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真菌性角膜炎三种常用诊断方法,为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做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及共焦显微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分析性别、年龄及病程对三种诊断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角膜刮片阳性率为79.5% (789/993),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3.2% (429/993),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为82.1% (815/993)。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993例患者中男638例,女355例,无论男女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每种诊断方法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三种方法诊断阳性者中,年龄均集中在41~70岁,在各年龄段,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个年龄段内,每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最短时间在角膜感染当天即来诊,最长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在各个病程来诊的患者,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角膜刮片在3个月内的三个时间段,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较3个月以上诊断阳性率高;真菌培养随着病程的延长,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共焦显微镜在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较真菌培养高。真菌性角膜炎好发病在41~7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且性别及年龄均对三种诊断阳性率无影响。角膜刮片在病程大于三个月时诊断阳性率降低,病程对共焦显微镜影响不大,真菌培养随着病程的延长,阳性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