母亲,您要尽量克制自己,少唠叨多关心,多多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当他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为他加油鼓劲,让孩子能感觉到,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天长日久,孩子自然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们成为朋友。
  某家长:好的,谢谢您。我们一定努力去改进。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从接班开始, 我就发现副班长倩倩总是跟班长浩文较劲,经常借题发挥和浩文抬杠,为了一点儿小事在班干部每周的例会上和浩文争得面红耳赤。 不仅如此,每次倩倩只要考试不是第一名,就会情绪低落。有一次考试,倩倩得了班里第三名,我发现她放学后很晚还不回家,在学校附近徘徊。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怕家长斥责她。 我告诉她,没有人会永远考第一,只要尽力了就好,可是她说家长要求她每次都要勇争第一,否则就给她脸色看,责
期刊
人跟人在互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方喜欢被他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怀,去关心,去爱。我们多半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关心对方。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想:今天好冷,你为什么不多穿一件衣服?或是天空阴阴的,为什么不带把伞出门呢?但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带雨伞真的很麻烦,除非是倾盆大雨,否则,伞要放哪里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孩子根本不会想要带雨伞出门。  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女儿跟我说:“妈,我有一个同学,他妈妈完全不会去干涉
期刊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综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并发流涎的康复疗效。  方法:  将经过确诊的4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发流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
以前看电视上的警匪片,警务人员在质问嫌疑人时,总会有一个人扮“黑脸”,严刑拷问,一副要你把自己的祖宗八代全部交代清楚、不然就跟你誓不罢休的模样。接着会出现一个面慈心善的老警员,一副非常了解你的心情、只要你老实交代就会让你平安离开的“红脸”。  通常“黑脸”的角色比较不讨喜,而“紅脸”的角色则比较轻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家庭里都有“黑脸”“红脸”的角色。  我家的教育方式,就有这两个角色。比如
期刊
女儿所在的学校组织作文比赛,一向自诩为“未来文学家”的女儿胸有成竹想拿到一等奖,没想到比赛结果却并不如意,只拿了个二等奖。那天,她回到家里发脾气,说我虽是评委却一点没帮她,而且说所有评委都是文学功底太差,分不清好坏。我跟她指出她文中的标点错误、错别字和文法错误,她看也不看。看着她气愤至极的样子我一阵窃喜。她可能不知道,当时评奖老师们公认她的作文不错,打算评她为一等奖,我却指出了她作文中的几点不足,
期刊
那是一堂关于家庭成员的品德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介绍自己的家人,唯独小琳的表情很沮丧。  我轻轻地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小声问她怎么了。  她抬起头,眼里噙着泪。说了一句让我异常揪心的话:“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人会爱我。”  刹那间,我心痛不已。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让人格外怜惜。  有一天,我注意到小琳一脸的喜悦,还不时向其他同学得意地说:“今天我爸爸来接我!”  放学后将近半小时,班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