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生的原因
1、田间菌核数量大大豆菌核病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在大豆茎上形成圆柱形或鼠粪状菌核,其形状不规则,大小1~4mm×3~7mm,菌核在多雨、潮湿并有光照条件下萌发,病原真菌以散落在土壤里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但其重要性不如菌核。我市大豆种植面积这两年逐年递增,重迎茬面积有增无减,这样就造成土壤里菌核数不断增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致使大豆苗核病加重发生。
2、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这两年,7~8月份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这就给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3、种子携带菌核由于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菌核数量有关。如果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大豆作为种子,可能造成种子内菌核残留量加大,致使大豆菌核病发生逐年加重。据调查,有些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的大豆作为种子。且未经过精选。致使种子携带菌核下地,遇到适宜条件造化发病。
4、栽培管理不当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其原因是过分密植会造成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利于发病;临近向日葵和油菜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另外,重迎茬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主要原因是重迎茬造化田间菌核数量积累过多。
二、防治方法
针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特点,我们制定了防治对策。主要措施:精选种子、轮作、深翻、中耕培土、排除田间积水、合理密植、氰磷钾肥配合施用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1、合理轮作换茬大豆菌核病只传播危害大豆、向日葵、油菜。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因此,要改革耕作制度,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与向日葵、油菜地相邻,来控制大豆菌核病的传播蔓延。
2、精选种子播前要筛除混在大豆种子中的菌核。选用无菌核的抗病良种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排淤治涝、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和流水传播,在大豆封垄前即时铲趟,消灭萌发的菌核和子囊盘。发病严重地块大豆收获后要深翻,将病残体和菌核翻入地下。
4、药剂防治在大豆开花期,大豆菌核刚开始萌发出土到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垄台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洒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公斤,喷洒过上述药剂的地块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可达85%以上。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甘南县种子公司)
1、田间菌核数量大大豆菌核病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在大豆茎上形成圆柱形或鼠粪状菌核,其形状不规则,大小1~4mm×3~7mm,菌核在多雨、潮湿并有光照条件下萌发,病原真菌以散落在土壤里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但其重要性不如菌核。我市大豆种植面积这两年逐年递增,重迎茬面积有增无减,这样就造成土壤里菌核数不断增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致使大豆苗核病加重发生。
2、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这两年,7~8月份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这就给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3、种子携带菌核由于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菌核数量有关。如果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大豆作为种子,可能造成种子内菌核残留量加大,致使大豆菌核病发生逐年加重。据调查,有些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的大豆作为种子。且未经过精选。致使种子携带菌核下地,遇到适宜条件造化发病。
4、栽培管理不当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其原因是过分密植会造成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利于发病;临近向日葵和油菜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另外,重迎茬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主要原因是重迎茬造化田间菌核数量积累过多。
二、防治方法
针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特点,我们制定了防治对策。主要措施:精选种子、轮作、深翻、中耕培土、排除田间积水、合理密植、氰磷钾肥配合施用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1、合理轮作换茬大豆菌核病只传播危害大豆、向日葵、油菜。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因此,要改革耕作制度,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与向日葵、油菜地相邻,来控制大豆菌核病的传播蔓延。
2、精选种子播前要筛除混在大豆种子中的菌核。选用无菌核的抗病良种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排淤治涝、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和流水传播,在大豆封垄前即时铲趟,消灭萌发的菌核和子囊盘。发病严重地块大豆收获后要深翻,将病残体和菌核翻入地下。
4、药剂防治在大豆开花期,大豆菌核刚开始萌发出土到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垄台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洒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公斤,喷洒过上述药剂的地块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可达85%以上。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甘南县种子公司)