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30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肌力大小不同分为轻度(7mm以上)、中度(4~6)mm、重度(0~3)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30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肌力大小不同分为轻度(7mm以上)、中度(4~6)mm、重度(0~3)mm3组,行常规提上睑肌缩短术,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切除下的前部提上睑肌组织标本,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提上睑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中的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作定量检测,即测定其平均积分光密度(IOD).结果 光镜下所有标本显示提上睑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数目减少,排列疏散,走形紊乱,间质中胶原纤维增多,肌浆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等病理性改变.另外,在所有这30例(43眼)患者的提上睑肌中出现了一种异常的细胞外物质,这些异常的细胞外物质表现为少见的、排列成块状和带状的无定形物质.在电镜下显示它们由平行排列的原纤维颗粒组成的粗糙束带构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这些物质中含有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而没有发现Ⅰ、Ⅱ、Ⅳ,Ⅴ、Ⅵ和Ⅶ型胶原,同时这种物质也不被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凝蛋白和淀粉样P物质或A物质染色.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积分光密度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0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标本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少见的无定形细胞外物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为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这种新物质,我们称之为"无定形胶原样物质",它与患者提上睑肌功能呈负相关,可能是抗体在识别抗原时,激活肌内膜纤维母细胞而产生的胶原和纤维,是提肌在变性过程中肌细胞合成功能紊乱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代表一种提肌组织发育不全的产物,它的来源和全部组成值得进一步研究.所以将提肌变性可导致先天性上睑下垂作为解释是最可靠的,而引起变性的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1 病例报告 女 ,2 8岁。因第 1胎孕 39wk,头位胎膜早破 2 h无宫缩 ,于1999- 0 8- 13T10入院。孕期在我院行产前检查 ,无异常所见。既往健康 ,无流产史及子宫手术史。查体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抗栓治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分别给予
患者,女,72岁,突发胸痛、腹痛伴全身出汗约30min入院。患者在睡眠时突感胸、腹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淋漓,无晕厥。体检:血压99/55mm-Hg(1mmHg=0.133kPa),神清,颈静脉无怒张,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EH伴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86例心电图诊断的EH伴LVH患者(LVH组)
小子样情况下,均方根统计估值应加以适当修正,才比较合理.本文基于小子样下均方根统计的特性,对两种经常使用的估值,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给出了其修正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提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级别人子宫內膜癌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高危子宫内膜癌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分析32例不同分化子宫內膜癌间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
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夜班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血液净化中心37位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工龄、工作能力及科研水平等状况,综合考虑后制定新的管理
在日本核泄漏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工作人员戴着一个像猪嘴一样的防毒面具,可是为什么是猪嘴形状的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事实的确如此。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学结果.结果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