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合格人才。但是,随着新形势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这一工作也开始出现一些新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党组织需要以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党员发展 新思考
做好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确保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开拓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1.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一直在快速发展,高校党委采取了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党员培养教育模式多样;学生党员队伍壮大;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党员在校园文体活动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够,理想信念淡化,入党动机不纯。当前一些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全面,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甚至个别党员以为入了党就是进了“保险箱”,埋头专业学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甚至把党员的责任视为负担。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往往注重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例如学习成绩如何、获得过什么奖励、担任社会工作情况等等,而对于思想理论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考察则显得不够,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在带动同学和解决同学中的思想问题方面感到功底不够,力不从心,说话办事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以理服人。
1.2 片面追求数量提升,质量滑坡凸显。近几年来,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党员发展力度不断加强,数量快速增加,支部建设日趋完善。某些高校盲目地追求党建工作统计数据,将学生入党申请率、培养率、发展率及支部数量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个别党支部为完成交给的任务,片面追求党员数量而忽视党员质量,特别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简单地降低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党的威信以及入党的严肃性。这必然造成培养考察和帮扶教育时间过短,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加上考察工作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及“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
1.3 党员前期培养和后续教育脱节。目前部分党支部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存在党员前期培养和后续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缺少系统的前期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发展标准降低,帮扶考察时间缩短,党员发展环节减少。另一方面,在后续教育方面,将发展党员当作任务来完成,对新发展的党员进行再教育力度不够,致使部分新党员发展前后两个样: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再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入党后往往不注意自己的党员形象,不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随之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些问题暴露出当前在对新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监督机制缺乏,帮扶措施滞后,在学生中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党支部的威信受到极大损害。
1.4 党支部工作方式陈旧。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党支部工作还存在着思想落伍、方式陈旧的状况。党支部活动一是比较封闭,往往是局限在校内甚至院系内部;二是活动内容多为政治理论学习,无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1.5 政治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政治辅导员是学校工作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是学生工作一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学生党建工作离不开政治辅导员,必须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些高校在配备政治辅导员时,往往片面追求他们的高学历,忽视对他们政治素质的考察和提高,出现了一些政治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自身修养与学生党建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对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2.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2.1 以党建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端正入党动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数量及质量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切实内容。高校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从思想上入党,使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在实践中要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教育。
2.1.1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
如既要一如既往地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要采取各种教育方式,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一要及早教育,争取主动。要充分利用入校教育、党校培训、党员活动等机会和条件,在大学新生一入校的教育中就增加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入党教育,加强对党章党史的学习,帮助他们尽早认识到党对他们的政治要求,积极争取进步,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理论教育培养。要结合“两课”等教育,认真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端正他们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
2.1.2 创新教育方式,运用一切可行并富有教育启发意义的工具和手段,把说服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将宣传教育和体验教育结合起来。
要利用行之有效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和网络党校资源,采用讲座、社会实践等教育载体,让大学生党员在活泼轻松的形式中接受教育,升华精神境界。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参观考察革命历史纪念地、参加“七一”纪念大会等,通过身边的模范党员、英雄先烈等榜样,去启发、激勵他们,使他们真正牢固树立起崇高而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总之,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全体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并且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全过程。
2.2 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高校党支部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严格规范相关标准和程序,按照党章要求坚持标准,保质保量。党员标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条件和义务所决定的。一方面,在原则上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对每一位申请入党的学生,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决定是否确定他们为入党积极分子。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既要注重考察思想道德品质、入党动机和专业学习情况,又要考察平时表现和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在重大政治问题及关键时刻的立场和态度。在吸收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正确处理发展质量和数量、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的关系。党员的质和量是构成党员队伍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应是统一的。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既不可因追求数量而降低标准,也不能只强调质量而延缓发展。另外,还应避免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或社会工作。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固然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但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高校、院系生源、学科等等情况不同,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就不能作为入党的唯一衡量条件。
2.3 把好培养关,严格发展关,强化管理关,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2.3.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健全班子,规范管理。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学生党员发展以及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因此,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党支部和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如制定和落实总结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请示汇报制度、考勤记录制度、推荐讨论制度等,制定实行支委联席会议事规则,对参加成员、议事范围、负责内容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党支部委员应团结务实,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支部工作,充分发挥班子集体作用。
2.3.2 增强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高校基础党组织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政治辅导员队伍。要建好这支队伍,政治辅导员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提高:一是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具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运用马列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原理,了解心理学知识,还要有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意志品质坚强,心胸开阔、宽广,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件事情;五是要要熟悉党务工作,有较强的学生工作经验和能力。具备了这些素质能力,在做大学生党建工作时,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解决好学生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3.3 创新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模式。加强党员再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党组织健康发展壮大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因循守旧的观点和做法,需要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
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把每位新党员的成长过程记入《学生党员成长档案》,记录内容包括支部生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支部评议、同学建议、个人发展规划、学习与参加社会工作取得的成绩等。要求学生党员学期初认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以书面形式记入个人档案,学期末对照计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好地总结提高。《学生党员成长档案》的记录,使学生党员明确自身素質的发展方向,促进自身全面成才。
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每学期对所有学生党员实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学业成绩、工作表现、课外生活等四个方面,考核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内评优的重要参考数据。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锻炼。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参加党团实践,充分利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党员带头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扩大党建工作覆盖度,减少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课余时间、放假期间、实习阶段和社会实践期间,组织相对松散,是党员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扩大党建工作覆盖度,以扩大党组织的延伸面,更好地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党建新路子,建立红色QQ群,抢占网络党建工作前沿阵地,从而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阵地。要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优势有效地抢占网络这块红色阵地,筹建网络党校、网络党支部、支部QQ群等。各级党组织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建立强有力的网上思想意识阵地,为学生们提供理论思想武器。此外,在实习阶段和社会实践期间还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与实习实践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或建立临时性的党支部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督促。
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既是当前一件重要任务,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党支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创新思维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01.10.25(1)
3 王作俊.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9)
4 焦喜荣.试论新形式下高校学生党员的修养[J].甘肃高师学院学报.2002(4)
5 周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刊.2001(3)
6 台秀珍、刘振斌、付斌.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社科版).2006(2)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党员发展 新思考
做好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确保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开拓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1.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一直在快速发展,高校党委采取了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党员培养教育模式多样;学生党员队伍壮大;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党员在校园文体活动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够,理想信念淡化,入党动机不纯。当前一些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全面,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甚至个别党员以为入了党就是进了“保险箱”,埋头专业学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甚至把党员的责任视为负担。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往往注重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例如学习成绩如何、获得过什么奖励、担任社会工作情况等等,而对于思想理论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考察则显得不够,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在带动同学和解决同学中的思想问题方面感到功底不够,力不从心,说话办事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以理服人。
1.2 片面追求数量提升,质量滑坡凸显。近几年来,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党员发展力度不断加强,数量快速增加,支部建设日趋完善。某些高校盲目地追求党建工作统计数据,将学生入党申请率、培养率、发展率及支部数量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个别党支部为完成交给的任务,片面追求党员数量而忽视党员质量,特别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简单地降低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党的威信以及入党的严肃性。这必然造成培养考察和帮扶教育时间过短,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加上考察工作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标准,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及“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
1.3 党员前期培养和后续教育脱节。目前部分党支部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存在党员前期培养和后续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缺少系统的前期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发展标准降低,帮扶考察时间缩短,党员发展环节减少。另一方面,在后续教育方面,将发展党员当作任务来完成,对新发展的党员进行再教育力度不够,致使部分新党员发展前后两个样: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再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入党后往往不注意自己的党员形象,不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随之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些问题暴露出当前在对新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监督机制缺乏,帮扶措施滞后,在学生中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党支部的威信受到极大损害。
1.4 党支部工作方式陈旧。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党支部工作还存在着思想落伍、方式陈旧的状况。党支部活动一是比较封闭,往往是局限在校内甚至院系内部;二是活动内容多为政治理论学习,无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1.5 政治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政治辅导员是学校工作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是学生工作一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学生党建工作离不开政治辅导员,必须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些高校在配备政治辅导员时,往往片面追求他们的高学历,忽视对他们政治素质的考察和提高,出现了一些政治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自身修养与学生党建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对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2.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2.1 以党建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端正入党动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数量及质量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切实内容。高校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从思想上入党,使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在实践中要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教育。
2.1.1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
如既要一如既往地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要采取各种教育方式,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一要及早教育,争取主动。要充分利用入校教育、党校培训、党员活动等机会和条件,在大学新生一入校的教育中就增加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入党教育,加强对党章党史的学习,帮助他们尽早认识到党对他们的政治要求,积极争取进步,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理论教育培养。要结合“两课”等教育,认真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端正他们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
2.1.2 创新教育方式,运用一切可行并富有教育启发意义的工具和手段,把说服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将宣传教育和体验教育结合起来。
要利用行之有效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和网络党校资源,采用讲座、社会实践等教育载体,让大学生党员在活泼轻松的形式中接受教育,升华精神境界。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参观考察革命历史纪念地、参加“七一”纪念大会等,通过身边的模范党员、英雄先烈等榜样,去启发、激勵他们,使他们真正牢固树立起崇高而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总之,要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全体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并且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全过程。
2.2 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高校党支部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严格规范相关标准和程序,按照党章要求坚持标准,保质保量。党员标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条件和义务所决定的。一方面,在原则上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对每一位申请入党的学生,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决定是否确定他们为入党积极分子。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既要注重考察思想道德品质、入党动机和专业学习情况,又要考察平时表现和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在重大政治问题及关键时刻的立场和态度。在吸收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正确处理发展质量和数量、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的关系。党员的质和量是构成党员队伍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应是统一的。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既不可因追求数量而降低标准,也不能只强调质量而延缓发展。另外,还应避免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或社会工作。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固然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但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高校、院系生源、学科等等情况不同,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就不能作为入党的唯一衡量条件。
2.3 把好培养关,严格发展关,强化管理关,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2.3.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健全班子,规范管理。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学生党员发展以及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因此,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党支部和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如制定和落实总结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请示汇报制度、考勤记录制度、推荐讨论制度等,制定实行支委联席会议事规则,对参加成员、议事范围、负责内容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党支部委员应团结务实,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支部工作,充分发挥班子集体作用。
2.3.2 增强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高校基础党组织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政治辅导员队伍。要建好这支队伍,政治辅导员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提高:一是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具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运用马列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原理,了解心理学知识,还要有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意志品质坚强,心胸开阔、宽广,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件事情;五是要要熟悉党务工作,有较强的学生工作经验和能力。具备了这些素质能力,在做大学生党建工作时,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解决好学生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3.3 创新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模式。加强党员再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党组织健康发展壮大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因循守旧的观点和做法,需要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
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把每位新党员的成长过程记入《学生党员成长档案》,记录内容包括支部生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支部评议、同学建议、个人发展规划、学习与参加社会工作取得的成绩等。要求学生党员学期初认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以书面形式记入个人档案,学期末对照计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好地总结提高。《学生党员成长档案》的记录,使学生党员明确自身素質的发展方向,促进自身全面成才。
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每学期对所有学生党员实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学业成绩、工作表现、课外生活等四个方面,考核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党内评优的重要参考数据。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制,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锻炼。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参加党团实践,充分利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党员带头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扩大党建工作覆盖度,减少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课余时间、放假期间、实习阶段和社会实践期间,组织相对松散,是党员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扩大党建工作覆盖度,以扩大党组织的延伸面,更好地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党建新路子,建立红色QQ群,抢占网络党建工作前沿阵地,从而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阵地。要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优势有效地抢占网络这块红色阵地,筹建网络党校、网络党支部、支部QQ群等。各级党组织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建立强有力的网上思想意识阵地,为学生们提供理论思想武器。此外,在实习阶段和社会实践期间还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与实习实践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或建立临时性的党支部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督促。
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既是当前一件重要任务,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党支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创新思维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01.10.25(1)
3 王作俊.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9)
4 焦喜荣.试论新形式下高校学生党员的修养[J].甘肃高师学院学报.2002(4)
5 周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刊.2001(3)
6 台秀珍、刘振斌、付斌.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社科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