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65例老年腹部手术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出现PICC并发症7例(10.8%),其中送管困难3例(42.9%),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28.6%),静脉炎1例(42.9%),导管堵塞1例(42.9%)。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密观察血管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 老年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手术 护理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为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6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PICC,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5例,男41例,女14例,年龄67~83岁,平均70.2±9.5岁。其中结肠、直肠癌44例,腹部外伤9例,急性胰腺炎7例,胃癌2例,胰腺癌2例,壶腹周围癌1例。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常规消毒范围10cm×10cm,铺孔巾后穿刺,插入导管,在穿刺点处覆盖安尔碘棉片,外贴一次性透明贴。
结 果
导管留置15~68天,平均40.5±12.0天,住院16~58天,平均21.5±4.5天。住院期间出现PICC并发症7例(10.8%),其中送管困难3例(42.9%),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28.6%),静脉炎1例(42.9%),导管堵塞1例(42.9%)。
护 理
置管前的护理:①老年患者手术后,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怕手术失败和预后不佳,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易激动、失眠等心理。针对此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②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数值,并与其签定穿刺同意书[1]。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①穿刺后局部渗血本组2例。多数穿刺后即可出现。除了解凝血功能异常外,术后局部压迫15~20分钟。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频繁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必要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渗血不止者,适当限制剧烈手臂活动[2]。②静脉炎本组1例。手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用2%安尔碘消毒至少3遍,消毒范围>10cm,待干后穿刺。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避免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3]。置管后立即于穿刺部位上方贴10cm×10cm增强型透明贴膜,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置管侧的肢体,给予热敷、理疗、溶栓措施,必要时拔除PICC导管。③送管困难:本组3例。穿刺前使穿刺血管充分充盈,进针时绷紧皮肤,感觉进入血管后立即抽回血以确认是否置入,若抽回血不畅,应考虑可能遇到静脉分叉,将导管退出至回血最畅处,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再尝试送管。④导管异位穿刺前,摆好患者体位。正确测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确定插入导管的深度,可以避免插入导管过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实际留置体内导管的长度比测量长度少2~3cm。⑤导管堵塞本组1例。每次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如滴速不畅,可能有管道堵塞现象。根据导管长度可注入的尿激酶(5000U/ml)0.5ml,20分钟后进行回抽。并于每日输完液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⑥导管脱出: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重点应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再者置管时做好记录,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此外,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导管脱出的注意事项。⑦感染:一般情况下24小时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出血、污染、潮湿应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⑧心律失常:了解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病史。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另外在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导管置入到锁骨下静脉无须到达上腔静脉,这样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诱发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圣祝平,杨金花.PICC置管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1):300-301.
2 孙寿祥.护理告知程序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1,24(3):236.
3 胡君娥,吕万利,陈道菊,等.PTCC留置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关键词 老年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手术 护理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为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6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PICC,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5例,男41例,女14例,年龄67~83岁,平均70.2±9.5岁。其中结肠、直肠癌44例,腹部外伤9例,急性胰腺炎7例,胃癌2例,胰腺癌2例,壶腹周围癌1例。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常规消毒范围10cm×10cm,铺孔巾后穿刺,插入导管,在穿刺点处覆盖安尔碘棉片,外贴一次性透明贴。
结 果
导管留置15~68天,平均40.5±12.0天,住院16~58天,平均21.5±4.5天。住院期间出现PICC并发症7例(10.8%),其中送管困难3例(42.9%),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28.6%),静脉炎1例(42.9%),导管堵塞1例(42.9%)。
护 理
置管前的护理:①老年患者手术后,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怕手术失败和预后不佳,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易激动、失眠等心理。针对此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②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数值,并与其签定穿刺同意书[1]。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①穿刺后局部渗血本组2例。多数穿刺后即可出现。除了解凝血功能异常外,术后局部压迫15~20分钟。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频繁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必要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渗血不止者,适当限制剧烈手臂活动[2]。②静脉炎本组1例。手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用2%安尔碘消毒至少3遍,消毒范围>10cm,待干后穿刺。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避免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3]。置管后立即于穿刺部位上方贴10cm×10cm增强型透明贴膜,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置管侧的肢体,给予热敷、理疗、溶栓措施,必要时拔除PICC导管。③送管困难:本组3例。穿刺前使穿刺血管充分充盈,进针时绷紧皮肤,感觉进入血管后立即抽回血以确认是否置入,若抽回血不畅,应考虑可能遇到静脉分叉,将导管退出至回血最畅处,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再尝试送管。④导管异位穿刺前,摆好患者体位。正确测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确定插入导管的深度,可以避免插入导管过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实际留置体内导管的长度比测量长度少2~3cm。⑤导管堵塞本组1例。每次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如滴速不畅,可能有管道堵塞现象。根据导管长度可注入的尿激酶(5000U/ml)0.5ml,20分钟后进行回抽。并于每日输完液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⑥导管脱出: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重点应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再者置管时做好记录,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此外,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导管脱出的注意事项。⑦感染:一般情况下24小时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出血、污染、潮湿应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⑧心律失常:了解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病史。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另外在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导管置入到锁骨下静脉无须到达上腔静脉,这样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诱发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圣祝平,杨金花.PICC置管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1):300-301.
2 孙寿祥.护理告知程序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1,24(3):236.
3 胡君娥,吕万利,陈道菊,等.PTCC留置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