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代汽车维修业中,由于各种电子装备的日益增多、日益先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车型的不断问世,汽车发生的故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没有一个人能够熟悉所有车型的故障管理,维修工程师的经验在这种现代的高技术条件下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熟练地操作和掌握这些先进的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和仪器,才能更好地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关键词] 检测诊断 维修 汽车
一、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重要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保有量的增加必定使得汽车的维修量也大为增加。此外,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复杂,电子设备占整车上的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汽车维修的难度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汽车故障大多已经不能单凭简单的工具和修理工人的维修经验进行维修了,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一般而言,现在的汽车维修中,大约有七成的时间是花在检测故障上面,排查故障的难度很突出。早期汽车维修方式采用“事后维修”和定期强制保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事后维修,不坏不修,维修只是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进行的修理,这种方式隐含着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危机,定期强制保养往往造成盲目修理或失修现象。以前,这些维修方式是适应情况发展的。但是如今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汽车的使用年限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低了,所以上述维修方式遇到了很大的限制。现代汽车维修不再讲求拆卸零件,而是尽可能地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备受青睐。既可避免事后维修的滞后性,又可避免定期保养的盲目性;既不会提前修理而造成浪费,也不会滞后修理而造成车况恶化。然而,这一维修制度的实施,是以先进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为前提的。所以,汽车的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显得越加重要。只有成熟的检测与诊断技术,才能保障汽车的可靠性,才能加快汽车的维修进度,才能完善汽车的保障体系。
二、汽车检测诊断的技术指标与流程分析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指标
1)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是发动机有效功率和有效转矩在发挥汽车运行能力时的表现,其评价指标主要指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能力和加速性能等。汽车动力性变坏后,会使汽车最高行驶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下降,加速时间变长。如果汽车运行中出现动力下降,则表明汽车的技术状况已经变坏。汽车动力性除与发动机输出功率有关外,还与汽车传动系统有关。例如离合器打滑、车轮制动器的制动鼓与蹄片间隙过小、卡滞、动配合副阻滞等,都会使动力性变坏,降低汽车运行能力。2)经济性。汽车经济性主要是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即汽车在规定的装载状态下,单位行驶距离所消耗的最少燃油量。常用在一定的行驶工况下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来度量(单位L/100km)。此外还有润滑材料的消耗,以及由于离合器打滑、轮胎磨损过快、小修费用增加等,也使汽车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性变差。3)可靠性。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稳定、安全行驶的性能。主要包括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的平顺性。”汽车在运行中故障现象增多(如机件损坏而停车、制动不灵、方向跑偏、起动困难、漏水、漏气、漏油、异响等现象增多),使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变差。
2、汽车检测诊断的流程分析
(1)全面了解故障信息。全面了解故障信息是判断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前提。准确、快速地找到车辆故障源,必须通过客户调查和进行必要的路试,了解故障发生的条件、过程、频率以及车辆出现故障现象的背景资料。如:发动机发生故障时,水温、工况、起动、怠速、动力性等是检测诊断故障的一个重要信息。(2)合理选择诊断参数。了解汽车构造和原理是确定检测参数的基础,也是运用检测诊断技术的必要条件。多数情况下,故障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机构性能出现异常,如果能够确定影响机构性能指标的可测物理量或化学量,也就确定了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如发动机功率、油耗、汽车制动距离等)、过程伴随参数(如振动、噪声等)、几何尺寸参数(如间隙、自由行程等)。确定检测诊断参数后,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与车辆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定故障原因。(3)综合分析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关联因素是我们正确制定维修方案的保证。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是在车辆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汽车的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在装配状态,无法对其参数直接测量,如气缸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存在不准确性因素。因此,只有全面综合分析各个测定的诊断参数,才能提高评定车辆技术状况的准确性,为正确制定维修方案创造条件。
三、汽车维修中的检测诊断技术
所谓汽车维修检测诊断技术,就是利用必要的仪器设备,在不解体汽车或总成的情况下,对汽车有关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结果,评定汽车技术状况,判定故障部位或原因,确定维修方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经验诊断法,
人工经验诊断法是指诊断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不需要仪具设备,全凭诊断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的情况下,依靠直观的感觉印象,借助简单的工具,有经验的维修人员通过问、看、嗅、触以及试等方法,发现汽车的故障,对故障进行粗略的定性分析,并做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人工经验诊断法虽然经济、方便,但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潜隐的故障无法落实,尤其对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电脑控制的现代汽车的维修越来越不适应,需要诊断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人工经验诊断法多适用于中小型维修企业和运输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即使普遍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也不能完全脱离人工经验诊断法。近年来,刚刚研制的专家诊断系统,也是把人脑的分析、判断功能通过计算机语言变成微机的分析、判断功能。
2、仪器设备诊断法
仪器设备诊断是在人工经验诊断法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包括随车检测诊断和专用检测设备诊断。随车检测诊断是利用汽车上微机控制系统所提供的故障自诊断功能进行诊断的方法。专用检测设备诊断是由各种汽车专用诊断仪器应运而生的,特点是检测迅速结论准确。目前可供利用的仪器设备有:非接触式的车速仪、万用表、点火正时灯、前照灯检测仪、汽缸压力表、真空表、油压表、车轮定位仪、声级计、流量计、废气分析仪、油耗仪、示波器、汽缸漏气量检测仪、曲轴箱窜气量检测仪、烟度计,以及功能比较齐全的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底盘测功机等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给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使汽车故障诊断从定性诊断发展为定量诊断。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等优点,而且采用微机控制的现代电子仪器设备能自动分析、判断、存储并打印出汽车各项性能参数。但其缺点是投资大,需有专用厂房,需要培训操作人员,检测成本高等。这种诊断方法适用于汽车检测站和大中型维修企业。虽然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是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际上,上述两种方法往往同时综合使用,故称为综合诊断法。
[关键词] 检测诊断 维修 汽车
一、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重要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保有量的增加必定使得汽车的维修量也大为增加。此外,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复杂,电子设备占整车上的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汽车维修的难度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汽车故障大多已经不能单凭简单的工具和修理工人的维修经验进行维修了,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一般而言,现在的汽车维修中,大约有七成的时间是花在检测故障上面,排查故障的难度很突出。早期汽车维修方式采用“事后维修”和定期强制保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事后维修,不坏不修,维修只是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进行的修理,这种方式隐含着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危机,定期强制保养往往造成盲目修理或失修现象。以前,这些维修方式是适应情况发展的。但是如今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汽车的使用年限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低了,所以上述维修方式遇到了很大的限制。现代汽车维修不再讲求拆卸零件,而是尽可能地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备受青睐。既可避免事后维修的滞后性,又可避免定期保养的盲目性;既不会提前修理而造成浪费,也不会滞后修理而造成车况恶化。然而,这一维修制度的实施,是以先进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为前提的。所以,汽车的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显得越加重要。只有成熟的检测与诊断技术,才能保障汽车的可靠性,才能加快汽车的维修进度,才能完善汽车的保障体系。
二、汽车检测诊断的技术指标与流程分析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指标
1)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是发动机有效功率和有效转矩在发挥汽车运行能力时的表现,其评价指标主要指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能力和加速性能等。汽车动力性变坏后,会使汽车最高行驶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下降,加速时间变长。如果汽车运行中出现动力下降,则表明汽车的技术状况已经变坏。汽车动力性除与发动机输出功率有关外,还与汽车传动系统有关。例如离合器打滑、车轮制动器的制动鼓与蹄片间隙过小、卡滞、动配合副阻滞等,都会使动力性变坏,降低汽车运行能力。2)经济性。汽车经济性主要是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即汽车在规定的装载状态下,单位行驶距离所消耗的最少燃油量。常用在一定的行驶工况下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来度量(单位L/100km)。此外还有润滑材料的消耗,以及由于离合器打滑、轮胎磨损过快、小修费用增加等,也使汽车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性变差。3)可靠性。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稳定、安全行驶的性能。主要包括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的平顺性。”汽车在运行中故障现象增多(如机件损坏而停车、制动不灵、方向跑偏、起动困难、漏水、漏气、漏油、异响等现象增多),使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变差。
2、汽车检测诊断的流程分析
(1)全面了解故障信息。全面了解故障信息是判断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前提。准确、快速地找到车辆故障源,必须通过客户调查和进行必要的路试,了解故障发生的条件、过程、频率以及车辆出现故障现象的背景资料。如:发动机发生故障时,水温、工况、起动、怠速、动力性等是检测诊断故障的一个重要信息。(2)合理选择诊断参数。了解汽车构造和原理是确定检测参数的基础,也是运用检测诊断技术的必要条件。多数情况下,故障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机构性能出现异常,如果能够确定影响机构性能指标的可测物理量或化学量,也就确定了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如发动机功率、油耗、汽车制动距离等)、过程伴随参数(如振动、噪声等)、几何尺寸参数(如间隙、自由行程等)。确定检测诊断参数后,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与车辆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定故障原因。(3)综合分析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关联因素是我们正确制定维修方案的保证。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是在车辆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汽车的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在装配状态,无法对其参数直接测量,如气缸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存在不准确性因素。因此,只有全面综合分析各个测定的诊断参数,才能提高评定车辆技术状况的准确性,为正确制定维修方案创造条件。
三、汽车维修中的检测诊断技术
所谓汽车维修检测诊断技术,就是利用必要的仪器设备,在不解体汽车或总成的情况下,对汽车有关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结果,评定汽车技术状况,判定故障部位或原因,确定维修方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经验诊断法,
人工经验诊断法是指诊断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不需要仪具设备,全凭诊断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的情况下,依靠直观的感觉印象,借助简单的工具,有经验的维修人员通过问、看、嗅、触以及试等方法,发现汽车的故障,对故障进行粗略的定性分析,并做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人工经验诊断法虽然经济、方便,但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潜隐的故障无法落实,尤其对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电脑控制的现代汽车的维修越来越不适应,需要诊断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人工经验诊断法多适用于中小型维修企业和运输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即使普遍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也不能完全脱离人工经验诊断法。近年来,刚刚研制的专家诊断系统,也是把人脑的分析、判断功能通过计算机语言变成微机的分析、判断功能。
2、仪器设备诊断法
仪器设备诊断是在人工经验诊断法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包括随车检测诊断和专用检测设备诊断。随车检测诊断是利用汽车上微机控制系统所提供的故障自诊断功能进行诊断的方法。专用检测设备诊断是由各种汽车专用诊断仪器应运而生的,特点是检测迅速结论准确。目前可供利用的仪器设备有:非接触式的车速仪、万用表、点火正时灯、前照灯检测仪、汽缸压力表、真空表、油压表、车轮定位仪、声级计、流量计、废气分析仪、油耗仪、示波器、汽缸漏气量检测仪、曲轴箱窜气量检测仪、烟度计,以及功能比较齐全的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底盘测功机等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给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使汽车故障诊断从定性诊断发展为定量诊断。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等优点,而且采用微机控制的现代电子仪器设备能自动分析、判断、存储并打印出汽车各项性能参数。但其缺点是投资大,需有专用厂房,需要培训操作人员,检测成本高等。这种诊断方法适用于汽车检测站和大中型维修企业。虽然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是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际上,上述两种方法往往同时综合使用,故称为综合诊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