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分为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资源和纸质资源。基于网络技术的基础,对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介绍,将教学内容和实验等教学资源通过不同的形式有机地结合,从而设计并开发出一套立体化的网络课程系统。
[关 键 词] 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16-01
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是教育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热点话题,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需要,缺乏文本、音频与视频的有机结合,这就会使得教学内容在形式上过于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组织结构性单调。因此,这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一、相关理论
(一)教学设计理论
作为学习环境中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两种教学设计通常都会被采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所教授的知识并不都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的,教師在其中主要是配合学生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知识是客观的,能够从有知识的人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主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多加记忆、模仿,获得的知识系统,但一般都是机械化不灵活的。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所谓社会建构主义,指的是个体在一定背景下与他人主动互动来了解自己认知的过程。以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系统为基础,学生在虚设的形势下应用网络课程以及博客等方式与教师、学生互动,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系统在建立每个Blog之后,都会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技术,简称为TAG,也就是常说的知识标签。知识标签的运用,一般是在新建的过程中在知识标签库中进行查找,如若能够找到就可以直接引用,如若不在就要把新建的知识标签添加进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知识标签库,当知识在进行添加时,知识能够自动归类,人和知识也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网络课程系统中,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引导下,根据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进行适当的选择,同时设计出社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课程。
(一)社会化
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开发以Web2.0为主要思想,互联网上应用模式的转变是其主要的发展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由“人机对话”转向“人人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自身个性的学习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来完成自己对知识的共享、交流以及积累。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之中,利用添加知识标签的形式,逐渐形成知识与知识、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幅度地减少检索的时间,还能够令学习者之间互相形成知识圈,以达到知识的最高利用率。
(二)个性化
在设计网络课程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应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主,以让教师和学生完成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就会从输送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也因此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三)智能化
为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想要的资源,在系统设计时可以采用Lucene.net这种可以扩展的且高性能的信息检索工具库,同时还能够将知识标签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精准的检索与索引。此外,结合知识标签的社会化功能,在网络课程系统中还可以采用自动推送思维模式,将用户的喜好和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把信息推送给用户,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进而获取知识。
三、结语
时代在进步,网络教学资源也会随之呈现出新的形式。在建立网络课程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TAG等關键技术,结合Lucene.net智能化的检索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高效、简便且通用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对教师来讲,则需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更新教学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另外,还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让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真正实现有效性,从而使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下的网络课程系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包东,靳灵芝.从单一教材建设向教学资源集成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6(3):63-64.
[2]范亚芳,渠芳,张太洪,等.“面向教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的创建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5(9):80-83.
[关 键 词] 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16-01
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是教育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热点话题,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需要,缺乏文本、音频与视频的有机结合,这就会使得教学内容在形式上过于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组织结构性单调。因此,这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一、相关理论
(一)教学设计理论
作为学习环境中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两种教学设计通常都会被采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所教授的知识并不都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的,教師在其中主要是配合学生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知识是客观的,能够从有知识的人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主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多加记忆、模仿,获得的知识系统,但一般都是机械化不灵活的。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所谓社会建构主义,指的是个体在一定背景下与他人主动互动来了解自己认知的过程。以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系统为基础,学生在虚设的形势下应用网络课程以及博客等方式与教师、学生互动,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系统在建立每个Blog之后,都会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技术,简称为TAG,也就是常说的知识标签。知识标签的运用,一般是在新建的过程中在知识标签库中进行查找,如若能够找到就可以直接引用,如若不在就要把新建的知识标签添加进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知识标签库,当知识在进行添加时,知识能够自动归类,人和知识也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网络课程系统中,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引导下,根据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进行适当的选择,同时设计出社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课程。
(一)社会化
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开发以Web2.0为主要思想,互联网上应用模式的转变是其主要的发展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由“人机对话”转向“人人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自身个性的学习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来完成自己对知识的共享、交流以及积累。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之中,利用添加知识标签的形式,逐渐形成知识与知识、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幅度地减少检索的时间,还能够令学习者之间互相形成知识圈,以达到知识的最高利用率。
(二)个性化
在设计网络课程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应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主,以让教师和学生完成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就会从输送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也因此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三)智能化
为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想要的资源,在系统设计时可以采用Lucene.net这种可以扩展的且高性能的信息检索工具库,同时还能够将知识标签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精准的检索与索引。此外,结合知识标签的社会化功能,在网络课程系统中还可以采用自动推送思维模式,将用户的喜好和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把信息推送给用户,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进而获取知识。
三、结语
时代在进步,网络教学资源也会随之呈现出新的形式。在建立网络课程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TAG等關键技术,结合Lucene.net智能化的检索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高效、简便且通用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对教师来讲,则需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更新教学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另外,还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让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真正实现有效性,从而使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下的网络课程系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包东,靳灵芝.从单一教材建设向教学资源集成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6(3):63-64.
[2]范亚芳,渠芳,张太洪,等.“面向教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的创建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5(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