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路面裂缝的种类
(1)反射裂缝。该种裂缝通常出现在半刚性的路面基层中,指的是在路面基层中出现的裂缝会在相同位置的沥青面层重现,所以被称为反射裂缝。造成反射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半刚性的基层材料所具备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因此在高低温、强降水、车辆负荷的多种作用下,层底的弯拉应力一旦超过疲劳强度,就容易产生裂缝,而基层的裂缝会逐渐向着表面反射,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2)水损裂缝。这种裂缝在半开级配的沥青混凝土的表面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沥青混凝土中的空隙率较大,同时压实度不够,一旦降水量较大,就容易导致路面的水渗入表层内部,引发矿粉和沥青的分离,致使路面网状裂纹的出现。
(3)温变裂缝。温变裂缝包括了低温收缩导致的裂缝和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也就是说,温变裂缝的出现和温度以及温度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温度过低,沥青混凝土所具备的抗拉应力一旦低于了温度的收缩应力,就容易导致裂缝出现,在工程现场会表现出与道路通向呈垂直状的裂缝,而且裂缝的间距较为均匀。而如果昼夜的温差过大,混凝土沥青层容易出现疲劳,导致抗拉强度低于抗拉应力,从而出现裂缝。除此之外,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沥青结合料所具备的性能也和温变裂缝的出现有着较大关联。
2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1)施工材料的选择。在市政道路基层的施工当中,通常采用半刚性材料,这种材料的收缩性较小,而且容易发生反射裂缝。此外,施工中所使用的沥青材料的品质是导致路面发生裂缝的最主要因素。瀝青混合料当中的成分差异,会对沥青的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其劲度的差异性将会直接决定路面裂缝的产生几率。因此在施工当中,必须根据实际的功能要求对沥青的组合材料进行恰当选择。
(2)施工缺乏合理设计。如果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对使用年限中的交通量的估计过小,都有可能导致路面的强度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这时如果受到超强车辆荷载的作用,那么就一定会发生路面开裂。更重要的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逐渐增大,车辆的超载现象一直都屡禁不止,这样就导致路面所承受的负荷量严重超标。而在施工设计时,如果没有对交通量和交通状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就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3)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市政工程通常都需要与其他的基础设施进行同步施工,而且工期紧张,施工的任务重,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就会将工序进行部分简化,甚至将部分工序直接省略。而这些做法都会对道路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为出现路面裂缝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
3控制路面裂缝的有效对策
(1)对旧的混凝土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碎石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或消除旧的混凝土板的变形和集中应力,避免应力集中,阻止变形和较大应力的产生,同时避免上覆的沥青层发生反射裂缝。在碎石化当中,四分之三的混凝土路面的破碎颗粒表面应低于7cm,中间应低于22cm,底部应低于37cm。而剩余四分之一的混凝土路面的表面破碎颗粒的尺寸应低于45cm。如果发现碎石化路面的块径高于最大尺寸,必须进行二次破碎。如图1所示。
(2)土工织物防治。土工织物由于具有多种功能,在防止路面裂缝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防护功能,指的是利用土工织物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防止水流的冲蚀并缓解低温造成的沥青面层开裂和土体冻胀等;隔离功能,土工织物若用于中间夹层,能够有效防止两种材料的渗混,起到隔离的作用;防渗功能,土工织物能够有效缓解路面的水害,闭合膨胀土和冻胀土,保证地基的稳定;排水过滤功能,由于土工织物具备极好的过渡性和透水性,因此能够排掉湿软地基中的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软基的固结;补强加筋功能,由于土工织物的整体性和抗拉力学特性都较好,因此能够将外加的荷载传入结构层或者相邻的土体,从而防止过大结构移位的出现,并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并改善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3)乳化稀浆沥青封层法。将50%的石屑、30%的粗砂和20%的细砂混合形成骨料,并达到级配指标,在其中再掺入乳化沥青,和2%的普通水泥,混合成稀浆,保证厚度在0.8cm左右,并用专门的封层机进行铺设。在整个施工当中,当乳化沥青完全渗入裂缝,要等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才能实现裂缝修补,并平整路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混合的沥青材料封层时,厚度通常在1.5cm之内,并可以使用层铺法或者拌和法进行施工。大部分的施工经验证实,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封层,路面裂缝的产生较少,因此应该大力推广。
4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路施工中的路面裂缝的发生是由道路结构设计、外部自然条件、原材料性能质量、施工质量以及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因此该现象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将路面裂缝的出现几率降至最低。
(1)反射裂缝。该种裂缝通常出现在半刚性的路面基层中,指的是在路面基层中出现的裂缝会在相同位置的沥青面层重现,所以被称为反射裂缝。造成反射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半刚性的基层材料所具备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因此在高低温、强降水、车辆负荷的多种作用下,层底的弯拉应力一旦超过疲劳强度,就容易产生裂缝,而基层的裂缝会逐渐向着表面反射,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2)水损裂缝。这种裂缝在半开级配的沥青混凝土的表面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沥青混凝土中的空隙率较大,同时压实度不够,一旦降水量较大,就容易导致路面的水渗入表层内部,引发矿粉和沥青的分离,致使路面网状裂纹的出现。
(3)温变裂缝。温变裂缝包括了低温收缩导致的裂缝和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也就是说,温变裂缝的出现和温度以及温度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温度过低,沥青混凝土所具备的抗拉应力一旦低于了温度的收缩应力,就容易导致裂缝出现,在工程现场会表现出与道路通向呈垂直状的裂缝,而且裂缝的间距较为均匀。而如果昼夜的温差过大,混凝土沥青层容易出现疲劳,导致抗拉强度低于抗拉应力,从而出现裂缝。除此之外,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沥青结合料所具备的性能也和温变裂缝的出现有着较大关联。
2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1)施工材料的选择。在市政道路基层的施工当中,通常采用半刚性材料,这种材料的收缩性较小,而且容易发生反射裂缝。此外,施工中所使用的沥青材料的品质是导致路面发生裂缝的最主要因素。瀝青混合料当中的成分差异,会对沥青的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其劲度的差异性将会直接决定路面裂缝的产生几率。因此在施工当中,必须根据实际的功能要求对沥青的组合材料进行恰当选择。
(2)施工缺乏合理设计。如果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对使用年限中的交通量的估计过小,都有可能导致路面的强度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这时如果受到超强车辆荷载的作用,那么就一定会发生路面开裂。更重要的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逐渐增大,车辆的超载现象一直都屡禁不止,这样就导致路面所承受的负荷量严重超标。而在施工设计时,如果没有对交通量和交通状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就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3)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市政工程通常都需要与其他的基础设施进行同步施工,而且工期紧张,施工的任务重,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就会将工序进行部分简化,甚至将部分工序直接省略。而这些做法都会对道路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为出现路面裂缝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
3控制路面裂缝的有效对策
(1)对旧的混凝土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碎石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或消除旧的混凝土板的变形和集中应力,避免应力集中,阻止变形和较大应力的产生,同时避免上覆的沥青层发生反射裂缝。在碎石化当中,四分之三的混凝土路面的破碎颗粒表面应低于7cm,中间应低于22cm,底部应低于37cm。而剩余四分之一的混凝土路面的表面破碎颗粒的尺寸应低于45cm。如果发现碎石化路面的块径高于最大尺寸,必须进行二次破碎。如图1所示。
(2)土工织物防治。土工织物由于具有多种功能,在防止路面裂缝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防护功能,指的是利用土工织物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防止水流的冲蚀并缓解低温造成的沥青面层开裂和土体冻胀等;隔离功能,土工织物若用于中间夹层,能够有效防止两种材料的渗混,起到隔离的作用;防渗功能,土工织物能够有效缓解路面的水害,闭合膨胀土和冻胀土,保证地基的稳定;排水过滤功能,由于土工织物具备极好的过渡性和透水性,因此能够排掉湿软地基中的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软基的固结;补强加筋功能,由于土工织物的整体性和抗拉力学特性都较好,因此能够将外加的荷载传入结构层或者相邻的土体,从而防止过大结构移位的出现,并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并改善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3)乳化稀浆沥青封层法。将50%的石屑、30%的粗砂和20%的细砂混合形成骨料,并达到级配指标,在其中再掺入乳化沥青,和2%的普通水泥,混合成稀浆,保证厚度在0.8cm左右,并用专门的封层机进行铺设。在整个施工当中,当乳化沥青完全渗入裂缝,要等待水分完全蒸发后才能实现裂缝修补,并平整路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混合的沥青材料封层时,厚度通常在1.5cm之内,并可以使用层铺法或者拌和法进行施工。大部分的施工经验证实,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封层,路面裂缝的产生较少,因此应该大力推广。
4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路施工中的路面裂缝的发生是由道路结构设计、外部自然条件、原材料性能质量、施工质量以及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因此该现象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将路面裂缝的出现几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