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在轻松的环境中释放内心压力,表露心声,促体会,促感悟。运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品德教学,让活动成为教学的载体,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活动;品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14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笔者认为,这不但“活”在教学内容,更“活”在教学形式。于是,笔者努力钻研,探索出一条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深刻感悟的教学之路。
一、巧用心理游戏,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法宝。笔者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学生在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看法或感受,人际交往矛盾日益突出。此时,唯有改变现状,才能促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拥有更好的与人交往的模式。
《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巧妙地运用心理游戏《巧过地雷》,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换位思考”的必要性:
两人一组,一人蒙眼进入内有各种物质充当“地雷”的“雷区”,另一人充当指挥员。由指挥员在线外发出指令,指挥被蒙眼的同伴通过地雷阵。其间,“盲人”不能踩到任何物品,否则回原点重新开始。游戏开始,不断出现蒙眼的孩子不听指挥员“使唤”,总达不到对方的标准,急得指挥员直跺脚,而蒙眼学生也懊恼万分。游戏后,因成绩不理想两人相互责怪。此时,教师并没有阻止他们,而是静观。后请指挥员和“盲人”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谁知这次游戏轮到“原指挥员”犯难了,因被蒙住眼睛,看不到眼前事物,光凭耳朵听完全找不准方向,此时“原蒙眼人”也开始责怪,并气愤地说:“你看,你不也找不到吗?”
两次游戏后,请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做指挥员和做盲人的不同感受及原因,学生纷纷表示: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双方“听”与“说”在理解上的不同,默契不够,不能只责怪对方。教师顺势引导:游戏如此,平时生活是不是也一样,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谈话引导学生明白:游戏如此,做人亦然。
把准“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这一脉,学生在游戏中畅游、体验,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认识,游戏情节在那一刻悄无声息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借助小品表演,懂得谦让宽容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人际交往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其选择斤斤计较,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常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下意识地用狭隘的眼光看待问题,出现“恶人先告状”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懂得互相谦让、宽容理解。
《品德与社会》五上《退一步开阔天空》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表演小品《伤害只能写在沙子里》,并将其分为三幕,一幕一议,引领学生感悟:
第一幕后,提问:此时被扇耳光的朋友心情怎样?如果你是那个被扇耳光的人,你会怎么做?学生说他当时的心情肯定很生气、伤心,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还手。
第二幕后,追问:故事读到这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个曾经被朋友扇耳光的人,为什么第一次被伤害时,把话写在了沙子上,发生第二件事情后却刻在石头上?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白:伤害如沙子随风散去,石头刻字永久保留。
第三幕后,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读懂他的话了吗?又有什么感想?此时的学生已被故事情节的发展惊呆,也认识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狭隘。有人说对人要宽宏大量,有人说他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小品表演改变原先单一的品德课,学生在演、看、剖析小品中,甚至猜测故事发展及结局中,以情节促情、导行,让主人公的良好德行影响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参与课堂辩论,学会以诚待人
交往离不开“诚”,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不但指以诚待人,还指诚信。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学生常不能讲究诚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撒谎说忘在家里,对待同学两面派……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诚待人必须从小抓起。
《品德与社会》五上《诚信真可贵》教学中,笔者运用课堂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以启迪学生感悟:
语文考试,月月的同桌丁丁不知道某个词语怎么写,就写了一张纸条向月月救助。此时,月月的心中出现了两种声音:
情景A:月月把答案写在纸条上,递给丁丁,丁丁高兴地接过纸条,并把答案抄在试卷上,从此,两个人的关系更好了。
情景B:月月把纸条放进抽屉,没有理睬丁丁,丁丁下课后再也不理会月月了,月月十分苦恼。
讲完故事,教师追问:一边是诚信,一边是友谊,你会选择A还是B?我们来一场辩论赛。辩论过程中,正方意见总结为:选择“诚信”迎来心灵的坦然、竞争的公平,但两人因此误解怨恨。反方的意见:选择“友谊”,让两人友情更深厚,但不公平竞争、作弊带来内心不安。激烈辩论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最后反方学生还是觉得应该选A,因为他们也认为诚信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既然知道B的做法不對,那为了不失去友谊,我们应该怎样弥补?学生讨论后得出:事后找机会和对方讲清自己的出发点,让他认同自己的做法,这样既讲诚信,又能保住友谊。
辩论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发现、辨析问题中,用辩证思维的方式看清事件本身,教学目标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
关键词:活动;品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14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思考: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笔者认为,这不但“活”在教学内容,更“活”在教学形式。于是,笔者努力钻研,探索出一条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深刻感悟的教学之路。
一、巧用心理游戏,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法宝。笔者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学生在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看法或感受,人际交往矛盾日益突出。此时,唯有改变现状,才能促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拥有更好的与人交往的模式。
《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巧妙地运用心理游戏《巧过地雷》,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换位思考”的必要性:
两人一组,一人蒙眼进入内有各种物质充当“地雷”的“雷区”,另一人充当指挥员。由指挥员在线外发出指令,指挥被蒙眼的同伴通过地雷阵。其间,“盲人”不能踩到任何物品,否则回原点重新开始。游戏开始,不断出现蒙眼的孩子不听指挥员“使唤”,总达不到对方的标准,急得指挥员直跺脚,而蒙眼学生也懊恼万分。游戏后,因成绩不理想两人相互责怪。此时,教师并没有阻止他们,而是静观。后请指挥员和“盲人”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谁知这次游戏轮到“原指挥员”犯难了,因被蒙住眼睛,看不到眼前事物,光凭耳朵听完全找不准方向,此时“原蒙眼人”也开始责怪,并气愤地说:“你看,你不也找不到吗?”
两次游戏后,请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做指挥员和做盲人的不同感受及原因,学生纷纷表示: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双方“听”与“说”在理解上的不同,默契不够,不能只责怪对方。教师顺势引导:游戏如此,平时生活是不是也一样,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谈话引导学生明白:游戏如此,做人亦然。
把准“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这一脉,学生在游戏中畅游、体验,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认识,游戏情节在那一刻悄无声息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借助小品表演,懂得谦让宽容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人际交往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其选择斤斤计较,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常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下意识地用狭隘的眼光看待问题,出现“恶人先告状”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懂得互相谦让、宽容理解。
《品德与社会》五上《退一步开阔天空》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表演小品《伤害只能写在沙子里》,并将其分为三幕,一幕一议,引领学生感悟:
第一幕后,提问:此时被扇耳光的朋友心情怎样?如果你是那个被扇耳光的人,你会怎么做?学生说他当时的心情肯定很生气、伤心,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还手。
第二幕后,追问:故事读到这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个曾经被朋友扇耳光的人,为什么第一次被伤害时,把话写在了沙子上,发生第二件事情后却刻在石头上?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白:伤害如沙子随风散去,石头刻字永久保留。
第三幕后,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读懂他的话了吗?又有什么感想?此时的学生已被故事情节的发展惊呆,也认识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狭隘。有人说对人要宽宏大量,有人说他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小品表演改变原先单一的品德课,学生在演、看、剖析小品中,甚至猜测故事发展及结局中,以情节促情、导行,让主人公的良好德行影响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参与课堂辩论,学会以诚待人
交往离不开“诚”,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不但指以诚待人,还指诚信。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学生常不能讲究诚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撒谎说忘在家里,对待同学两面派……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诚待人必须从小抓起。
《品德与社会》五上《诚信真可贵》教学中,笔者运用课堂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以启迪学生感悟:
语文考试,月月的同桌丁丁不知道某个词语怎么写,就写了一张纸条向月月救助。此时,月月的心中出现了两种声音:
情景A:月月把答案写在纸条上,递给丁丁,丁丁高兴地接过纸条,并把答案抄在试卷上,从此,两个人的关系更好了。
情景B:月月把纸条放进抽屉,没有理睬丁丁,丁丁下课后再也不理会月月了,月月十分苦恼。
讲完故事,教师追问:一边是诚信,一边是友谊,你会选择A还是B?我们来一场辩论赛。辩论过程中,正方意见总结为:选择“诚信”迎来心灵的坦然、竞争的公平,但两人因此误解怨恨。反方的意见:选择“友谊”,让两人友情更深厚,但不公平竞争、作弊带来内心不安。激烈辩论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最后反方学生还是觉得应该选A,因为他们也认为诚信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既然知道B的做法不對,那为了不失去友谊,我们应该怎样弥补?学生讨论后得出:事后找机会和对方讲清自己的出发点,让他认同自己的做法,这样既讲诚信,又能保住友谊。
辩论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发现、辨析问题中,用辩证思维的方式看清事件本身,教学目标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