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重用黄芪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络病理论”指导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强方,方中生黄芪用量分为轻用和重用,治疗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验证重用黄芪的最佳时机及其对腰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破裂型LDH)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方中先轻用黄芪治疗1个月后改为重用黄芪继续治疗1个月,B组方中先重用黄芪治疗1个月后改为轻用黄芪再治疗1个月.各组患者均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停止药物治疗后3~6个月内随访各时间点的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同时,复查MRI,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突出物的重吸收情况.结果:最终共有57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和随访.治疗1个月后,B组JOA评分改善率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及停止药物治疗后3~6个月随访,两组的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仍获得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治疗前后MRI检查结果(其中28例接受了增强腰椎MRI,A组16例,B组12例),A组共有3例发生椎间盘突出物重吸收,1例出现突出物环状增强明显强化;B组共有6例发生突出物重吸收,3例出现突出物环状增强明显强化.A组患者的卧床休养时间平均为2.7周,B组为1.6周.结论:破裂型LDH的病程发展中可兼备“久病入络”和“新病入络”的特征,该病急性期是组方重用黄芪的最佳时机.重用黄芪强化了全方“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综合功效,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突出椎间盘组织重吸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药益气活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骨科患者慢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慢性伤口接受益气活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慢性伤口清创及抗感染处理后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及口服益气活血汤治疗,2周后观察分析患者创面肉芽生长、伤口愈合情况,最终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第2周后,患者创面肉芽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藤黄健骨胶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余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KP术后残余性腰背痛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在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中药湿热敷治疗,观察组加服藤黄健骨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血清疼痛物质(SP、NGF、NPY)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ODI评分,血清SP、NGF、NPY水平明显较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采用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病例资料,男6例,女24例;年龄60~89岁,平均(73.52±5.54)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浮针治疗术后残余疼痛,根据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VAS评分:治疗前(4.63±0.93)分,治疗后(1.75±
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2020年发布了新版腰痛循证医学指南(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最新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在充分研读新版NASS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并与2007年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指南[1](以下简称2007版指南)及2009年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指南[2](以下简称2009版指南)进行比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评价指标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对4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在全麻下采取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其中5例C4~5,28例C5~6,9例C6~7;年龄32~71岁,平均45岁;统计术前及术后1d、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节点患者颈肩及上肢VAS评分和颈椎病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术后均复查颈椎MRI、CT(平扫
椎间盘退变(IDD)是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也是导致慢性腰背痛(LBP)的一个重要原因[1-2].一般认为细胞外基质(ECM)的丢失,椎间盘细胞减少和炎症反应在椎间盘退变中起重要作用[3-4].髓核细胞的减少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直接原因,随着髓核(NP)细胞过度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弱,导致正常椎间盘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破坏,进而加重椎间盘退变[5-7].近年来通过诱导髓核细胞自噬来拮抗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逐渐成为热点[8-9].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椎间盘组织中
目的:基于天癸理论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67例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33例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西乐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E2、TNF-α及WOMAC评分、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补肾活血方可提高患者血清中E2表达,抑制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对中医证候关节酸软乏力、关节冷痛喜暖恶
目的: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外侧踝关节扭伤“骨错缝、筋出槽”的病理状态.方法:基于1位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CT资料,建立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集踝关节扭伤后1 d、1周的在体动力学数据并加载于踝关节有限元模型跖屈、背伸、内翻、外翻四种工况中,分析踝关节面受力及踝周韧带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相同的载荷下,四种工况中踝关节(胫距、距腓关节)面接触应力峰值在踝扭伤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增高的趋势,四种工况中踝周韧带在踝扭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值存在变化.结论:所建立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准确、有效
血脊髓屏障是存在于血液和脊髓之间中枢神经系统所特有的屏障结构,由无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细胞、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紧密连接蛋白构成[1-2].当脊髓受到损伤时,血脊髓屏障也可能随之受损.血脊髓屏障被破坏会造成脊髓组织水肿、缺血缺氧和血浆内的各种分子无选择性的进入脊髓实质,造成严重的继发性脊髓损伤,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3].因此,尽早修复血脊髓屏障,改善脊髓微环境,是防治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关键.目前对于血脊髓屏障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或血脊髓屏障体外细胞模型,探讨血脊髓屏障的作
目的:评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术前血脂水平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20年1月行THA术的ONFH患者共22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VT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63岁)和非DVT组(男84例,女110例,平均年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