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怡情 博古冶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老莲一生作品无数,可记载中叶子却只有两套:一套是『水浒叶子』,妙趣横生,广为人知;一套是『博古叶子』,高古奇骇,谈及甚少,虽无『水浒叶子』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艺术地位上却绝不亚于前者。
  所谓叶子,是古时候喝酒行令的酒牌,叶面上记有牌号、题赞和酒约,标明牌价、叶面内容、行令方式。《水浒叶子》共40幅,也就是说,只有40个好汉经过精挑细选有幸入画,一叶一人,形态衣着各不相同。
  而《博古叶子》全套48幅,以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一叶一事,集大家之成。这套叶子代表了晚年老莲超脱的艺术造诣,呈现出与《水浒叶子》全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
  一生坎坷 向佛非佛
  纵观老莲一生的作品,风格变化之大与其跌宕坎坷的经历造成思想变化密切相关。《水浒叶子》是老莲28岁时所作。这一时期的他,年少轻狂,一心追求仕途,却在科举中屡屡挫败。仕途失意加之其及时行乐的观念,让他在33岁时就有了“诗酒此生欢”的打算。
  这一时期,他所作人物工法俱备、方劲有力、妙得神情,生动趣意有余而变化意味不足,装饰感初现但意境尚缺。《水浒叶子》便是这一时期艺术特点的佐证,人物生动妙俏,服饰装饰感极强,在叶子中读到的是盛气和义气。
  中年时期,正遇亡国。看到满目疮痍和夫子们的懦弱无责,陈老莲彻底放弃了对功名的追求,乱世浮生,只能遁入山林去逃避纷争。归隐生活曾是战乱打击中的理想,从乱军中逃脱的经历也使他的出家变得并不纯粹,向佛非佛的矛盾让他思想开始裂变并逐渐成熟,更加向往平静的生活。这一时期,粗笔与细笔结合的钟馗、达摩像等最能体现他风格开始多样化、造型开始趋向高古的特点。更有诗“不死不忠不孝,非仙非佛非儒”,表达了内心之矛盾与对现世之愧疚。
  而定居杭州则让这个屡遭挫折的狂士开始平心静气,山林生活中道气佛心的洗礼让老莲的心境回复自运,思想愈加成熟,达到道佛合一、与人合体的境界。于是,风格也开始脱化,高古淡雅,疏旷简逸油然笔下。这个时期,人物造型变得简洁,笔致率意,高古游丝描娴熟,连布势也开始出现不同。历经百态,心境开阔,这一时期所作的《博古叶子》更见此时的成熟和深意。
  老夫聊发 少年轻狂
  《水浒叶子》与《博古叶子》的创作背景如此不同,反映出的画面也是大相径庭。《水浒叶子》有方劲气盛的一面,而《博古叶子》反映出老莲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晚年的理想。
  在内容上,《水浒叶子》是一叶一人,单纯是对人进行描摹;而《博古叶子》是写人且写事,所以画面情景交融,不但有人物的细细描绘,更有对景的极致表现。
  在风格上,《水浒叶子》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气质,为突出人物性格,在衣纹上进行了独特处理。比如,花荣的衣纹方折,表现性格刚硬;鲁智深的衣纹圆劲,表现出家人的身份特征。人物的姿态夸张,但比例结构适宜,更显生动有趣。其风格跋扈,线条方折有力,抑扬顿挫之感明显,写意更强,装饰的饰物也较浓密,装饰手法不一。而在《博古叶子》中,主要呈现的是高古奇骸、简逸疏狂的风格,相比之下线条清劲圆细,高度娴熟的高古游丝描柔韧流畅,更具张力,装饰的风格也清淡、随性了许多,格调古秀文雅。
  当然,由于两套叶子创作时间相隔较远,经过坎坷经历的洗练,在画中表达出的意境和品格也大不相同。在《水浒叶子》里,表现更多的是对“忠义”的赏识和对反抗性格的赞美;而时过境迁,在《博古叶子》里,看到更多的是随遇而安、襟怀高旷。
  难求甚解 各怪其怪
  老莲的人物画独树一帜也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技法的高超和意境的独特,不按常理出牌也让他笔下的人物更鲜活出奇。在《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里也同样有特殊的笔墨,对其着墨用意很难揣度,但细细品来也别有趣味。
  一怪,不爱戎装爱女妆。
  在《水浒叶子》里,108将中仅有的三个女性都被请到画中来。一般人对这三位反抗女性的认识大多是敢爱敢恨、英勇善战,而在老莲的笔下,这三个女性形象却有别于其他壮士,既没有彪悍的身躯和豪迈的气概,也没有铠甲护身、铜铁在手。母大虫配有护肩并端着剑,但形象却和寻常老妇一样身宽体胖、面露祥态;孙二娘一改凶煞面貌,坐在石板上细细做女工,一幅祥和景象;扈三娘更是柔美,面容姣好,身形妖娆,裙带飘逸,闺中千金模样。老莲一改往常人们对三位的固定印象,将三位女壮士还原成家中劳作的寻常女性形象,虽不能讲出究竟,可也还是能看出老莲对三位女壮士怀有对寻常女性的欣赏,在赞美反抗精神之外,又为其本应享有女性生活却不得不戎装上阵的悲哀正名。
  二怪,壮士戴花显气概。
  《水浒叶子》中的簪花现象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议的焦点,燕青、柴进、石秀……老莲给多位壮士的头上戴上了大朵的簪花,装饰夸张。到底是特意为人物增添阴柔还是有什么特殊指代?不得而知。头戴大花让三位不同于其他壮士,更多了几分才气和风流,也更觉得与簪花相配了。
  三怪,纹样装饰信手来。
  《水浒叶子》中除了生动妙俏的人物神态外,最值得品味的就是40个人物身着不同的衣饰。在衣饰的处理上也并不相同,有些以连贯的长线白描为主,有些则以墨色为主。如鲁智深的僧袍,与其他几幅风格完全不同,却与老莲所绘罗汉像的衣纹处理有几分相似。另外青面兽杨志的铠甲、阮小七的腰带、索超的草甲等等,衣服的样式并不属于当时流行的样式,花样花纹也无从考究。我们可以推测,老莲在描绘这些形象的同时,也为独特的装饰感设计了不少新意。
  四怪,仕女消瘦不禁风。
  在《博古叶子》中,由于交代事件而出现了很多仕女形象。这些仕女形象几乎统一,头大身短、消瘦、飘逸、柔弱、八字眉、感觉悲戚无力。这与之前作品中所绘的仕女神采奕奕、体型娇美的形象完全不同。而画面中高士的体型明显要大,占画面构图的主要位置,衣服也要膨大很多。由此看来,仕女的弱不禁风是为了衬托故事主人公的地位。
  五怪,几何桌子简单摆。
  陈老莲对装饰的要求之高很明显,而在《博古叶子》里,屏风、桌子、案几这些摆设则被简化处理。大面积的简单几何形成画面的中心,不避讳生硬,有些甚至没有任何装饰花纹,透视简单,又不是规范的透视。也许这也是老莲独特的画面装饰感。
  六怪,有人满溢有人白。
  在《博古叶子》里,每幅画面的风格总有不同,不像《水浒叶子》那样大致统一。在构图上就有天壤之别,比如,董贤一叶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环境描写也很丰富,叶子几乎铺满整个画面,画面挤得满满当当;而陶渊明一叶,除了中心人物和一只倚仗,别无他物。一个是历史野闻,一个是名人贤士,所受待遇也当然不同。一个构图丰满,重在写事,戏谑之意明显;一个大面留白,重在描人,崇敬之意自来。
  七怪,羊羸犬瘦皮包骨。
  在《博古叶子》中,好几叶出现了动物,但不管是牲畜还是随性的狗,都是瘦骨嶙峋的模样。不仅个头小,体型消瘦,还特意描画肋骨,让皮包骨看得更明显,动物们未免有些凄惨。也许这也与主人的清贫和高风亮节相关吧。
  以上细数《水浒叶子》与《博古叶子》之别,更清晰地看到了陈老莲的心态、性格变化,也进一步地走进老莲的作画心境之中去品味其作品的真实趣味。区区两套行酒的令牌已有如此之魅力,从两套叶子中看到他的坚持和变化,也看到古法与怪诞,一叶已知秋,这想必是《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艺术价值之高的原因吧。
其他文献
嘉宾:天成国际珠宝部董事杨俊贤  关键词:名人、创意、实用、红色  12月7日在香港亮相的天成国际2014年珠宝及翡翠秋季拍卖会包含了300件珠宝首饰,以及50件“甄妮珍藏珠宝慈善拍卖”拍品。本次上拍的300件拍品共价值5.3亿余元港币,相较于上一季度珠宝首饰专场360件、总价值4亿余元港币,本季度的拍品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同时也更为珍贵、稀有。  其中,华语乐坛著名女歌手甄妮捐赠用于慈善拍卖
期刊
人们钟情珠宝,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珍稀可贵和绚丽光彩,还有经加工后所蕴含的那些艺术魅力和情感追求。因为有了这样的载体,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珠宝爱好者们却在同样的情感中默契地“聚”到了一起。  倾心理由:魔幻得不可思议  Vivienne Becker(维维恩·贝克 珠宝历史学家、专家及作家)  虽然研究和喜爱珠宝是本职工作之所需,但珠宝真正打动我的,是其蕴含的深厚情感。因为世上再无其他艺术品与人
期刊
隽 永  表面的奢华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  惟有外表下意味深长的内涵,  才是最为值得细细品鉴、琢磨的。  珠宝带来的“中国风”,  也许与你想像中截然不同……  如果拍摄一部历史穿越剧,让十六七世纪的各国皇后贵妇坐在一起,那无疑将是一场中西珠宝文化的饕餮盛宴,我们对于中西珠宝文化之别也会一目了然。  含蓄VS外向  以明代为例,累丝嵌宝石人物胸针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宫廷技艺“花丝镶嵌”的制作技巧、
期刊
我国最早带有彩票性质的活动始于民间。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这是彩票的雏形。明末清初,南粤地区就活跃着专事赛鸽的“广人放鸽会”。到了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闱姓”。其规则是,将应试者每人的姓印在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者填选中榜者的姓,发榜后,按猜中的多
期刊
在拍卖场上,在各大卖场中,彩宝镶嵌的戒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门类。而提到戒指的意义,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被赋予的那种独特的承诺意味。其实除此之外,在琳琅满目的戒指门类中还有一种鸡尾酒戒指,其华丽的风格和表达经济、人格独立的感觉,使得其近年来在时尚圈魅力大展,颇为流行。  追溯起来,鸡尾酒戒指的兴起要回到上世纪初美国禁酒时期,由于政府禁止喝酒,民间就出现了地下酒馆,人们去喝酒时还喜欢带上一个或若干个
期刊
宝石是不是越天然越好?工艺越复杂就一定越值钱?在国内的珠宝收藏、投资、消费领域中,相信很多人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疑惑。今天,本刊编辑部特地为读者系统梳理出关于珠宝认识常见的“十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误区一:雕刻工艺越复杂越好?  以翡翠为例,很多质地上乘的翡翠料往往只是做成很简单的手镯或者戒面,而不加雕刻,以显其天生丽质。而一些有杂质或者绺裂的翡翠或白玉,才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成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期刊
与喜欢直接的西方人相比,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国人所理解和关注的珠宝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如何畅聊珠宝——  重工艺更显文化品位  蒋蔚(珠宝收藏爱好者)  我周围的人更喜欢碧玺和水晶,认为这些才是最传统的珠宝。很多宝石都被作为宗教圣物,比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就有绿松石,碧玺和水晶也往往被做成念珠或者佛像摆件。而红蓝宝、钻石等一般都是被分割,做成戒指、项链和耳环,很少有人用它做挂件和摆件。由
期刊
明代早期的50年,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众多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也出自这一时期。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围绕这一时期的珍贵中国文物来建构的。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绘画是能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风貌的艺术载体之一,尤其是明代绘画,更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赵孟 《双马图》  绢本设色。一棕马与一白马立于树
期刊
大约自2008年开始,无论是在国际珠宝界还是国内市场,一股“中国风”蔚然成潮,并且至今不衰。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海内外诸多珠宝品牌不断以中国元素为设计主轴,制作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成品。  中国元素“绽放”  18世纪后期,随着大量中国手工艺品和古玩进入欧洲,中国元素开始风靡西方的上流社会。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皇室贵族更以佩戴富有东方风韵的珠宝来彰显身份和地位。  历史的巧合往往耐人寻味。在
期刊
11月3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吸引了海内外600多位华人收藏界人士,“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成为与会者共同的研讨主题。  开幕当天,大会通过了《上海宣言》,宣言指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收藏盛况空前。但趋利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收藏家文化底蕴不深的矛盾日益显现。宣言提出“责任素养和担当意识”,希望收藏界认真总结,以回归收藏的本原。大会还重申,收藏家应当加强自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