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i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质量工程原理,以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因果分析法阐述了人(教师)、机(教学设备)、料(学生)、法(教学方法)、环(教学环境)、测(教学评价)等因素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本科教学;因果分析;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0505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如何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如何使毕业生更符合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质量诉求,已成为21世纪高等院校、社会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背景,笔者运用现代质量工程理论和方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进行探析,以寻求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目前,林江湧[1]等人对上海一般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吴晓玲[2]等人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于影响本科教学师资的主要因素作了研究,两者均着眼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某一方面,笔者从整体着眼对影响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因果分析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和兼顾好人(教师)、机(教学设备)、料(学生)、法(教学方法)、环(教学环境)、测(教学评价)等因素,致使高等教育质量始终不太理想,如图1。
  图1本科教学质量差因果图(一)影响因素一——人(教师)
  教师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操作者,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极少参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教师责任心不强,接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机会少,业务水平进步缓慢。
  (二)影响因素二——原材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扩招所致大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理想。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考大学就是人生的目标,考上了大学后就失去了人生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三)影响因素三——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落后,不利于知识传授;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与当今先进技术脱节;课程体系过于繁琐、呆板,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影响因素四——环境(教学环境)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刘英,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探析
  教学环境差,教室光线不足、隔音效果差、冬冷夏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校求学奋进的氛围不足,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校园文化理念难以在师生头脑里真正引起共鸣。
  (五)影响因素五——检测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法死板、追求形式,评价体系过于繁琐,与现实差距大;教学评价原理不甚合理,无法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工作绩效,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缺乏有效的质量考核和奖惩措施。
  (六)影响因素六——机(教学设施)
  学校相关教学设施配备情况不理想,多媒体设备完好程度欠佳;图书资料、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设计手册数量少、更新慢,无法满足学生使用要求。
  二、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要因分析
  高等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等人力资源。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其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了增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产品[3],社会及用人单位是高等教育产业的顾客,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价,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素质要求则是用户的需求,高校必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否则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高等本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的生产过程,如前所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操作者,学生既是原材料也是教学过程输出的产品,由质量工程原理[4]可知,教师的工作质量与教学过程质量、学生质量和社会及用户单位的需求存在如下关系。
  图2教师工作质量与教学过程质量、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对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而言,学生学习质量体现在学生的最终素质和能力方面,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依靠教学质量作保障。教学过程由高校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的工作质量是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的直接保障,是教学质量最终能否完全体现用户需求的基础,教师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原材料又是过程输出的产品,学生的最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整个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机(教学设备)、法(教学方法)、环(教学环境)、测(教学评价)等可通过上述两因素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应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兴趣,这将对整个本科教学质量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
  (一)要因一——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质量工程建设,但大多只是表象和口号,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为数不多,较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参与本科教学及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研究等教学活动,从事教学工作也仅仅是为完成“工作量”。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现行的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存在缺陷。例如,许多高校在年终考核特别是职称评定时,过分关注教师的科研经费、科研获奖、专利及高水平论文,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较低,一般没有教学事故,完成基本工作量即可。虽然各高校也开展了讲课比赛、教案参展、优秀教师评选、教材建设等提高教学质量的系列活动,但在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下,各种代表教学质量优秀的荣誉在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远不如一篇高水平文章给力,这就导致许多专注教学法研究、教学效果的优秀教师在业绩评价中处于劣势,越来越多的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找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工作中,对于教学逃避、应付了事。此外,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得到的收入远远低于从事科研等其他工作,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只要找到了科研项目就不愿意继续承担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对于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极其关键。教师对教学工作不热情、投入度不够,不利于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改革、更新,更无法保证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和课堂氛围及教学质量,这是长期制约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二)要因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厌学、逃课,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与不学一个样,考前突击复习,60分万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思想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大学生涯的合理规划,未能真正融入本科学习之中从而对所学专业兴趣不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整个环境处于躁动、急功近利的时期,择业机制不够合理、健全,毕业求职过程中择优录用的原则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仍大量存在[5]。对此,学生耳濡目染,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学习好”还不如“关系好”,从而将精力过多的投入到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对学习丧失兴趣。此外,学校在学科体系设置、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高校过于追求综合性建设而忽略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繁杂,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中学时代那种家长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进入大学后对于相对自由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加之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过多的沉醉于交际、娱乐。此外,教师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教师作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风范、敬业精神、学术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反之,一个上课应付了事、学术水平较低的教师会直接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挫伤学生的进取心[5]。
  三、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侵染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过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浮躁、急功近利,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而无心专业学习,教师忙于各种交际、各类科研项目,对于教学工作逃避、敷衍,导致高校教育质量每况愈下。解决就业难题的最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和实习性不可少,但过于强调则会顾此失彼。因此,作为高等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应当适度,对于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点,应当有选择的引入并且正确引导,保证校园主流文化的纯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既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以强其基,更要有精神和文化的培植以育其魂[6]。一流的高等院校应当着力建设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之下,学生的思想、素质必会有质的提升,对于知识的追求、学习的动力也会随之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各项素质的提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学校应当在学生入学初期便引导其树立长远、合理的人生规划,给学生灌输“进入大学只是另一个开始”的思想。比如,可以结合专业的就业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应当在本科期间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我如何才能成为本专业、本行业的有用之才”。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优秀校友、企业名人来校作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校友的亲自经历和社会成就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保证新生能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
  (三)从社会、学校角度提升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作为社会应该认识到只有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才能保证高校人才的输出质量,同时作为学校更应该清楚只有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人才才是提高学校声望的根本。所以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学校角度都应该更加重视教学,务必将这种重视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完成高校输出高质量人才的目标与任务。
  (四)高等院校应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及各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加强专业特色及课程体系建设
  学科体系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基,各高校应将建设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体系作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战略重点。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无论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切忌盲目追求学科的综合性,而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于专业的要求,结合专业的发展动态设定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打造优势学科,突出专业特色。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接受心理,以此为基础进行学科建设,合理规划课程体系。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所学即可用,使本科教育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对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极其关键。
  (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本科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是否公平、高效,激励机制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本科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2]。因此,要想提高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将工作重心向教学偏移,着手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教学激励机制,充分协调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例如,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形成引导和保障教师专心教学的机制,津贴和奖励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优秀教师的评选要注重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成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要向教学、科研结合得好,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建立合理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2]。除此之外,还必须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对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行引导的同时,加强对教学效果的监督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将主要精力的放在本科教学上,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对本科学生的管理力度,对现行的“放羊式”管理加以改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学生自身约束力不足导致学业和娱乐处理不当,使学生迅速融入本科学习生活。
  (六)加大师资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点。高水平的师资是学校的核心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托[6]。因此,高校应加大师资投入,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收入,激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或者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保证教师教学水平能够与时俱进,达到较高水平。
  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创造机会让年轻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挑大梁,以科研促教学,打造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得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采取以老带新、讲课比赛等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高校教学能力的传承,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甚至高等教育的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改进过程,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质量工程的理论加快本科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与构建[7]。各高校可运用质量工程相关理论基础构建完整、合理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科学建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统筹协调师资、生源以及其他设备资源,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目标以及毕业生质量的监控评价,实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使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直至学校向社会输出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一个可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1] 林江湧,金同康,宋彩萍,裘建新.一般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21-23.
  [2] 吴晓玲,杜晓林,陆家兰.影响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师资因素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6-22.
  [3] 刘英,许延飞,黄冉.QFD在机械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24-128.
  [4] 张根保,何桢,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24-128.
  [5] 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163-169.
  [6] 教育部.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开学发展新局面[C].刘延东同志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
  [7] 蔡红梅,许晓东.基于ISO9000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6.
  编辑 梁远华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型课程是综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融入团队合作、表达演讲等技能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系斜弯桥设计选修课为例,论述了研究型课程改革背景、目的和组织方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实践证明研究型课程可快速提升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研究型课程  中
期刊
摘要: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呈现出小组化教学的趋势。文章结合毕业设计的实际要求,在ASP动态网站设计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小组毕业设计交互平台的搭建方案,力求在小组内的毕业设计辅导工作实现简便、互动、实用的目的。  关键词:毕业设计;动态网站设计;Dreamweaver+ASP  中图分类号:G642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要:文章借助问卷调查,对当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CAD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CAD技术为主线,融专业标准及规范、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CAD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了初步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隧道及地下工程;CAD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TU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13603随着计算机科学和CAD技术的
期刊
摘要:文章按照“1+3”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建筑力学的课程教学模式,为课程改革提出创新思路,加大了工程实践力度,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11204建筑力学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
期刊
摘要:在城市规划导论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单向式、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故提出“参与式”教学理念,从教学改革背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城市规划导论;参与式教学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7903一、教学改革背景  城市规划导论课程既是城市规划的启
期刊
摘要:运筹学是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针对目前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科学、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在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生运筹学教学中,应扩展运筹学教学内容尤其是现代优化理论与算法的教学,加强学科应用实例教学和软件教学。通过这些教学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运筹学;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O22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美化运动”其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市政景观建设成为资本和权力追逐的对象,但其最主要的作为区域融合、链接历史、消弭空间阶层作用的“缝合”功能却被严重忽视。浮于表面化的“城市美化运动”必将导致城市空间尺度夸大、空间序列感丧失、城市文脉断裂、地域身份弱化、阶层分化空间分异,使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出现不可持续等问题。文章结合设计案例提出了以文脉观缝合自然与人文,以场所
期刊
摘要:根据土力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多学科交叉性,以及学科体系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性等特点,结合教学体会及经验,文章辨析了土力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原论与系统论的关系,土力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教材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教材内容与最新科研成果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师生关系,新旧教学内容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等。  关键词:课程教学; 土力学; 还原论与系统
期刊
摘要:参照目前中国高校的3种双语教学模式,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的自身特点,根据教材、授课内容及幻灯片课件内容中的中英文使用的比例,提出了适合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7种模式;并针对广州大学实施双语教学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分析比较了7种模式的教学效果,总结了教学经验。  关键词:结构力学;双语教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
期刊
摘要: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是英国最为古老的建筑学院之一,研究与教学并重是该学院的重要特色,其特别关注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突出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文章根据作者对该学院本科教学中人文课程的观摩学习,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客观细致的分析,以期对国内建筑学专业人文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人文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U-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