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头十年大学校园小说创作“乱象”谫议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始于1917年江苏女作家陈衡哲的《一日》,继之20年代陈白尘的《漩涡》,30年代叶圣陶《英文教授》进一步铺垫,终于迎来40年代钱钟书《围城》的里程碑之作。50年代康式昭、奎曾的《大学春秋》与程树榛的《大学时代》弘扬了满满的正能量。新时期以后,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多以“审丑”的姿态出现。21世纪的头十年,这种书写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作者们以剥皮见骨的冷峻笔法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处的丑恶,以引起全社会疗救的注意!
  关键词:当代小说 大学校园题材 “审丑”表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学院题材’小说研究”(项目号:15ZWD003)、淮阴工学院社科研究课题“‘大学叙事’观照下的大学校园文化研究”(项目号:16HGS009)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吴延生
  21世纪头十年,大学校园小说或标榜为现实主义力作,或标榜为青春文学,充斥着图书市场。这一时期出现的大学校园小说不胜枚举,仅以长篇为例,有邮亭的“北大三部曲”(《北大女生》《北大男生》《北大先生》)、张者的《桃花》《桃李》姊妹篇、史荣生的《所谓教授》、朱晓琳的《大学之林》、石盛丰的《教授横飞》、王守亭的《大学故事》、汤吉夫的《大学纪事》、李冬莉的《大学无故事》、王梅的《中戏女生》、秦文君的《大一女生》、孙睿的《草样年华》、江南的《此间少年》等等。这期间江苏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出现了葛红兵的《沙床》、黄梵的《第十一诫》、宋浩浩的《双山》、裴文的《高等学府》等。经梳理觉得有必要做简要的分析。
  一、自然流露的創作倾向
  浏览21世纪头十年的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很少再关注纵向的历史,而是更加贴近校园生活,写校园内的情爱、名利的争夺,因而校园气息更浓,时代感也更强。作品数量之多更是说明大学校园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而市场便是生命力的一个表征。“研究新世纪大学校园小说的创作,不难发现,大学校园小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和突破之处,基本上是沿着八九十年代开创下来的路子继续往下走。” [1]大量的文本流露出基本的创作倾向。
  (一)创作身份的日渐复杂
  在小说创作主体上,主体队伍愈加庞杂。既有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如时为北大研究生的邮亭;也有大学教授或教师如葛红兵、黄梵、裴文、史生荣、王守亭等,更有大学的管理者,如汤吉夫。江苏大学校园小说作者主要为大学教授如出生南通现为上海大学教授的葛红兵、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诗学研究中心教授黄梵、南京大学女教授裴文等。也有社会上的一般作家或写手,如宋浩浩、孙睿等人。没有新的成分加入,但是主体队伍的身份却日渐混杂,因此也带来了当下校园小说的散点透视,众声喧哗。
  (二)创作内容的日渐芜杂
  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是延续90年代象牙塔崩塌,大学校园遭遇的生存困境。一方面,不乏青春校园的书写,以校园里的爱情的困扰和学习的无聊为主要关注对象,点滴记录青春成长中遇到的疼痛和欢喜,如《北大女生》;另一方面,“白天教授,晚上禽兽”的教授们之间钩心斗角、腐化堕落、学术坍塌的斑斑劣迹记录在案,更有对大学体制弊端的揭露和批评,如《大学纪事》《高等学府》。以《沙床》为例,作者以自叙传手法讲述了一名教授和他的学生以及多名恋人之间复杂的情欲故事。小说以伤感的笔触深入师生恋、群恋、派对恋等情色关系,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城市部族的精神状况、生存状态作了深刻的描写和大胆的披露。综合观之,内容方面也是旧有题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再演绎、再言说。
  (三)创作手法的日渐老旧
  在表现手法或小说叙事上,也没有过多的翻新。现实主义是传统,荒诞的现代主义早在80年代初露端倪,后现代主义解构生活的手术刀也进入新世纪头十年的大学校园小说。像江南《此间少年》将金庸小说人物搬到大学背景之下,演绎一段校园内的江湖爱恨情仇,虽有新意,但紧随而来的却是跟风似的拙劣的模仿,令人生厌。
  二、深层暴露的校园“乱象”
  21世纪头十年的大学校园小说在题材上以考察、反思校园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为主。“审视江苏‘大学叙事’,它们不仅敢于亮‘丑’,还基本聚焦于‘南京’这座历史古都,书写大学心灵史,具有很强的传记色彩,追求的是个性。” [2]
  (一)身份异化
  大学校园呈现混杂局面,校园知识分子深陷身份危机。
  如果说90年代校园呈现出来的是欲望的横流,那么当下的校园则是混杂的又一空间;如果说90年校园知识分子身处生存困境,或逃离象牙塔,或加入生活,那么当下的校园知识分子则深深地陷在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如同张者《桃李》一文中建构起来的开放而又混杂的校园:做学问与办公司并行,教学与揽生意同步,教授、学生与老板、打工仔并存,法律的权威教授无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同时却又最懂得钻法律空子。校园成了生产知识经济的劳动场,享受欲望的消费场,放逐灵魂的牧羊场,共存而彼此不相干扰,呈现出混杂的局面,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校园则被挤压到最低。校园已经不成其为校园,而是金钱、美色、权力、背叛等交织起来的混杂空间,借用后殖民的理论话语,即“第三空间”。在这样一个混杂的空间里,我们惊异地看到,校园知识分子灵活地游走于各种角色符号之间,适时地穿戴上合适的面具和服饰,登台表演,角色反差之大,转换之快,令人咋舌,而却不自知,如《桃李》中的邵景文教授,在学生面前充当导师,私下里却又是学生口中的老板;在家里是体贴的丈夫,别墅里却又是情人床上疯狂的野兽;学校里是法学院的著名学者,校外则又是律师公司的老板……邵景文的身份是多重的,混杂的,但他自己却并不觉得有什么认同危机可言,反而在各种身份面前游刃有余,活得有滋有味。而这恰恰是最大的危险。处在身份认同危机漩涡却不自知,最终死在万柳公寓的大床上,被漩涡吞噬。相比邵景文教授,其诸位弟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与导师之间是一种劳动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与师兄弟之间,则又充满了钩心斗角,即便是谈个恋爱也是以猎艳的姿态出现,或者是出于难以排遣的寂寞。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谈的不是恋爱,是寂寞。”   再如史生荣《所谓教授》中亦官亦教授,所谓官员教授的白明华,自知学术水平不够格,然而热衷抢夺课题和经费,挂个领导之名却不干实事,具体的学术任务都交给了他人。如此破坏学术体制的白明华,在官员和教授之间,左右逢源,二者相得益彰。而刘安定教授,人却不如其名一般安定,内心躁动不已,对同事何思秋充满了猎奇,对官场充满了向往。为了拥有校长助理等权力,刘安定不惜与白明华同流合污,出卖自己的学术成果,甚至人格。“一天接连有两位官员求自己办事,刘安定突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个官了。”在别人的有求于自己中得到了迟到的满足,而原本的教授身份在官员身份的侵袭下,被挤压到最低。
  校园知识分子亦官亦商亦学者,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禽兽本性,沉沦于繁多而复杂的身份之中却又游刃有余,转换自如,这是有别于90年代的。除上述小说外,还有很多大学校园小说对此有所揭露。作者无论是现实主义的刻画还是现代主义的荒诞诡谲,都力图解构掉校园的神圣生活,将其拉下神坛,都力图对扣在脸上的面具——身份,做出批判和思考。这是一种不甘沉沦的反抗的姿态,力图消解掉校园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漩涡。其实,造成校园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不是别的因素,正是日渐浮出地表,赤裸裸的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关系。在这期间校园里,师生之间的关系,随着老板一词的普遍流行,简单化为学生付出劳动,老板给予报酬,然后学生转身消费掉这一过程。劳动力与消费者这二重身份,其实是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底层的规定性,至于教授、学生、商人、官员等身份都是建构在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基础之上,甚至于大学校园也是建立在这一结构之上。若没有学生的缴纳学费在先,何有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在后?是以,反抗校园生活,反抗身份认同危机,就必然会触及到“劳动力与消费者”这一底层身份结构,而反抗这一底层便意味反抗人之所以为人。是以,这样的反抗是困难的。
  (二)人性蜕化
  从古至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都鞠躬尽瘁,在大学这座知识的圣殿里,他们是知识的传递者,是道德标准的代表,他们本应起到表率作用。但是黄梵《第十一诫》没有太多地描写这些,反而把重点放在对性的描绘上。一些老师和学生却打着知识与道德的名义,背地里做出极其卑鄙和恶劣的行为,小说把师生的正常思维完全颠覆:教授的官本位、学术泡沫化,自以为是、假清高、推卸责任、偷情、猎艳、沉迷肉欲;年级主任的阴暗、卑琐、空虚、无原则;女编辑的做作、矫情、肤浅、世故、媚俗、势利;学子们之间的相互争斗、取笑、暗算、权衡、排斥、挤兑……老李长期蹲在女厕所窥探被人发觉传为笑柄,马厉为留校投其所好为年级主任提供性贿赂,而教授夫人则完全是个性欲的符号,就连唯一具有亮色的主人公姜夏最后都莫名其妙地沦为教授夫人的性玩偶……這种极富讽刺意味的反差,反映出了在大学这块美丽的面纱下面,学院体制内翻云覆雨、尔虞我诈、色欲迷离的众生态。
  裴文的《高等学府》写了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尚金堂为摆脱贫穷的家境,寒窗苦读,靠自己的实力当上了东方大学有名望的文学院院长,但他不甘心就此作罢,膨胀的欲望使他更加贪婪,他在权与钱之间循环。他和杨小兰,一个是大学的教师,一个是管理者,却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和丈夫。李崇霄和他的学生梦飞由开始的师生恋到婚外恋直至最后的乱伦而破灭,最终梦飞自杀,李崇霄出家。教授是知识的权威,他们中的一部分却变成了“叫兽”,显示了人性的低级欲望。《高等学府》充满智慧,用大时代的变迁作背景,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视角,抓牢了高级知识分子那些猥琐的灵魂予以暴露和剖析。
  “总之,在草木葳蕤鲜花绽放的校园小说园地里,以书写一个祛魅时代的教育为宗旨的孙春平的校园小说,正彰显着校园小说的另一种颜色。” [3]孙春平的“另一种颜色”的书写,正是众多大学校园小说作者特别是江苏作者自《围城》独有的幽默冷峻的风格的承续和担当。因为这种担当不仅是一种“暴露”,更是对校园正义回归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吴可.新世纪大学题材小说无深度化写作简析[J].文学教育(上),2015(3).
  [2] 吴延生.江苏视阈的探究 校园文化的扫描——从地域视角瞥现江苏“大学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18(5).
  [3] 韩春燕.校园生活的另一种书写——关于孙春平的“校园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6(3).
其他文献
摘 要:用民间文化理论探讨作为新时代乡村进城者的典型——刘高兴。刘高兴作为新时代的乡村进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向往城市生活,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城里人,在他身上具备了城市情结。城市情结是解读刘高兴人物形象的一把关键钥匙。刘高兴的城市情结一方面来源于作家对乡土民间的批判,另一方面是由于后致身份对先赋身份的摆脱。正因为刘高兴具备的城市情结,使区别以往的文学作品中乡村进城者,成为新时代乡村进城者的代表
期刊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情感。它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让人肝肠寸断也能让人欣喜若狂。中国历史上多少对佳人才子都为其所惑、为其所痴、为其所狂。苏轼与纳兰性德是宋、清两代诗词界的霸主,但他们也是为情爱所折磨的痴情种。这种折磨在所深爱的妻子逝世后通过他们所撰写的悼亡词表现得更为直接与透彻。通过对比二者所作的悼亡词,并对悼亡词加以总结,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爱情的魅力。  关键词:苏轼 纳兰性德 悼亡词 爱
期刊
摘 要:相比较而言,作为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相对稳定而自足的框架,但对于当代文学而言,无论是知识版图还是历史意识,仍然处于不稳定的转型状态当中。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以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为中心,通过基本历史观念的清理、重要文学史事实的澄清,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历史观念,并让他们掌握实证性的学术方法。  关键词:历史转型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为开端,已经走过了近
期刊
摘 要: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东北小城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民族风情。儿童视角的复调叙述策略使儿童声音和成年声音在对话中形成了独特的复调审美效果。  关键词:儿童视角 复调叙述 《呼兰河传》  一、儿童声音与成年声音的对话  儿童视角的出现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和叙事口吻、叙事态度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和美学价值。对于儿童视角的定义即“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
期刊
摘 要:《晚饭花》是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典型,其叙事蕴涵着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极富汪氏特色的散文化文笔,二是小说中意识流技法的自然运用。与此同时,汪曾祺将自身的生命体验融入叙事之中,从而将一个孩子的回忆叙述得动人心弦。  关键词:汪曾祺 叙事分析 散文化 意识流 回忆  基金项目:基于民俗保护、继承与开发视角的汪曾祺作品中的淮扬民俗文化实践探究(201710298076Y)  《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抓好学生管理、培养优良学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高等院校“六位一体”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旨在完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形成覆盖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品行、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层面,切实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 入学教育 六位一体  一、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就目前国内教育现状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疏离感,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其文化认同,坚定其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育人 文化自信 现代价值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文化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编号:2017SJB1637);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
期刊
摘 要:文心雕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它全面总结和阐释了文学原理、文体、创作、批评等问题,“体大而虑周”,论述精辟,是中国文艺批评最权威的典范论著。目前,专事研究其理论体系的“龙学”正日益兴盛。但是由于儒家思想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也由于当时整个文学理论水平的限制,《文心雕龙》一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着重论述文心雕龙中的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文心雕龙 宗经 局限性  一、刘勰对《楚辞
期刊
摘 要:《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是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用非虚构的方式描写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对母亲投以审视的目光。论文尝试从被审视的母亲形象出发、分析六六从“审视母亲”到“自我审视”的心态变迁,进而探讨这种“母亲审视”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虹影 自传体小说 审视母亲  虹影是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中很特殊的一个,她的作品中包含着身份认同、漂泊心态、文化失根、价
期刊
摘 要:管家这一职业虽然起源于法国却在与之隔海相望的英国盛行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在英国社会受到的高度认可与英国的贵族精神和绅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在位于亚洲的东方国家——中国,旧时为官僚和商贾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也被称为管家。[1]在英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贵族和世家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家为读者们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管家形象。管家形象的跨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