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65例老年腹部手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出现PICC并发症7例(10.8%),其中送管困难3例(42.9%),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28.6%),静脉炎1例(42.9%),导管堵塞1例(42.9%)。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密观察血管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 老年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手术 护理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为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6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PICC,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5例,男41例,女14例,年龄67~83岁,平均70.2±9.5岁。其中结肠、直肠癌44例,腹部外伤9例,急性胰腺炎7例,胃癌2例,胰腺癌2例,壶腹周围癌1例。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常规消毒范围10cm×10cm,铺孔巾后穿刺,插入导管,在穿刺点处覆盖安尔碘棉片,外贴一次性透明贴。
   结 果
   导管留置15~68天,平均40.5±12.0天,住院16~58天,平均21.5±4.5天。住院期间出现PICC并发症7例(10.8%),其中送管困难3例(42.9%),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28.6%),静脉炎1例(42.9%),导管堵塞1例(42.9%)。
   护 理
   置管前的护理:①老年患者手术后,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怕手术失败和预后不佳,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易激动、失眠等心理。针对此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②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数值,并与其签定穿刺同意书[1]。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①穿刺后局部渗血本组2例。多数穿刺后即可出现。除了解凝血功能异常外,术后局部压迫15~20分钟。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频繁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必要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渗血不止者,适当限制剧烈手臂活动[2]。②静脉炎本组1例。手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用2%安尔碘消毒至少3遍,消毒范围>10cm,待干后穿刺。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避免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3]。置管后立即于穿刺部位上方贴10cm×10cm增强型透明贴膜,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置管侧的肢体,给予热敷、理疗、溶栓措施,必要时拔除PICC导管。③送管困难:本组3例。穿刺前使穿刺血管充分充盈,进针时绷紧皮肤,感觉进入血管后立即抽回血以确认是否置入,若抽回血不畅,应考虑可能遇到静脉分叉,将导管退出至回血最畅处,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再尝试送管。④导管异位穿刺前,摆好患者体位。正确测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确定插入导管的深度,可以避免插入导管过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实际留置体内导管的长度比测量长度少2~3cm。⑤导管堵塞本组1例。每次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如滴速不畅,可能有管道堵塞现象。根据导管长度可注入的尿激酶(5000U/ml)0.5ml,20分钟后进行回抽。并于每日输完液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⑥导管脱出: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重点应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再者置管时做好记录,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此外,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导管脱出的注意事项。⑦感染:一般情况下24小时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出血、污染、潮湿应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⑧心律失常:了解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病史。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另外在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导管置入到锁骨下静脉无须到达上腔静脉,这样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诱发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圣祝平,杨金花.PICC置管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1):300-301.
  2 孙寿祥.护理告知程序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1,24(3):236.
  3 胡君娥,吕万利,陈道菊,等.PTCC留置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89   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如何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制定医院护理工作目标   制定医院护理工作目标
期刊
关键词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服务流程再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6   本文通过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应用效果的阐述,分析服务流程再造对改进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医院应用医疗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对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管理的思考,以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护士长: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6     为了搞好护生的临床实习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护理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生的实习安全管理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2月实习护生120人,其中大专生6人,中专生114人,年齡16~20岁。按统计学随机法将其分入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
期刊
关键词 在多年的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发现了一些在带教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其中包括护生方面、带教老师方面、社会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制定了相关对策,从而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 儿科护理 临床带教 难点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
期刊
关键词 县级医院手术室 麻醉药品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5   麻醉药品是医院手术室的必用、必备的药品,使用量大,防止其滥用或不合理及流失是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的目的。作为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师,根据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介绍一下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经验。   增强法律安全意识: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9  护理失误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责任性因素:护理人员绝大数责任性强,但仍有少数缺乏责任性,上班只为拿工资,患者好坏与我无关,工作上缺乏主动性,责任性不强。   护士操作不规范,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造成护理失误。   医务人员的言行对患者可谓举足轻重。一些褒贬同行的言行及无意语言往往成为护患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加强团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0     肺功能室及其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由于肺功能检查时要求通过呼吸测试管道与患者呼吸道连接,故患者呼出的气体,甚至用力呼吸时的唾沫等可污染呼吸管道及室内其他物品,易于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管道及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非常必要。虽然目前尚无由于肺功能检查而导致明确交叉感染的报道,但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部分文献报道雾化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etin-2)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素-2和大肠癌淋巴转移病理因素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差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α=0.05。结果:在大肠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癌中,血管生成素-2阳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中辅以良好的镇静和镇痛,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1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静脉注射;B组81例,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静脉注射。观察记录两组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给药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检查顺利完成,操作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苏醒时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需求水平调查,帮助护士充分认识危重患者临床心理干预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方法:应用结构式或非结构式访谈对50例急危重患者进行直接交流沟通或间接访谈调查研究。结果:护士通过对危重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原则和护理干预实施程序,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自信心、自尊感、舒适感明显增强。结论:护士重视危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