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秋,我县开始使用苏教版生物新教材。新课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7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尽管资源整合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师资力量短缺,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农村初中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没有利用好农村这块天然资源进行实验的改革,而是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未必去多想,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生物教师非职业化、专业化,实验教学无法深入开展
农村初中学校,尤其欠发达的乡镇初中情况较重,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加上长期的生物“不考”,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致使教生物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尤其是城区,班级人数增多,生物教师编制与专业化的矛盾更加突出,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老师力不从心,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开展。
三、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验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空话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实验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及实验任重而道远。
四、改变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与国内国外接轨的需要,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这次新课改的洪流中去是每一位生物老师,尤其是生物实验老师的义务。因此,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配齐配全所有生物实验器械,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二)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必要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究时间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不断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
(三)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使初中生物特别是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消除在生物教学与其他主科教学上的区别,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没有利用好农村这块天然资源进行实验的改革,而是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未必去多想,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生物教师非职业化、专业化,实验教学无法深入开展
农村初中学校,尤其欠发达的乡镇初中情况较重,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加上长期的生物“不考”,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致使教生物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尤其是城区,班级人数增多,生物教师编制与专业化的矛盾更加突出,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老师力不从心,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开展。
三、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验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空话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实验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及实验任重而道远。
四、改变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与国内国外接轨的需要,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这次新课改的洪流中去是每一位生物老师,尤其是生物实验老师的义务。因此,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配齐配全所有生物实验器械,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二)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必要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究时间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不断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
(三)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使初中生物特别是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消除在生物教学与其他主科教学上的区别,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